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977发布日期:2020-05-26 17:0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窗帘,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



背景技术: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

在现有技术中,电动窗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窗帘一般情况都是安装在室内或者室外,用于遮阳、防风等。电动窗帘安装在室外的时候,特别是水平安装在顶部的时候,在下小雨的时候,如果拉起来,雨水会堆积起来,积水在窗帘的正中心,稍微过一点时间,雨水就会渗透滴落下来,影响使用的舒适性。有积水之后,窗帘布受力过大容易损坏,而且在收卷的时候,积水可能会随着窗帘布被带入到内部,导致电机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通过使用该结构,起到防雨作用,防止电动帘的损坏,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包括立架、设置于立架上的窗框及窗帘,所述窗框与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窗帘包括驱动机构、收卷轴及卷绕于所述收卷轴上的窗帘布,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窗帘布在所述收卷轴上收卷及放卷,所述立架上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窗框的底面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窗帘布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正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收卷于所述收卷轴上;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架上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架的底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框包括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及两组横向安装板,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左侧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右侧相连,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滑槽,所述左侧安装板内设有收纳空腔,所述右侧安装板的左侧设有卡接槽,所述收卷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的左侧收卷于所述收卷辊上,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回缩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卡设于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向安装板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齐平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立架上面设置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窗框的下方,在连接板上面设置接水槽,并在窗帘布上面设置排水孔,在窗帘布拉出状态下,排水孔正对连接板上面的接水槽,这样在下雨的时候,窗帘布上面的积水会通过排水孔排入到接水槽内,防止窗帘布积水现象的发生,及时将积水排出,保证窗帘的使用寿命,防止窗帘的损坏,也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排水孔处的局部俯视图。

其中:1、立架;2、窗框;3、驱动机构;4、收卷轴;5、窗帘布;6、连接板;7、接水槽;8、排水口;9、排水孔;10、排水通道;11、左侧安装板;12、右侧安装板;13、横向安装板;14、横向滑槽;15、收纳空腔;16、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包括立架1、设置于立架1上的窗框2及窗帘,所述窗框与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窗帘包括驱动机构3、收卷轴4及卷绕于所述收卷轴上的窗帘布5,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窗帘布在所述收卷轴上收卷及放卷,所述立架1上还设有一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窗框的底面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接水槽7,所述接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8;所述窗帘布的中部设有一个排水孔9,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窗帘安装在立架的顶部,也就是用于顶部的遮阳、遮雨等。其中,窗帘布为防雨遮阳材料制成。在不使用状态下,窗帘布收卷到收卷轴上,也就是窗框处于中空状态,当下小雨的时候,为了遮雨,将窗帘布进行放卷,也就是窗帘布放卷到窗框的内部,起到遮雨作用。在雨水滴落在窗帘布上面的时候,受到重力作用,雨水会网窗帘布的中部堆积,通过排水孔的设置,积水会通过排水孔排入到排水槽内,最后通过排水口排出,这样雨水既不会积存在窗帘布上面,又能够顺利的排出,保证窗帘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设置在窗帘布自重下垂的最低点,也就是积水会到这个位置,便于排水。

其中,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收卷于所述收卷轴上;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架1上设有排水通道10,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架的底部相连。

排水通道直接设置在立架内部,隐藏式的设置,这样能够防止排水通道的外露,直接将接水槽内的水排入到排水管道内,这样能够防止水滴直接滴落在地面上,保证使用质量。

参见图1、2所示,所述窗框包括左侧安装板11、右侧安装板12及两组横向安装板13,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左侧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右侧相连,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滑槽14,所述左侧安装板内设有收纳空腔15,所述右侧安装板12的左侧设有卡接槽16,所述收卷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的左侧收卷于所述收卷辊上,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

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回缩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卡设于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其中,窗帘布放卷状态下,与水平面平行设置,横向滑槽也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参见图1、2所示,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向安装板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齐平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设置在窗框中部的下方,在窗帘布拉出状态下,排水孔处于正中心,正对排水槽,这样就能够正常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及排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包括立架、设置于立架上的窗框及窗帘,所述窗框与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窗帘包括驱动机构、收卷轴及卷绕于所述收卷轴上的窗帘布,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窗帘布在所述收卷轴上收卷及放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窗框的底面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窗帘布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收卷于所述收卷轴上;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架的底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包括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及两组横向安装板,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左侧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杆的右侧相连,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一横向滑槽,所述左侧安装板内设有收纳空腔,所述右侧安装板的左侧设有卡接槽,所述收卷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的左侧收卷于所述收卷辊上,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布收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回缩于所述收纳空腔内;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的右侧卡设于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窗帘布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横向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横向安装板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内侧齐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雨水平移动天幕帘,包括立架、设置于立架上的窗框及窗帘,所述窗框与水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窗帘包括驱动机构、收卷轴及卷绕于所述收卷轴上的窗帘布,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窗帘布在所述收卷轴上收卷及放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面靠近所述窗框的底面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朝上开口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窗帘布的中部设有一排水孔,所述窗帘布放卷状态下,所述窗帘布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接水槽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保证了电动帘的使用寿命及使用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简致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