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叠锅具。
背景技术:2.锅具是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各种器具,常常搭配锅盖一起使用,形成锅具组件。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锅的使用历史悠久,是中国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可以补充人体中微量的铁元素。锅盖指的是覆盖在锅上一种覆盖件,锅盖一般为圆形,中间有提纽,主要作用是保持锅内物质的温度,并起到防止锅内物质因受热等因素引起的液体飞溅,蒸汽外逸的作用。
3.多数家庭不会只用一口锅,会常备炒锅、汤锅、平底锅、炖锅等等,而每口锅基本上都会配备一个专用的锅盖。因为锅具和锅盖自身外形的因素,导致他们堆叠收纳较为不变,通常会占用大部分空间。这使得家庭收纳非常不便,并且锅盖众多,在急用时导致一时半会无法找到。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叠锅具,方便使用,并且便于堆叠收纳。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可叠锅具,包括至少两口锅和一个锅盖,所述锅盖的环箍设置有顶凸环和底凸环,所述锅盖盖设于其一口锅上时,锅的边沿所述顶凸环或所述底凸环其一限位,另一口锅倒扣于锅盖的另一面被所述顶凸环或所述底凸环剩余一处限位。
6.所述顶凸环和所述底凸环内径一致,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和所述底凸环的内壁限位。或者是,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和所述底凸环的外壁限位。
7.所述顶凸环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底凸环的外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的内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的外壁限位。
8.与所述顶凸环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顶凸环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
9.所述顶凸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底凸环的内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的外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的内壁限位。
10.与所述底凸环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底凸环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叠锅具,具有方便使用、便于堆叠收纳的特点。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堆叠时剖视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锅盖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堆叠时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汤锅示意图。
19.图中:炒锅1,锅盖2,提手20,环箍21,顶凸环211,底凸环212,通气孔22,平底锅3,凸边31,汤锅4,汤锅沿41。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21.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方便堆叠的锅具组件,通过在锅盖2的环箍21的两面设置顶凸环211和底凸环212,从而形成“台阶”的外形。这种台阶的方式,使得锅盖2两侧都能够盖于锅上实现锅盖原本的功能。并且这样设置,一个锅盖配合两口锅,如此收纳能够节省空间。
22.锅盖2具有提手20,方便使用者提起锅盖2。并且设置了通气口22,使得烹煮的时候,锅内的蒸汽在压力作用下,能够自然地从此处透出。
2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叠锅具,包括至少两口锅和一个锅盖,所述锅盖的环箍21设置有顶凸环211和底凸环212,所述锅盖盖设于其一口锅上时,锅的边沿所述顶凸环211或所述底凸环212其一限位,另一口锅倒扣于锅盖的另一面被所述顶凸环211或所述底凸环212剩余一处限位。
24.其中,所述顶凸环211和所述底凸环212内径一致。那么,锅盖2盖于锅上时,可以利用顶凸环211和底凸环212内壁限位卡住锅沿外壁,或者是利用顶凸环211和底凸环212外壁限位卡住锅沿内壁,进行限位。
25.或者是,顶凸环211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底凸环212的外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的内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212的外壁限位。此时,与所述顶凸环211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顶凸环211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
26.第三种情况则是,顶凸环211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底凸环212的内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的外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212的内壁限位。此时,与所述底凸环212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底凸环212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
27.上述三种情况中,若锅具是炒锅1和平底锅3,则大部分时间锅盖2是给炒锅使用,因此,可以设置为炒锅1配合底凸环212,平底锅3配合顶凸环211。
28.此外,如图6所示,本装置的炒锅可以更换为汤锅4,汤锅沿41卡住底凸环212外壁,再把平底锅3倒扣在锅盖2上,利用其凸边31卡在顶凸环211的内壁,这样就完成了收纳。
29.多数平底锅在使用时是不需要锅盖的,因此与组成组件配合的锅盖2,常用于另一口锅上,或为炒锅、或为汤锅。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可叠锅具,包括至少两口锅和一个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环箍(21)设置有顶凸环(211)和底凸环(212),所述锅盖盖设于其一口锅上时,锅的边沿所述顶凸环(211)或所述底凸环(212)其一限位,另一口锅倒扣于锅盖的另一面被所述顶凸环(211)或所述底凸环(212)剩余一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凸环(211)和所述底凸环(212)内径一致,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和所述底凸环(212)的内壁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凸环(211)和所述底凸环(212)内径一致,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和所述底凸环(212)的外壁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凸环(211)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底凸环(212)的外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的内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212)的外壁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顶凸环(211)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顶凸环(211)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凸环(211)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底凸环(212)的内径,其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顶凸环(211)的外壁限位,另一口锅的边沿被所述底凸环(212)的内壁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叠锅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底凸环(212)配合的锅的边沿设置有凸起,该处边沿和凸起契合底凸环(212)的内壁和边缘,从而产生限位作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叠锅具,包括至少两口锅和一个锅盖,所述锅盖的环箍设置有顶凸环和底凸环,所述锅盖盖设于其一口锅上时,锅的边沿所述顶凸环或所述底凸环其一限位,另一口锅倒扣于锅盖的另一面被所述顶凸环或所述底凸环剩余一处限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叠锅具,方便使用,并且便于堆叠收纳。并且便于堆叠收纳。并且便于堆叠收纳。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王丽君 应勇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