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排水的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9111发布日期:2021-07-23 14:0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排水的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电缆保护装置的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开窗。



背景技术:

现有门窗在排水方面上,由于窗体需要兼容多种门体,导致内部结构复杂使得排水线路复杂,降低了排水速度和容易积聚雨水,从而容易出现雨水倒灌室内。而且,排水孔的外露,在高层建筑上,容易出因风吹而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平开窗,排水速度快,且不易因风吹而产生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开窗,包括主框体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的组合窗体,所述组合窗体包括所述内窗体、外窗体和防护栏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

其中,所述主框体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和用于与所述组合窗体抵触密封的内框;

所述外框设有挡水槽和排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内框与外窗体之间缝隙的下方;

所述排水槽的开口朝向室外方向,所述挡水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的排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槽的底边设有向室外倾斜向下的排水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护栏设于所述内窗体和外窗体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框包括内侧抵触框和外侧抵触框,所述内侧抵触框和外侧抵触框之间通过断桥的方式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侧抵触框呈阶梯状,所述内侧抵触框设有第一竖直抵触面和第二竖直抵触面,所述内窗体和防护栏均设有封闭槽,所述封闭槽内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内窗体和防护栏上的密封条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抵触面和第二竖直抵触面相对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侧抵触框设有与所述内窗体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一梯面和与所述防护栏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二梯面,所述第一梯面和第二梯面均设有蓄水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窗体设有与所述外侧抵触框相对应挡水延展边,所述挡水延展边设有所述封闭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护栏包括护栏框体和安装于所述护栏框体内的护栏杆,所述防护栏的封闭槽设于所述护栏框体上,以缓冲所述防护栏对所述第二竖直抵触面的冲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护栏杆包括第一卡接片和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一卡位凸起,其底部设有第一卡位凹槽,所述第二卡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二卡位凹槽,其底部设有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一卡位凸起与第二卡位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卡位凹槽与第二卡位凸起相适配。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开窗,包括主框体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的组合窗体,其中,所述主框体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和用于与所述组合窗体抵触密封的内框,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性。

所述外框设有挡水槽和排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内框与外窗体之间缝隙的下方;因此,大部分渗入的雨水会从该缝隙流入所述挡水槽内。所述挡水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的排水孔。因此,进入所述挡水槽内的水会直接垂直落入所述排水槽内,所述排水槽的开口朝向室外方向,从而使雨水快速排出。所述排水孔藏于所述排水槽内,从而避免风流体直接从所述排水孔穿梭于框体内而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开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2和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开窗,包括主框体1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的组合窗体,所述组合窗体包括所述内窗体2、外窗体3和防护栏4与所述主框体1铰链连接;

其中,所述主框体1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11和用于与所述组合窗体抵触密封的内框12;

所述外框11设有挡水槽13和排水槽14,所述挡水槽13位于所述内框12与外窗体3之间缝隙的下方;

所述排水槽14的开口朝向室外方向,所述挡水槽13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水槽13连接的排水孔131。

具体地,所述防护栏4设于所述内窗体2和外窗体3之间,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盗性能和降低室内人员随意攀爬而导致坠落的风险。所述排水槽14的底边设有向室外倾斜向下的排水面141,以在促进雨水排出的同时避免所述排水槽14产生积水。

所述内框12包括内侧抵触框121和外侧抵触框122,所述内侧抵触框122和外侧抵触框121之间通过断桥的方式连接。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性能。

所述内侧抵触框121呈阶梯状,所述内侧抵触框121设有第一竖直抵触面1211和第二竖直抵触面1212,所述内窗体2和防护栏4均设有封闭槽5,所述封闭槽5内设有密封胶条(在图中未显示),所述内窗体2和防护栏4上的密封胶条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抵触面1211和第二竖直抵触面1212相对应。因此,当外窗体3忘记关闭或不能及时关闭时,所述内窗体2和防护栏4的关闭,可多重阻隔雨水流入,而且所述密封胶条的设置还可缓冲其关闭时所产生的冲击。

进一步,所述内侧抵触框121设有与所述内窗体2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一梯面1213和与所述防护栏4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二梯面1214,所述第一梯面1213和第二梯面1214均设有蓄水槽6。所述蓄水槽的设置,可缓存被所述防护栏4和内窗体2截留的雨水,以避免在所述内窗体2打开时,截留的雨水直接向室内灌入。

为了提高所述外窗体2的防水性,所述外窗体2设有与所述外侧抵触框122相对应挡水延展边1221,当所述外窗体关闭时,所述挡水延展边1221与所述外侧抵触框122相重叠贴合,从而增大雨水渗入的难度。而且所述挡水延展边1221设有所述封闭槽5。所述封闭槽5相应也配设有密封胶条,以提高防水性。

所述防护栏4包括护栏框体41和安装于所述护栏框体内的护栏杆42,所述防护栏4的封闭槽5设于所述护栏框体121上,以缓冲所述防护栏42对所述第二竖直抵触面1212的冲击。所述护栏杆42包括第一卡接片421和第二卡接片422,所述第一卡接片421的顶部设有第一卡位凸起4211,其底部设有第一卡位凹槽4212,所述第二卡接片422的顶部设有第二卡位凹槽4221,其底部设有第二卡位凸起4222,所述第一卡位凸起4211与第二卡位凹槽4221相适配,所述第一卡位凹槽4212与第二卡位凸起4222相适配。

第一卡接片421和第二卡接片422的型材在生产时,可以在表面喷涂不同颜色,不同颜色的第一卡接片421与第二卡接片522相卡接,室内外观看到的护栏杆具有不同的色彩,使防护栏具有观赏性。为方便护栏杆的组装,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接片421与第二卡接片422优选呈旋转对称设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藏式排水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体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的组合窗体,所述组合窗体包括内窗体、外窗体和防护栏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

其中,所述主框体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和用于与所述组合窗体抵触密封的内框;

所述外框设有挡水槽和排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内框与外窗体之间缝隙的下方;

所述排水槽的开口朝向室外方向,所述挡水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的排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底边设有向室外倾斜向下的排水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设于所述内窗体和外窗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包括内侧抵触框和外侧抵触框,所述内侧抵触框和外侧抵触框之间通过断桥的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抵触框呈阶梯状,所述内侧抵触框设有第一竖直抵触面和第二竖直抵触面,所述内窗体和防护栏均设有封闭槽,所述封闭槽内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内窗体和防护栏上的密封条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抵触面和第二竖直抵触面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抵触框设有与所述内窗体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一梯面和与所述防护栏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二梯面,所述第一梯面和第二梯面均设有蓄水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体设有与所述外侧抵触框相对应挡水延展边,所述挡水延展边设有所述封闭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护栏框体和安装于所述护栏框体内的护栏杆,所述防护栏的封闭槽设于所述护栏框体上,以缓冲所述防护栏对所述第二竖直抵触面的冲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杆包括第一卡接片和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一卡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一卡位凸起,其底部设有第一卡位凹槽,所述第二卡接片的顶部设有第二卡位凹槽,其底部设有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一卡位凸起与第二卡位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卡位凹槽与第二卡位凸起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排水的平开窗,包括主框体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的组合窗体,所述组合窗体包括所述内窗体、外窗体和防护栏与所述主框体铰链连接;所述主框体包括用于与墙体连接的外框和用于与所述组合窗体抵触密封的内框;所述外框设有挡水槽和排水槽,所述挡水槽位于所述内框与外窗体之间缝隙的下方;所述排水槽的开口朝向室外方向,所述挡水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水槽连接的排水孔。采用本实用新型,排水速度快,且不易因风吹而产生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