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6500发布日期:2022-02-09 11:5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情况下,电水壶的加热底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放置于加热底座的壶身的温度,然而,由于在放置时,壶身的位置会存在偏差,容易导致温度传感器无法与壶身稳定接触,从而导致检测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用于提高对于容器主体的温度检测精度。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饮品加热装置,所述饮品加热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
6.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容器主体;
7.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温度;
8.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所述容器主体;
9.其中,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限位组件的至少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运动。
10.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运动的限位组件,以使限位组件能够用于推动容器主体,以使容器主体位于预设的位置,测温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运动以改变位置,从而便于测温组件与容器主体接触,测温组件能够配合限位组件共同对容器主体进行限位,有利于提升容器主体与测温组件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测温组件对于容器主体的温度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加便于使用者了解容器主体的温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
12.所述第一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运动,所述测温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容器主体抵接;
13.所述第一移动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4.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移动部,能够便于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移动部调节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提升温度传感器与容器主体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检测精度,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部具有安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
16.所述安装腔设置有导热介质。
17.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腔,能够通过第一移动部对于温度传感器进行保护,从而降低温度传感器受到磕碰等情况,导致损坏的可能。在安装腔填充导热介质能够提升第一移动部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传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19.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以使第一移动部在相对于第一主体部运动后,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同时,当第一移动部与容器主体抵接时,第一弹性件可以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于第一移动部,以使第一移动部具有朝向靠近容器主体的方向的运动趋势,从而能够提升第一移动部与容器主体抵接的稳定性,由于第一移动部与容器主体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升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移动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
21.所述第一移动部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一移动部的径向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内壁连接。
22.通过设置第一腔体能够对第一移动部的运动进行导向,提升第一移动部的运动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部能够提升第一弹性件与第一移动部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移动部相对于第一主体部运动。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周向设置;
24.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槽限位于所述安装孔。
25.通过设置限位槽和安装孔进行配合,以使第一主体部能够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一侧壁连接,从而能够降低操作难度,便于第一主体部的安装与拆卸。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为弹性结构。
27.第一主体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能够便于在安装时穿过安装孔,并与第一侧壁卡接。并且第一移动部能够与第一主体部之间产生弹性滑动,以为第一移动部提供驱动力。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移动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
29.当容器主体放入容纳腔时,第二移动部能够用于与容器主体接触,当容器主体偏离预设位置时,该侧的第二移动部受到容器主体挤压,会缩回第二腔体,第二弹性件被压缩,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能够通过第二移动部作用于容器主体,以使第二移动部能够沿和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容器主体,以使容器主体回到预设的位置。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饮品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各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
3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限位组件,能够在放入容器主体时通过各限位组件从不同方向对容器主体进行限位,有利于将容器主体推动至预设位置。多个限位组件沿不同方向与容器主体接触,有利于平衡容器主体的受力,提升容器主体放置于饮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晃动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测温组件和限位组件可以在第一侧壁均匀设置,相邻的限位组
件之间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时120
°
,测温组件与各限位组件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120
°
。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容器主体均匀受力,测温组件能够与限位组件配合,共同用于限位容器主体,从而有利于提升容器主体的放置精度,进而有利于提升测温组件的检测精度。
