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被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1279发布日期:2020-12-29 09: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被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保温被套。



背景技术:

在手术期间,病人由于被麻醉以及失血,体温会降低。有研究显示,在手术室环境中有50%~70%的手术病人会出现意外低体温。意外低体温是指中心温度低于36℃,低体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会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热水袋、电热毯、盖被、暖风机和充气保温毯等设备帮助病人保暖,但是热水袋加热位置有限;电热毯考虑到卫生问题通常需要病人自带,成本较高;盖被保暖效果不佳;暖风机直吹则对医生的手术操作带来不利影响;而充气保温毯需要长时间对保温毯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这样做较为耗费能源;并且使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病人皮肤烫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被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保温被套,包括充气面和被面,所述充气面和被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外设的被胎的容纳空间,所述被面设置为透气材质,所述充气面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设置为不透气材质,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周沿固定,所述第一面层设置于第二面层远离被面的一侧,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设有充气通道,所述第一面层上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外设的暖风机连接,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置于充气通道的两端,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均与充气通道相连通。

通过上述方案,被套的结构采用一面为不透气的材质的充气面、另一面使用普通的透气布料的被面,被胎放置于充气面与被面之间。在对病人保温的初期使用充气面与病人接触,利用暖风机使暖气在充气通道内循环,对病人保温。直至病人体温保持在较为合适的范围内或者棉被内空气被充分加热后,医护人员翻转被套,使用被胎对病人进行保温。此时充气面远离病人,起到隔绝被胎内部空气与被套外界空气的对流的作用,增强保温性能。普通的保温毯需要不断使用暖风机对保温毯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而

本技术:
方案只需使用类似保温毯的结构,对被胎进行初步加热,后期可直接通过被胎帮助病人保暖,较为节省资源并且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面层和被面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分隔线,使第二面层与被面之间形成多个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的被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填充被胎的填充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开口通过拉链闭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开口处缝合有用以遮盖拉链的遮布。

通过上述方案,遮布对拉链进行遮挡,避免拉链与病人接触,放置病人感受到拉链的凉意以及减少病人感到的不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通过多条第二分隔线交错排列使充气通道呈蛇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蛇形的充气通道使暖风能较为均匀的分布于保温被套的各处。

本实用新型用于病人术中或术后进行保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气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被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充气面;110、第一面层;111、充气口;112、出气口;113、充气通道;120、第二面层;130、第二分隔线;200、被面;210、填充开口;220、拉链;230、遮布;240、第一分隔线;300、被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保温被套,包括充气面100和被面200。充气面100与被面200呈矩形状。被面200为纯棉透气布料制成。

参照图1和图4,充气面100包括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设置为不透气的医用塑料材质,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可浸泡和高温消毒,使整个被套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第一面层110、第二面层120和被面200依次设置。第一面层110与第二面层120之间通过超声波缝合形成有多个第二分隔线130,多条第二分隔线130在充气面100的宽度方向上交错排列使充气通道113呈蛇形。第一面层110上开设有充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充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设置于充气面100的同一侧,充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分别设置于充气通道113的两端。充气口111与出气口112分别与暖风机的出气端和进气端相连,对充气通道113内的气体进行循环。第一面层110、第二面层120与被面200的四个边缘通过超声波缝合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第二面层120与被面200之间通过超声波缝合形成有多条相互交叉的第一分隔线240,多条第一分隔线240将第二面层120与被面200之间的空间氛围若干个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对应的被面200上均开设有用于填充被胎300的填充开口210,填充开口210设置于对应的容纳空间的中部。填充开口210处设置有拉链220,棉质的被胎300从填充开口210处填充入容纳空间,填充完毕后通过拉链220闭合。为了防止人体感受到来自拉链220的凉意,以及减少人体感到的不适,填充开口210处设置有用于遮盖拉链220的遮布230,遮布230的长度大于拉链220的长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被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面(100)和被面(200),所述充气面(100)和被面(200)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外设的被胎(300)的容纳空间,所述被面(200)设置为透气材质,所述充气面(100)包括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所述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均设置为不透气材质,所述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的周沿固定,所述第一面层(110)设置于第二面层(120)远离被面(200)的一侧,所述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之间设有充气通道(113),所述第一面层(110)上设置有充气口(111)和出气口(112),所述充气口(111)和出气口(112)分别与外设的暖风机连接,所述充气口(111)与出气口(112)分别设置于充气通道(113)的两端,所述充气口(111)与出气口(112)均与充气通道(1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120)和被面(200)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分隔线(240),使第二面层(120)与被面(200)之间形成多个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的被面(200)上均设置有用于填充被胎(300)的填充开口(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开口(210)通过拉链(220)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开口(210)处缝合有用以遮盖拉链(220)的遮布(2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110)和第二面层(120)之间通过多条第二分隔线(130)交错排列使充气通道(113)呈蛇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被套,包括充气面和被面,充气面和被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被胎的容纳空间,被面设置为透气材质,充气面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设置为不透气材质,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周沿固定,第一面层设置于第二面层远离被面的一侧,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设有充气通道,第一面层上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充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置于充气通道的两端,充气口与出气口均与充气通道相连通。在对病人保温的初期使用充气面与病人接触,利用暖风机使暖气在充气通道内循环,对病人保温。随后使用被胎对病人进行保温。本申请方案较为节省资源并且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辉;王汉兵;张莉;向霞;林森;王苗苗;黄芸;尹媛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