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7849发布日期:2020-12-11 15:1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茶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陶瓷茶壶是人们常用的饮茶工具之一,而传统的陶瓷茶壶内并未设置有拦叶机构,从而易造成壶嘴堵塞,同时使得陶瓷茶壶内部不易清理,导致其使用不便捷,大大降低了茶壶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所述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具有不易堵塞、易清理和使用便捷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左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壶嘴,且所述壶嘴的右侧贯穿壶体的左侧外壁,并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壶体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把手,所述壶体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管,且圆管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管内设置有茶漏,且茶漏的左右两侧外壁与圆管的内壁相接触,并且茶漏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茶漏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底部贯穿茶漏,并延伸到壶体内固定连接有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的底部与壶体的内腔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管的上方设置有壶盖,所述壶盖的顶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底部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热杆的顶端延伸到通孔内,所述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

优选的,所述壶盖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细管,且所述细管延伸到圆管内,并且细管的外径与圆管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细管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外螺纹,且所述圆管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壶体内靠近壶口处设置有拦污框,且拦污框与壶体内靠近壶口处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导热杆的底部贯穿拦污框,且拦污框与导热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拦污框位于茶漏的下方,且所述拦污框的顶部开口与茶漏的底部漏水口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茶漏的设置可对茶叶进行放置,可有效防止茶叶进入到壶体内,从而避免壶体清理不便捷的问题;

2、通过拦污框的设置可实现对细小茶末进行拦截,从而可有效避免细小茶末进入到壶体和壶嘴内,以有效避免壶嘴造成的堵塞;

3、通过导热杆和导热板的设置可实现将壶体内的热量导入到壶体外,可实现对其进行降温,方便人们饮用,同时通过导热杆将茶漏和拦污框移出壶体,从而方便对茶漏和拦污框以及壶体进行清理,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漏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壶体;2、壶嘴;3、茶漏;4、圆管;5、壶盖;6、u形把手;7、细管;8、弧形把手;9、导热板;10、导热杆;11、拦污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包括壶体1,壶体1的左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壶嘴2,且壶嘴2的右侧贯穿壶体1的左侧外壁,并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壶体1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把手8,壶体1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管4,且圆管4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圆管4内设置有茶漏3,且茶漏3的左右两侧外壁与圆管4的内壁相接触,并且茶漏3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茶漏3的设置可实现对茶叶进行放置,可有效的防止茶叶进入到壶体1内,从而可有效的避免壶体1清理不便捷的问题,茶漏3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杆10,导热杆10的底部贯穿茶漏3,并延伸到壶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热板9,且导热板9的底部与壶体1的内腔底部相接触,圆管4的上方设置有壶盖5,壶盖5的顶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底部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导热杆10的顶端延伸到通孔内,壶盖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6,壶盖5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细管7,且细管7延伸到圆管4内,并且细管7的外径与圆管4的内径相匹配,细管7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外螺纹,且圆管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壶体1内靠近壶口处设置有拦污框11,且拦污框11与壶体1内靠近壶口处的内径相匹配,导热杆10的底部贯穿拦污框11,且拦污框11与导热杆10固定连接,通过导热杆10和导热板9的设置可实现将壶体1内的热量导入到壶体1外,可实现对其进行降温,方便人们饮用,同时通过导热杆10将茶漏3和拦污框11移出壶体1,从而可实现对茶漏3和拦污框11以及壶体1进行便捷的清理,可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率,拦污框11位于茶漏3的下方,且拦污框11的顶部开口与茶漏3的底部漏水口相对,通过拦污框11的设置可实现对细小茶末进行拦截,从而可有效的避免细小茶末进入到壶体1和壶嘴2内,从而可有效的避免壶嘴2造成的堵塞。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逆时针转动u形把手6,壶盖5带动细管7在圆管4内逆时针转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匹配可实现将壶盖5取下,将茶叶放置于茶漏3内,可有效的防止茶叶进入到壶体1内,从而可有效避免壶体1清理不便捷的问题,倒入热水,热水浸泡茶叶并通过茶漏3底部上的漏水口进入到拦污框11内,并通过拦污框11上的漏水口进入到壶体1内,可实现对细小茶末进行拦截,从而可有效的避免细小茶末进入到壶体1和壶嘴2内,以有效避免壶嘴2造成的堵塞,此时将壶盖5顶部上的通孔与导热杆10相对,并使得导热杆10顶端进入到通孔内,顺时针转动u形把手6,壶盖5带动细管7在圆管4内顺时针转动,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匹配可实现将壶盖5合上,导热杆10和导热板9可实现将壶体1内的热量导出,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壶嘴2可实现饮用,当饮用完成时,再次逆时针转动u形把手6并将壶盖5取下,拉动导热杆10,通过导热杆10将茶漏3和拦污框11移出壶体1,从而方便对对茶漏3和拦污框11以及壶体1进行清理,可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包括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左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壶嘴(2),且所述壶嘴(2)的右侧贯穿壶体(1)的左侧外壁,并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壶体(1)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把手(8),所述壶体(1)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管(4),且圆管(4)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管(4)内设置有茶漏(3),且茶漏(3)的左右两侧外壁与圆管(4)的内壁相接触,并且茶漏(3)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茶漏(3)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杆(10),所述导热杆(10)的底部贯穿茶漏(3),并延伸到壶体(1)内固定连接有导热板(9),且所述导热板(9)的底部与壶体(1)的内腔底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4)的上方设置有壶盖(5),所述壶盖(5)的顶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底部与壶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热杆(10)的顶端延伸到通孔内,所述壶盖(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5)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细管(7),且所述细管(7)延伸到圆管(4)内,并且细管(7)的外径与圆管(4)的内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7)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外螺纹,且所述圆管(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内靠近壶口处设置有拦污框(11),且拦污框(11)与壶体(1)内靠近壶口处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导热杆(10)的底部贯穿拦污框(11),且拦污框(11)与导热杆(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框(11)位于茶漏(3)的下方,且所述拦污框(11)的顶部开口与茶漏(3)的底部漏水口相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茶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左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壶嘴,且所述壶嘴的右侧贯穿壶体的左侧外壁,并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壶体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把手,所述壶体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圆管,且圆管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圆管内设置有茶漏,且茶漏的左右两侧外壁与圆管的内壁相接触,并且茶漏的顶部靠近边缘处与壶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茶漏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底部贯穿茶漏,并延伸到壶体内固定连接有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的底部与壶体的内腔底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堵塞、易清理和使用便捷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危连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德化县邦威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0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