3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饮品加热装置和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能够放置于所述饮品加热装置;
33.其中,所述饮品加热装置为以上任一项所涉及的饮品加热装置。
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饮品加热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其中饮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限位组件和测温组件,壳体的第一侧壁和加热组件围成容纳腔,限位组件和测温组件设置于第一侧壁。测温组件用于检测容器主体的温度,限位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运动,以限位容器主体。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运动的限位组件能够用于在容器主体发生偏移时驱动容器主体回到预设的位置,以便于测温组件和容器主体接触,从而提升容器主体与测温组件抵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测温组件的检测精度,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饮品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38.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图2中ⅰ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40.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爆炸图;
41.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饮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
44.1-饮品加热装置;
45.11-壳体;
46.111-第一侧壁;
47.112-第二侧壁;
48.113-第一底壁;
49.114第二底壁;
50.115-容纳腔;
51.12-加热组件;
52.13-测温组件;
53.131-第一主体部;
54.131a-第一腔体;
55.131b-限位槽;
56.132-第一移动部;
57.132a-安装腔;
58.132b-限位部;
59.133-温度传感器;
60.134-第一弹性件;
61.135-导热介质;
62.14-限位组件;
63.141-第二主体部;
64.141a-第二腔体;
65.142-第二移动部;
66.143-第二弹性件;
67.2-容器主体。
6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6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70.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72.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73.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饮品加热装置1,如图1所示,饮品加热装置1可以用于放置容器主体2,容器主体2用于盛放液体,饮品加热装置1能够对容器主体2以及盛放于容器主体2的液体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饮品加热装置1可以包括壳体11、加热组件12、测温组件13和限位组件14,壳体11具有第一侧壁111,第一侧壁111和安装于壳体11的加热组件12能够围成容纳腔115,壳体11还可以包括第一底壁113,加热组件12通过第一底壁113安装于壳体11。第一侧壁111设置有限位组件14和测温组件13。在使用时,容器主体2放置于容纳腔115,通过加热组件12对于容器主体2进行加热。测温组件13和限位组件14安装于第一侧壁111,测温组件13用于与容器主体2接触并检测容器主体2的温度。限位组件14的至少部分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111运动,当容器主体2放置于容纳腔115或容器主体2发生偏移时,限位组件14能够用于推动容器主体2至预设的位置,从而使容器主体2与测温组件13抵接。
75.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111运动的限位组件14,以使限位组件14能够用于推动容器主体2,以使容器主体2位于预设的位置,从而便于测温组件13与容器主体2接触,同时,测温组件13能够与限位组件14配合,共同用于对容器主体2进行限位,有利于提升容器主体2与测温组件13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测温组件13对于容器主体2的温度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6.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二侧壁112和第二底壁114,第二侧壁112和第二底壁114可以用于围成腔体,散热组件等部件可以设置于该腔体。
77.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温组件13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131和第一移动部132,第一主体部131固定安装于第一侧壁111,安装的方式可以是卡接等。第一移动部132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31,且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1运动。温度传感器133可以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32。温度传感器133可以是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33可以通过第一移动部132用于与容器主体2抵接,以对容器主体2的温度进行检测。
78.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33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32,能够便于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移动部132调节温度传感器133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提升温度传感器133与容器主体2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检测精度,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79.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部132设置有安装腔132a,温度传感器133位于安装腔132a,安装腔132a内可以填充有树脂等导热介质135。
80.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33设置在安装腔132a,能够通过第一移动部132对于温度传感器133进行保护,从而降低温度传感器133受到磕碰等情况,导致损坏的可能。在安装腔132a填充导热介质135能够提升第一移动部132与温度传感器133之间的传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温度传感器133的检测精度。
81.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测温组件1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4,第一移动部132通过第一弹性件134与第一主体部131连接,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固定连接、抵接等。
