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349发布日期:2020-08-14 18: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然而在高温天气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室内温度非常容易升高,太阳光穿过窗户产生大量热辐射,即使是室内开了空调,依然会感觉到闷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窗套隔热机构和窗户本体,所述窗套隔热机构内安装有窗户本体,所述窗套隔热机构固定安装在预留窗洞内,所述窗户本体内中间设有窗玻隔热机构。

优选的,所述窗套隔热机构由建筑反射涂料层、eps保温板、粘结砂浆层和柔性耐水腻子层构成,所述建筑反射涂料层粘接在预留窗洞的内壁上,所述建筑反射涂料层内壁包裹有eps保温板,所述eps保温板内壁包裹有粘结砂浆层,所述粘结砂浆层内壁包裹有柔性耐水腻子层,所述柔性耐水腻子层内壁与窗户本体的窗框外侧相粘接。

优选的,所述窗玻隔热机构由一号性能玻、二号性能玻、三号性能玻、一号中空腔和二号中空腔构成,所述窗玻隔热机构两侧分别设有一号性能玻和三号性能玻,所述一号性能玻和三号性能玻中间设有二号性能玻,所述一号性能玻与二号性能玻之间形成有一号中空腔,所述二号性能玻与三号性能玻之间形成有二号中空腔。

优选的,所述一号性能玻、二号性能玻和三号性能玻的厚度均为5mm,所述一号中空腔和二号中空腔的厚度均为6mm,且所述一号性能玻、二号性能玻和三号性能玻均采用磷酸盐吸收玻璃或硅酸盐吸收玻璃其中一种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一号中空腔和二号中空腔内均填充有氩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在窗户外侧设置窗套隔热机构以及在窗户内采用窗玻隔热机构,减少了墙外层由窗套传播热量的途径,同时窗户玻璃的设计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热辐射的传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大量装配式建筑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窗玻隔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套隔热机构;11、建筑反射涂料层;12、eps保温板;13、粘结砂浆层;14、柔性耐水腻子层;2、窗户本体;3、窗玻隔热机构;31、一号性能玻;32、二号性能玻;33、三号性能玻;34、一号中空腔;35、二号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窗套隔热机构1和窗户本体2,窗套隔热机构1内安装有窗户本体2,窗套隔热机构1固定安装在预留窗洞内,窗户本体2内中间设有窗玻隔热机构3。

窗套隔热机构1由建筑反射涂料层11、eps保温板12、粘结砂浆层13和柔性耐水腻子层14构成,建筑反射涂料层11粘接在预留窗洞的内壁上,建筑反射涂料层11内壁包裹有eps保温板12,eps保温板12内壁包裹有粘结砂浆层13,粘结砂浆层13内壁包裹有柔性耐水腻子层14,柔性耐水腻子层14内壁与窗户本体2的窗框外侧相粘接,粘结砂浆层13采用优质改性特制水泥及多种高分子材料、填料经工艺复合而成,保水性好,粘贴强度高,eps保温板12其内有微细闭孔的结构,保温隔热效果好,窗玻隔热机构3由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三号性能玻33、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构成,窗玻隔热机构3两侧分别设有一号性能玻31和三号性能玻33,一号性能玻31和三号性能玻33中间设有二号性能玻32,一号性能玻31与二号性能玻32之间形成有一号中空腔34,二号性能玻32与三号性能玻33之间形成有二号中空腔35,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和三号性能玻33的厚度均为5mm,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的厚度均为6mm,且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和三号性能玻33均采用磷酸盐吸收玻璃或硅酸盐吸收玻璃其中一种材质制成,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内均填充有氩气,采用5+6a+5+6a+5的双中空充惰性气体氩气的方式结构,不仅阻挡了绝大部分的热辐射,也减少了噪音的传播。

使用时,通过在在窗户外侧设置窗套隔热机构1以及在窗户内采用窗玻隔热机构3,粘结砂浆层13采用优质改性特制水泥及多种高分子材料、填料经工艺复合而成,保水性好,粘贴强度高,eps保温板12其内有微细闭孔的结构,保温隔热效果好,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和三号性能玻33均采用磷酸盐吸收玻璃或硅酸盐吸收玻璃其中一种材质制成,透光隔热优良,成本低廉,减少了墙外层由窗套传播热量的途径,同时窗户玻璃的设计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热辐射的传播,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内均填充有氩气,采用5+6a+5+6a+5的双中空充惰性气体氩气的方式结构,不仅阻挡了绝大部分的热辐射,也减少了噪音的传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大量装配式建筑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窗套隔热机构(1)和窗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套隔热机构(1)内安装有窗户本体(2),所述窗套隔热机构(1)固定安装在预留窗洞内,所述窗户本体(2)内中间设有窗玻隔热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套隔热机构(1)由建筑反射涂料层(11)、eps保温板(12)、粘结砂浆层(13)和柔性耐水腻子层(14)构成,所述建筑反射涂料层(11)粘接在预留窗洞的内壁上,所述建筑反射涂料层(11)内壁包裹有eps保温板(12),所述eps保温板(12)内壁包裹有粘结砂浆层(13),所述粘结砂浆层(13)内壁包裹有柔性耐水腻子层(14),所述柔性耐水腻子层(14)内壁与窗户本体(2)的窗框外侧相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玻隔热机构(3)由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三号性能玻(33)、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构成,所述窗玻隔热机构(3)两侧分别设有一号性能玻(31)和三号性能玻(33),所述一号性能玻(31)和三号性能玻(33)中间设有二号性能玻(32),所述一号性能玻(31)与二号性能玻(32)之间形成有一号中空腔(34),所述二号性能玻(32)与三号性能玻(33)之间形成有二号中空腔(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和三号性能玻(33)的厚度均为5mm,所述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的厚度均为6mm,且所述一号性能玻(31)、二号性能玻(32)和三号性能玻(33)均采用磷酸盐吸收玻璃或硅酸盐吸收玻璃其中一种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中空腔(34)和二号中空腔(35)内均填充有氩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窗套隔热机构和窗户本体,窗套隔热机构内安装有窗户本体,窗套隔热机构固定安装在预留窗洞内,窗户本体内中间设有窗玻隔热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套隔热机构由建筑反射涂料层、EPS保温板、粘结砂浆层和柔性耐水腻子层构成,建筑反射涂料层粘接在预留窗洞的内壁上,建筑反射涂料层内壁包裹有EPS保温板,EPS保温板内壁包裹有粘结砂浆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在窗户外侧设置窗套隔热机构以及在窗户内采用窗玻隔热机构,减少了墙外层由窗套传播热量的途径,同时窗户玻璃的设计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热辐射的传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大量装配式建筑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爱南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