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煮饭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3362发布日期:2020-10-13 07:4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煮饭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调厨具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煮饭锅结构。



背景技术:

厨具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生活必须品,其中煮饭锅便是一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或以上的煮饭锅。但是目前的煮饭锅均是采用厚度均匀的金属板冲压或者倒模形成,煮饭锅的主体的金属板厚度多是比较均匀。但是目前的煮饭机通常只有底部加热,而侧面需要靠底部传热,造成锅体加热不均匀,影响煮出的饭质量。另外为了保证锅底具有足够的强度,通常对金属板厚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而煮饭锅的侧壁对厚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仍然采用和锅底一样的厚度,导致煮饭锅重量较大,而且用料更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锅结构,其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的锅盖包括盖身和提手,所述的锅身包括锅底、侧壁、固定耳和旋转把手,所述的锅底和侧壁一体成型,旋转把手转动连接到固定安装在锅身的固定耳上,其中锅底分为一体成型且厚度不同的外圈和内圈,锅底内圈的厚度为9.5mm,外圈厚度为4.9mm,侧壁的厚度为3.5mm,通过设置由厚到薄的锅底和侧壁,使整个锅底的受热发热程度基本一致,同时降低锅身的重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饭锅结构具有受热均匀、重量轻和煮饭质量好的优点。

一种煮饭锅结构,其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的锅盖包括盖身和提手,所述的提手通过转动架转动安装在锅盖顶部中央;所述的锅身包括锅底、侧壁、固定耳和旋转把手;所述的侧壁围绕在锅底四周且与锅底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耳具有四只,两只为一组的安装在锅身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所述的旋转把手具有两只,每只分别转动安装在同一组的两只固定耳之间;所述的锅底分为一体成型的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以锅底半径的一半为界限,圆心至半条半径长度处为内圈,靠向圆周的一圈为外圈,锅底的内圈厚度大于外圈厚度,锅底的外圈厚度大于侧壁的厚度,所述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台阶状的放置位,所述的锅盖放置在放置位上。

其中,所述的锅底内圈的厚度为9-10mm,外圈厚度为4.5-5.5mm,侧壁的厚度为3-4mm,锅底外圈和内圈之间过渡段的厚度均匀变化。

其中,所述的锅底内圈的厚度为9.5mm,外圈厚度为4.9mm,侧壁的厚度为3.5mm,锅底外圈和内圈之间过渡段的厚度均匀变化。

其中,所述的提手和旋转把手上均套有橄榄型弹簧,橄榄型弹簧体积小,散热速度快,起阻热隔热效果。橄榄型弹簧外径大,增加手握时的接触面积,入手更舒适。

其中,所述的锅身的锅底圆心处设置有凸出的圆柱状的阻热台阶,所述的阻热台阶直径大于传感器的直径,阻热台阶用于阻挡热量辐射作用,提高检测准确率。

其中,所述的阻热台阶底部中央设置有圆台状的挖空,形成向锅底圆心聚集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可以校准传感器上升进入时的位置不正,使传感器有效的与传感器接触面贴合,测得准确温度。

