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078发布日期:2020-07-14 17:0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



背景技术:

智能窗帘是带有一定自我反应、调节、控制功能的电动窗帘。如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自动调光线强度、空气湿度、平衡室温等,有智能光控、智能雨控、智能风控三大突出的特点,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事,但轻微的健康威胁却容易被忽视,过多紫外线照射会引起身体状态的不适,则将这些全部考虑到设计的初始,即使是您的孩子也无须顾忌长时间阳光照射,不是每个人都是极度的环保主义者,在当前环保时尚流行下,智能窗帘氦氪的保温功能,有效的为您的家庭解决个人热能资源浪费问题,为整个地球环保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窗帘通常需要人工遥控控制开放,并不能够真正的达到智能的效果,另外智能窗帘的传动设备较大,影响美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脚,且支架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位于无线接收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单片机,且支架的上表面位于单片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光线感应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位于光线感应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电端,且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窗帘,所述窗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辐条,且窗帘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窗帘通过传动脚与支架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脚包括滑动脚,所述滑动脚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滑动脚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对应于传动装置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脚的整体尺寸与凹槽相适配,所述固定环与固定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传动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设置有减速机,且主动齿轮的正上方位于凹槽的上侧设置有齿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齿轮与齿轨啮合连接,所述减速机和马达均与滑动脚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脚对应于主动齿轮的位置处处开设有通道,所述马达为一种步进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脚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脚通过螺栓与墙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线感应器,从而使得窗帘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度来实现自动启闭,无需人员操控,增加了实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传动装置能够通过马达配合减速机的原理,通过控制力矩增大马达的传动力,保证窗帘能够慢速的移动,避免移动速度过快导致撞击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中传动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帘;2、辐条;3、固定孔;4、支架;5、固定脚;6、传动脚;61、固定环;62、滑动脚;63、传动装置;631、马达;632、主动齿轮;633、减速机;634、齿轨;64、凹槽;7、无线接收器;8、单片机;9、光线感应器;10、接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包括支架4,支架4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脚5,固定脚5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脚5通过螺栓与墙壁固定连接,保证支架4可以稳定的固定在墙壁上,增加了安全性。

支架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无线接收器7,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无线接收器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单片机8,且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单片机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光线感应器9,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光线感应器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电端10,且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窗帘1,窗帘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辐条2,且窗帘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固定孔3,窗帘1通过传动脚6与支架4滑动连接,传动脚6包括滑动脚62,滑动脚6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1,且滑动脚6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63,传动装置63包括马达631,马达631的传动端设置有主动齿轮632,主动齿轮63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减速机633,且主动齿轮632的正上方位于凹槽64的上侧设置有齿轨634,单片机8控制马达631的转动,进一步的马达631控制主动齿轮632的转动,从而主动齿轮632在齿轨634的约束下能够带动滑动脚62在凹槽64内部移动,减速机633的设置能够降低马达631的转速,进一步的通过增大力矩的方式提高马达631的动力,能够有效的保证马达631的动力足以带动窗帘1的收缩。

主动齿轮632与齿轨634啮合连接,减速机633和马达631均与滑动脚62固定连接,滑动脚62对应于主动齿轮632的位置处处开设有通道,马达631为一种步进电机(型号:8-2030-4-050),步进电机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马达能够来回转动,从而进一步的使得窗帘能够自由开放。

支架4的下表面对应于传动装置63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64,滑动脚62通过传动装置63的牵引能够正常的在凹槽64的内部移动,滑动脚62能够通过固定环61带动窗帘1上的固定孔3移动,从而起到窗帘1的收放。

传动装置6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块,滑动脚62的整体尺寸与凹槽64相适配,固定环61与固定孔3连接,滑动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滑动脚62稳定的在凹槽64的内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支架4通过固定脚5固定在墙壁上,进一步的通过接电端10为智能窗帘提供电能,当室内光线比较弱的时候,光线感应器9(型号abc15/35)能够监控室内的环境光线,进一步的光线感应器9通过单片机8控制传动脚6移动,从而能够折叠窗帘1,起到窗帘收缩的效果,分段的辐条2的重力牵引能够保证窗帘1竖直向下,保证了窗帘1的平整性,滑动脚62通过传动装置63的牵引能够正常的在凹槽64的内部移动,滑动脚62能够通过固定环61带动窗帘1上的固定孔3移动,从而起到窗帘1的收放,单片机8控制马达631的转动,进一步的马达631控制主动齿轮632的转动,从而主动齿轮632在齿轨634的约束下能够带动滑动脚62在凹槽64内部移动,减速机633的设置能够降低马达631的转速,进一步的通过增大力矩的方式提高马达631的动力,能够有效的保证马达631的动力足以带动窗帘1的收缩。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包括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脚(5),且支架(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无线接收器(7),所述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无线接收器(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单片机(8),且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单片机(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光线感应器(9),所述支架(4)的上表面位于光线感应器(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接电端(10),且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窗帘(1),所述窗帘(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辐条(2),且窗帘(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固定孔(3),所述窗帘(1)通过传动脚(6)与支架(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脚(6)包括滑动脚(62),所述滑动脚(6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1),且滑动脚(6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63),所述支架(4)的下表面对应于传动装置(63)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63)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脚(62)的整体尺寸与凹槽(64)相适配,所述固定环(61)与固定孔(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63)包括马达(631),所述马达(631)的传动端设置有主动齿轮(632),所述主动齿轮(63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减速机(633),且主动齿轮(632)的正上方位于凹槽(64)的上侧设置有齿轨(6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632)与齿轨(634)啮合连接,所述减速机(633)和马达(631)均与滑动脚(6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脚(62)对应于主动齿轮(632)的位置处处开设有通道,所述马达(631)为一种步进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5)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脚(5)通过螺栓与墙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智能家居窗帘,为解决现有智能窗帘不能根据光线自主控制窗帘的开放,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脚,且支架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支架的上表面位于无线接收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单片机,且支架的上表面位于单片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光线感应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线感应器和单片机,从而使得窗帘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度来实现自动启闭,无需人员操控,增加了实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传动装置能够通过马达配合减速机的原理,通过控制力矩增大马达的传动力,保证窗帘能够慢速的移动,避免移动速度过快导致撞击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贺迎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绿视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