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茶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
背景技术:2.日常生活中,喝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因此,部分人在旅行或外出的途中,也会带上便携式的茶具,以满足喝茶的需求。在便携茶具的茶壶盖上,一般通过茶壶盖与茶壶体之间的间隙将茶汤倾倒出茶壶,或者通过开设于茶壶盖上的出水孔将茶汤倾倒出茶壶。然而,当茶汤往外倒时,茶壶体内部的可用空间增大,但是外界的空气不能及时进入到茶壶体内部,使得茶壶内的空气压力小于外界大气的压力,使得茶壶体内部的茶汤的流速变慢,影响冲泡效果,而且会使得较后倒出的茶汤较浓,影响品茶的口感。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茶汤流出的出水孔,所述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气孔。
6.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为一字形的孔,且出水孔从壶盖的边缘向壶盖的中央延伸。
7.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为圆孔。
8.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结构与出水孔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壶盖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层板以及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与第二层板的外沿相互贴合,所述壶盖的中部位置向上拱起,形成握持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的中部位置相互贴合,并向上拱起,形成一握持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向远离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一握持部,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之间形成空腔。
12.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13.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材料采用泡沫材料、隔热泡棉或隔热纤维。
14.进一步地,所述壶盖的制造材料为纸质材料。
15.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盖上设置透气孔,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以此调节茶壶的内外气压,保证茶汤的流量不会因为茶壶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而减小。同时通过将透气孔设置在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从而在倒茶时使得透气孔位于较高的位置,避免透气孔被茶汤所封堵而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的中部位置相互贴合的剖面示意图。
18.图3为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之间形成空腔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包括:壶盖1,所述壶盖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茶汤流出的出水孔11,所述壶盖1相对于出水孔11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气孔12。多个出水孔11可以增大茶汤的倒出量,还可以构成滤网结构过滤茶叶。在壶盖1上设置透气孔12,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以此调节茶壶的内外气压,保证茶汤的流量不会因为茶壶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而减小。同时通过将透气孔12设置在壶盖1相对于出水孔11的另一侧,从而在倒茶时使得透气孔12位于较高的位置,避免透气孔12被茶汤所封堵而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
21.所述出水孔11为一字形的孔,且出水孔11从壶盖1的边缘向壶盖1的中央延伸。多个出水孔11可以增大茶汤的倒出量,还可以构成滤网结构过滤茶叶。而一字形的出水孔11为细长结构,有助于提升出水孔11的过滤能力。而且出水孔11从壶盖1的边缘向壶盖的中央延伸,所以在倾倒茶汤时,流出的水流更加集中,不容易倾倒在茶杯外。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12为圆孔。圆孔状的透气孔12便于加工成形,满足在倾倒茶汤时,调节茶壶内外的空气压力的作用,保证茶汤的流量不会因为茶壶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而减小。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12的结构与出水孔11相同。采用相同结构的透气孔12以及出水孔11,便于加工成形,同时便于使用者在倒茶时,不需要刻意区分出水孔11及透气孔12,提高便利性。
24.请参阅图2、图3,所述壶盖1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层板13以及第二层板14,所述第一层板13与第二层板14的外沿相互贴合,所述壶盖1的中部位置向上拱起,形成握持部15。
25.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板13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14的中部位置相互贴合,并向上拱起,形成一握持部15。通过第一层板13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14的中部位置相互贴合,并向上拱起,形成一握持部15,从而增加茶汤到第二层板14之间的距离,以此减少热量的传递,避免握持部过烫而影响使用。
26.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板13中部位置向远离第二层板14的方向凸起,形成一握持部15,所述第一层板13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14之间形成空腔151。通过在壶盖的第一层板13与第二层板14之间形成空腔151,从而在泡茶时,增加茶汤到第一层板13之间的距离,以此减少热量的传递,避免握持部15过烫而影响使用。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51内填充有隔热材料2。通过在壶盖1的第一层板13与第二层板14之间的空腔151中填充隔热材料2,从而在泡茶时,通过隔热材料2吸收隔绝茶汤所散发的热量以避免对使用者造成烫伤,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材料2采用泡沫材料。泡沫材料具有重量轻、防震、隔
热、耐潮、价格低廉等特点,满足隔热需求,且可以满足泡茶时的会与水接触的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材料2采用隔热泡棉。隔热泡棉具有有弹性、重量轻、使用方便、体积超薄、耐热性强、性能可靠等一系列特点,满足便携式茶具的轻量化要求,同时保证在使用时的隔热效果,避免烫伤使用者。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材料2采用隔热纤维。隔热纤维具有隔热性佳、耐高温、不含黏结剂、环保无毒、无味、吸湿率低等特点,满足泡茶、品茶的需求,而且不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1.所述壶盖1的制造材料为纸质材料。纸质材料的壶盖1轻便小巧,方便携带。而且纸质材料的壶盖1为可降解的一次性茶具,不需要洗涤,避免重复使用,保证环保卫生情况。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盖上设置透气孔,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以此调节茶壶的内外气压,保证茶汤的流量不会因为茶壶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而减小。同时通过将透气孔设置在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从而在倒茶时使得透气孔位于较高的位置,避免透气孔被茶汤所封堵而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壶盖,所述壶盖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茶汤流出的出水孔,所述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壶盖的制造材料为纸质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一字形的孔,且出水孔从壶盖的边缘向壶盖的中央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的结构与出水孔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层板以及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与第二层板的外沿相互贴合,所述壶盖的中部位置向上拱起,形成握持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的中部位置相互贴合,并向上拱起,形成一握持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向远离第二层板的方向凸起,形成一握持部,所述第一层板中部位置与第二层板之间形成空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采用泡沫材料、隔热泡棉或隔热纤维。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透气孔的便携茶具茶壶盖,包括:壶盖,壶盖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茶汤流出的出水孔,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盖上设置透气孔,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以此调节茶壶的内外气压,保证茶汤的流量不会因为茶壶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而减小。同时通过将透气孔设置在壶盖相对于出水孔的另一侧,从而在倒茶时使得透气孔位于较高的位置,避免透气孔被茶汤所封堵而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影响气压调节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翊桁 罗颜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舂米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