82.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34以使第一移动部132在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1运动后,能够在第一弹性件134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同时,当第一移动部132与容器主体2抵接时,第一弹性件134可以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134的回复力作用于第一移动部132,以使第一移动部132具有朝向靠近容器主体2的方向的运动趋势,从而能够提升第一移动部132与容器主体2抵接的稳定性,由于第一移动部132与容器主体2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升温度传感器133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3.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部131具有第一腔体131a,第一移动部13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31a,并能够沿第一腔体131a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1运动。第一移动部132具有限位部132b,限位部132b可以位于第一腔体131a内,限位部132b可以沿第一移动部132的径向凸起,第一弹性件134可以是弹簧等,第一弹性件134位于第一腔体131a内,可以套设于第一移动部132,沿第一移动部132的移动方向,第一弹性件134的一端与限位部132b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一主体部131的内壁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抵接。当第一移动部132移动时,第一弹性件134能够被拉伸或被压缩,拉伸或压缩所产生的回复力能够作用于第一移动部132,以使第一移动部132复位。
84.通过设置第一腔体131a能够对第一移动部132的运动进行导向,提升第一移动部132的运动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部132b能够提升第一弹性件134与第一移动部132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第一弹性件134驱动第一移动部132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1运动。
85.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31设置有限位槽131b,限位槽131b可以位于第一主体部131的外表面,且沿第一主体部131的周向设置,第一侧壁111具有安装孔,第一主体部131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且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11的部分能够伸入限位槽131b,限位槽131b限位于安装孔,以使测温组件13能够安装于第一侧壁111。
86.通过设置限位槽131b和安装孔进行配合,以使第一主体部131能够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一侧壁111连接,从而能够降低操作难度,便于第一主体部131的安装与拆卸。
8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31的至少部分为弹性结构。
88.在安装时,可以通过专用的铆压机进行安装,第一主体部13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能够便于在安装时穿过安装孔,并与第一侧壁111卡接。
89.第一移动部132可以采用耐磨的金属材质,第一移动部132在第一腔体131a内与第一主体部131的内壁接触,可以产生弹性滑动,以提供驱动力,从而便于驱动第一移动部132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31运动。
90.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饮品加热装置1可以包括两个及以上的限位组件14,限位组件14在第一侧壁111间隔设置。
9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限位组件14,能够在放入容器主体2时通过各限位组件14从不同方向对容器主体2进行限位,有利于将容器主体2推动至预设位置。多个限位组件14沿不同方向与容器主体2接触,有利于平衡容器主体2的受力,提升容器主体2放置于饮品加热装置1的稳定性,降低晃动等情况发生的可能。
92.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饮品加热装置1可以包括两个限位组件14和一个测温组件13,测温组件13与各限位组件14之间的距离和限位组件14之间的距离相同。
93.具体地,测温组件13和限位组件14可以在第一侧壁111均匀设置,相邻的限位组件14之间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时120
°
,测温组件13与各限位组件14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120
°

94.通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容器主体2均匀受力,测温组件13能够与限位组件14配合,共同用于限位容器主体2,从而有利于提升容器主体2的放置精度,进而有利于提升测温组件13的检测精度。
95.限位组件14的结构可以与测温组件13类似,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14可以包括第二主体部141、第二移动部142和第二弹性件143,第二主体部141与第一侧壁111相对固定连接。第二移动部14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主体部141的第二腔体141a,第二弹性件143位于第二移动部142和第二主体部141的内壁之间,用于复位第二移动部142。
96.当容器主体2放入容纳腔115时,第二移动部142能够用于与容器主体2接触,当容器主体2偏离预设位置时,该侧的第二移动部142受到容器主体2挤压,会缩回第二腔体141a,第二弹性件143被压缩,第二弹性件143的回复力能够通过第二移动部142作用于容器主体2,以使第二移动部142能够沿和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容器主体2,以使容器主体2回到预设的位置。
97.基于以上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饮品加热装置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2和饮品加热装置1,容器主体2能够放置于饮品加热装置1,饮品加热装置1能够用于加热容器主体2以及容器主体2所盛放的液体。其中,饮品加热装置1可以是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饮品加热装置1,由于饮品加热装置1具有以上的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饮品加热装置1的液体加热容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9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饮品加热装置1及液体加热容器,其中饮品加热装置1包括壳体11、加热组件12、限位组件14和测温组件13,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1和加热组件12围成容纳腔115,限位组件14和测温组件13设置于第一侧壁111。测温组件13用于检测容器主体2的温度,限位组件14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111运动,以限位容器主体2。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第一侧壁111运动的限位组件14能够用于在容器主体2发生偏移时驱动容器主体2回到预设的位置,以便于测温组件13与容器主体2接触,从而提升容器主体2与测温组件13抵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测温组件13的检测精度,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9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