其中,所述的锅盖的盖身顶部设置有锅盖排气孔,锅盖排气孔穿透锅盖的盖身并连通煮饭锅内外,锅盖排气口用于锅内排气泄压。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煮饭锅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煮饭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图2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带尺寸的一种煮饭锅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包括锅身1和锅盖2,所述的锅盖2包括盖身21和提手22,所述的提手22通过转动架23转动安装在锅盖2顶部中央;所述的锅身1包括锅底11、侧壁12、固定耳13和旋转把手14;所述的侧壁12围绕在锅底11四周且与锅底11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耳13具有四只,两只为一组的安装在锅身1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所述的旋转把手14具有两只,每只分别转动安装在同一组的两只固定耳13之间,旋转把手14在旋开的时候可以作为把手,双手握着旋转把手14可以将饭锅提起,也可以将旋转把手14旋合,使两只旋转把手分别从两边将锅盖2锁紧在锅身1上,作为锁定结构使用;所述的锅底11分为一体成型的外圈111和内圈112,外圈111和内圈112以锅底11半径的一半为界限,圆心至半条半径长度处为内圈112,靠向圆周的一圈为外圈111,锅底11的内圈112厚度大于外圈111厚度,锅底11的外圈111厚度大于侧壁12的厚度,所述的侧壁12顶部设置有台阶状的放置位,所述的锅盖2放置在放置位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锅底11内圈112的厚度为9.5mm,外圈111厚度为4.9mm,侧壁12的厚度为3.5mm,锅底11外圈111和内圈112之间过渡段的厚度均匀变化。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提手22和旋转把手14上均套有橄榄型弹簧3。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锅身1的锅底11圆心处设置有凸出的圆柱状的阻热台阶15,所述的阻热台阶15直径大于传感器的直径;所述的阻热台阶15底部中央设置有圆台状的挖空,形成向锅底11圆心聚集的导向斜面16。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锅盖2的盖身21顶部设置有锅盖排气孔(24),锅盖排气孔24穿透锅盖2的盖身21并连通煮饭锅内外。

上述煮饭锅的锅身1采用zl104铝合金材质铸造毛坯,再进行切削加工成型,不同厚度的截面设计,可以兼顾均匀的导热和减轻锅具重量,厚锅底导热更均匀,薄锅壁减轻锅具重量,锅盖采用纯铝旋压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锅身(1)和锅盖(2),所述的锅盖(2)包括盖身(21)和提手(22),所述的提手(22)通过转动架(23)转动安装在锅盖(2)顶部中央;所述的锅身(1)包括锅底(11)、侧壁(12)、固定耳(13)和旋转把手(14);所述的侧壁(12)围绕在锅底(11)四周且与锅底(11)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耳(13)具有四只,两只为一组的安装在锅身(1)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所述的旋转把手(14)具有两只,每只分别转动安装在同一组的两只固定耳(13)之间;所述的锅底(11)分为一体成型的外圈(111)和内圈(112),外圈(111)和内圈(112)以锅底(11)半径的一半为界限,圆心至半条半径长度处为内圈(112),靠向圆周的一圈为外圈(111),锅底(11)的内圈(112)厚度大于外圈(111)厚度,锅底(11)的外圈(111)厚度大于侧壁(12)的厚度,所述的侧壁(12)顶部设置有台阶状的放置位,所述的锅盖(2)放置在放置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底(11)内圈(112)的厚度为9-10mm,外圈(111)厚度为4.5-5.5mm,侧壁(12)的厚度为3-4mm,锅底(11)外圈(111)和内圈(112)之间过渡段的厚度均匀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底(11)内圈(112)的厚度为9.5mm,外圈(111)厚度为4.9mm,侧壁(12)的厚度为3.5mm,锅底(11)外圈(111)和内圈(112)之间过渡段的厚度均匀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2)和旋转把手(14)上均套有橄榄型弹簧(3)。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身(1)的锅底(11)圆心处设置有凸出的圆柱状的阻热台阶(15),所述的阻热台阶(15)直径大于传感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热台阶(15)底部中央设置有圆台状的挖空,形成向锅底(11)圆心聚集的导向斜面(16)。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煮饭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2)的盖身(21)顶部设置有锅盖排气孔(24),锅盖排气孔(24)穿透锅盖(2)的盖身(21)并连通煮饭锅内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锅结构,其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的锅盖包括盖身和提手,所述的锅身包括锅底、侧壁、固定耳和旋转把手,所述的锅底和侧壁一体成型,旋转把手转动连接到固定安装在锅身的固定耳上,其中锅底分为一体成型且厚度不同的外圈和内圈,锅底内圈的厚度为9.5mm,外圈厚度为4.9mm,侧壁的厚度为3.5mm,通过设置由厚到薄的锅底和侧壁,使整个锅底的受热发热程度基本一致,同时降低锅身的重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饭锅结构具有受热均匀、重量轻和煮饭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涛;周捷;吴初明;颜定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国创名厨商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