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手抖进食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878发布日期:2020-09-23 01: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手抖进食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手抖进食勺。



背景技术:

在一些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进行进食时,需要使用到勺子,现市场有防手抖进食勺产品,其对人群自身有所限制,对于手抖幅度过大的人群在使用时,很容易将食物抖落在身上,需要护理人员辅助进食,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手抖进食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手抖进食勺,包括内勺、外勺和外套,所述内勺包括内勺头和细杆,所述细杆的一端与内勺头的外壁紧密焊接,所述细杆的中部外壁竖直紧密焊接有短杆;所述外勺包括外勺头和转板,所述外勺头的形状与内勺头相同且位于内勺头的顶部表面,所述转板靠近细杆处开设有缺口,所述转板的两端外壁紧密焊接有限位套,所述细杆的两端穿过限位套,一端的所述限位套与外勺头紧密焊接,另一端的所述限位套外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限位套的一端紧密焊接;所述内勺和外勺均套设在外套的内部,所述短杆的顶端与外套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外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与外套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电机能够带动转板转动至两侧隔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内勺头为半椭圆槽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套为内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两侧外壁与隔板紧密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套为圆筒形结构且内部截面直径大于内勺和外勺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勺头能够转动至内勺头的上方使得内勺头和外勺头组合呈一个闭合的椭球结构。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留有空隙,且空隙的宽度大于限位套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防手抖进食勺能够在取食时通过内勺头和外勺头将食物完全包裹,使其安全放入口腔完成进食,避免进食时由于手部抖动过大造成食物抖落在身上,便于使用者完成自主进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中:1、内勺;11、内勺头;12、细杆;121、短杆;2、外勺;21、外勺头;22、转板;221、缺口;222、限位套;23、电机;3、外套;3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手抖进食勺,如图1-图6所示,包括内勺1、外勺2和外套3,内勺1包括内勺头11和细杆12,细杆12的一端与内勺头11的外壁紧密焊接,细杆12的中部外壁竖直紧密焊接有短杆121,用于将细杆12固定防止其转动;外勺2包括外勺头21和转板22,外勺头21的形状与内勺头11相同且位于内勺头11的顶部表面,转板22靠近细杆12处开设有缺口221,转板22的两端外壁紧密焊接有限位套222,细杆12的两端穿过限位套222,一端的限位套222与外勺头21紧密焊接,另一端的限位套222外端设置有电机23,电机23的输出端与限位套222的一端紧密焊接,电机23能够带动限位套222转动,进而使得转板22转动,从而将外勺头21旋转;内勺1和外勺2均套设在外套3的内部,短杆121的顶端与外套3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外套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的一侧与外套3的内壁紧密焊接,电机23能够带动转板22转动至两侧隔板31的下方。

具体的,内勺头11为半椭圆槽形结构,便于盛取食物。

此外,限位套222为内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便于细杆12的穿过。

进一步的,电机23的两侧外壁与隔板31紧密焊接,便于电机23的固定。

进一步的,外套3为圆筒形结构且内部截面直径大于内勺1和外勺2的宽度,便于将内勺1和外勺2封装在内部。

进一步的,外勺头21能够转动至内勺头11的上方使得内勺头11和外勺头21组合呈一个闭合的椭球结构,便于将食物包裹住,避免食物抖出。

进一步的,两个隔板31之间留有空隙,且空隙的宽度大于限位套222的宽度,便于限位套222在外套3内灵活转动。

本实施例的防手抖进食勺在使用时,首先取食,初始状态内勺头11与外勺头21相重合,再将食物从容器中取至内勺头11上,完成取食后,控制电机23顺时针转动,带动转板22顺时针转动,转板22顺时针旋转180度时,转板22接触到外套3内部的左侧隔板31,从而停止转动,使外勺头21转至内勺头11的上方,形成闭合的椭球形,防止食物漏出,接着将闭合的椭球形放置进口腔后,控制电机23逆时针转动,带动转板22逆时针转动,转板22逆时针旋转180度时,转板22接触到外套3的右侧隔板,从而停止转动,使外勺头21转至内勺头11的表面使得两个勺头重合成一个半圆,即可将食物倒入口腔内完成进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手抖进食勺,包括内勺(1)、外勺(2)和外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勺(1)包括内勺头(11)和细杆(12),所述细杆(12)的一端与内勺头(11)的外壁紧密焊接,所述细杆(12)的中部外壁竖直紧密焊接有短杆(121);所述外勺(2)包括外勺头(21)和转板(22),所述外勺头(21)的形状与内勺头(11)相同且位于内勺头(11)的顶部表面,所述转板(22)靠近细杆(12)处开设有缺口(221),所述转板(22)的两端外壁紧密焊接有限位套(222),所述细杆(12)的两端穿过限位套(222),一端的所述限位套(222)与外勺头(21)紧密焊接,另一端的所述限位套(222)外端设置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的输出端与限位套(222)的一端紧密焊接;所述内勺(1)和外勺(2)均套设在外套(3)的内部,所述短杆(121)的顶端与外套(3)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外套(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的一侧与外套(3)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电机(23)能够带动转板(22)转动至两侧隔板(3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勺头(11)为半椭圆槽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222)为内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的两侧外壁与隔板(31)紧密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3)为圆筒形结构且内部截面直径大于内勺(1)和外勺(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勺头(21)能够转动至内勺头(11)的上方使得内勺头(11)和外勺头(21)组合呈一个闭合的椭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抖进食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板(31)之间留有空隙,且空隙的宽度大于限位套(222)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手抖进食勺,包括内勺、外勺和外套,内勺包括内勺头和细杆,细杆的一端与内勺头的外壁紧密焊接,细杆的中部外壁竖直紧密焊接有短杆;外勺包括外勺头和转板,外勺头的形状与内勺头相同且位于内勺头的顶部表面,转板靠近细杆处开设有缺口,转板的两端外壁紧密焊接有限位套,细杆的两端穿过限位套,一端的限位套与外勺头紧密焊接,另一端的限位套外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限位套的一端紧密焊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在取食时通过内勺头和外勺头将食物完全包裹,使其安全放入口腔完成进食,避免进食时由于手部抖动过大造成食物抖落在身上,便于使用者完成自主进食。

技术研发人员:安雅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2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