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0988发布日期:2021-12-25 01:0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背景技术:

2.电压力锅的锅盖在开合盖过程中,锅盖的旋合会带动内锅转动,使内锅与底部的发热盘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发热盘顶面的条纹容易刮伤内锅的外侧涂层,现有的发热盘一般是在顶面上整体喷涂一层耐磨涂层,可避免内锅长期使用后与发热盘接触的涂层被刮掉,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成本较高。
3.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锅体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其加热盘具有与内锅接触的垫高部,可降低制造成本。
5.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内锅及容纳所述内锅的煲体,所述煲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顶面靠近外侧形成有垫高部,在无压状态下,所述顶面仅所述垫高部接触所述内锅。本技术烹饪器具的锅体中,加热盘仅其垫高部与内锅接触,故仅需对垫高部的上表面进行耐磨处理,顶面的其他部分可以不用处理,可降低制造成本。
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的上表面做抛光处理;或者所述垫高部的上表面设有涂层,可提升上表面的光滑度。
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高压状态时,所述垫高部脱离与所述内锅的接触。因此垫高部的设置不会影响加热盘对内锅的加热效果。
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的高度为0.2mm

0.5mm。可避免垫高部高度过高导致内锅离加热盘过远而影响加热盘的加热效率。
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为整圈设置,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1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的面积占所述顶面整体面积的30%以下。控制顶面与内锅的接触面积,减少需要进行耐磨处理的面积,降低成本。
1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的宽度为10mm

20mm。既能可靠支撑内锅又能控制垫高部与顶面的面积比,降低成本。
1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锅设有侧壁及底壁,所述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垫高部的正上方。可避免连接处位于顶面的旁侧时加热盘的外边缘对底壁造成刮擦。
1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垫高部的上表面与顶面之间形成弧形的过渡部。可避免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使内锅底部变形时过渡部刮伤内锅。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前述锅体。本技术烹饪器具中,锅体的加热盘仅其垫高部与内锅接触,故仅需对垫高部的上表面进行耐磨处理,顶面的其他部分可以不
用处理,可降低制造成本。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图。
16.图2为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的立体图。
17.图3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18.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内锅1、侧壁11、底壁12、连接部13、连接处130、煲体2、锅盖3、加热盘4、顶面41、垫高部42、上表面420、过渡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23.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煲体2及锅盖3,煲体2容纳内锅1,锅盖3枢接在煲体2后侧且可以盖合在煲体2上,锅盖3与内锅1之间形成烹饪腔。
24.煲体2的底部,也可以说是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4,加热盘4内铸有加热管,用于加热内锅1进行食物烹饪。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锅盖3能够相对于锅体转动。本技术烹饪器具的主要改进在于此加热盘4,锅盖3、内锅1及煲体2的其他结构与常规电压力锅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25.结合图2至图4所示,加热盘4的顶面41靠近外侧形成有垫高部42,顶面41上仅该垫高部42与内锅1接触,以支撑内锅1。内锅1放置在煲体2内后,在无压状态下,进行开合盖操作转动锅盖3时,锅盖3会带动内锅1轻微转动,由于仅垫高部42与内锅1接触,故仅需对垫高部42的上表面420进行耐磨处理,顶面41的其他部分可以不用处理,即可保护内锅1的外侧涂层,借此可降低制造成本。烹饪时,即烹饪腔内为高压状态时,内锅1底部的中部在高压作用下向下凸伸变形,内锅1底部的外侧相应向上翘曲,导致垫高部42脱离与内锅1的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状态时,加热盘4的顶面41除了垫高部42外均贴合内锅1的底面,以支撑并加热内锅1,相当于利用加热盘4工作时不接触内锅1的部分设置了垫高部42。由于垫高部42与内锅1不接触,因此垫高部42的设置不会影响加热盘4对内锅1的加热效果。
26.其中对垫高部42的上表面420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对垫高部42的上表面420做抛光处理形成光滑表面;也可以在垫高部42的上表面420做喷涂涂层,均可提升上表面420的光滑度,避免磨损内锅1的外侧涂层。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垫高部42的高度为0.2mm

0.5mm。垫高部42高度过高的话会导致
内锅1离加热盘4过远而影响加热盘4的加热效率。垫高部42的面积占顶面41整体面积的30%以下,控制顶面41与内锅1的接触面积,减少需要进行耐磨处理的面积,降低成本。
28.其中,垫高部42为整圈设置,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垫高部42可以在铸造加热盘4时一体成型。垫高部42的宽度设计为10mm

20mm,既能可靠支撑内锅1又能控制垫高部42与顶面41的面积比,降低成本。
29.重点参考图4所示,内锅1设有侧壁11及底壁12,侧壁11底部设有与底壁12连接的弧形连接部13,垫高部42向外延伸至顶面41的边缘,弧形连接部13与底壁12之间的连接处130位于垫高部42的正上方。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是内凹的,连接处130为内锅1的最低点,连接处130位于垫高部42的正上方,可避免连接处130位于顶面41的旁侧时加热盘4的外边缘对底壁12造成刮擦。
30.结合图5所示,垫高部42的上表面420与内侧的顶面41之间形成弧形的过渡部43,可避免烹饪腔内高压使内锅1底部变形时,过渡部43刮伤内锅1。
31.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
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2.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0033]“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
…”
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35]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
应当理解,本技术说明书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0037]
本技术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
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