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9969发布日期:2023-04-19 13:2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的清洁机用来将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

2、为了对清洁机内腔中的垃圾及时排出或者对清洁机的刷头进行清洗,通常设置基站,目前的基站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清洁集污箱及基站》,其专利号为zl202122684883.0(授权公告号为cn216167232u)公开了一种自清洁集污箱包括集污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污箱本体内的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内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上连接有污水进口,所述污水进口与基站上清洗槽连通;所述污水槽上设置有排污口和清水进口,所述排污口上来连接有将污水槽内污水排出集污箱的排污组件,所述清水进口上连接有向污水槽内加入对污水槽进行清洗的清水管组件。上述过滤槽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出固体垃圾,仅仅将液态污水排入污水槽内,然后通过与污水槽上的排污口和连通的排污组件直接排出集污箱,进一步的排污组件与下水管道连通,即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内。

3、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此外,目前下水道具有弯管段,将长期将污水直排进下水道内,会在弯管段处容易积聚垃圾而造成堵塞。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基站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对集污箱流出的污水净化后对集污箱内进行清洁的清洁系统。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有:

3、基座,其具有供清洁机进入的腔室;

4、集污箱,其设于所述基座之上,其具有能与所述清洁机的集污腔相连通的进污管及供污水排出的排污管;

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6、净水模块,用来对进入的污水进行过滤,其位于所述集污箱之外,且具有与所述排污管的出口流体连通的进污口及供净水流出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污箱流体连通。

7、净水模块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净水器中的过滤模块的形式,也可采用其他的过滤结构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净水模块为净水器的过滤模块,包括有滤芯主体和与滤芯主体相连接的滤芯座,所述滤芯座具有与所述滤芯主体的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及与所述滤芯主体的出口相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进口即为所述的进污口,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即为所述的出水口。

8、净水模块可设置在基座内,也可设置在基座外,但是优选地,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基座之外的净水器。

9、为了实现排污管内部流道的通断,所述排污管具有竖向延伸的竖管段,所述竖管段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性管段,所述软性管段周侧设置有推动件及带动该推动件朝靠近或远离该软性管段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性管段内部流道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动件驱动相连。

10、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和螺杆的形式,也可采用电机、齿轮和齿条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电机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着所述推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推动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11、排污管可位于腔室之上,也可至少局部位于腔室之下,但是优选地,所述进污管具有竖向布置的竖向段,所述竖向段的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质段,所述软质段位于所述腔室之上,且该软质段的周侧设置有活动件及带动该活动件朝靠近或远离该软质段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质段内部流道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活动件驱动相连。

12、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和螺杆的形式,也可采用电机、齿轮和齿条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二电机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沿着所述活动件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13、排污口可设置在集污箱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也可设置在后侧,但是优选地,所述集污箱后侧邻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相连通的排污口。

14、进水口可设置在集污箱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也可设置在后侧,但是优选地,所述集污箱后侧邻近上部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净水模块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水口。

15、清洁机可为扫地机,也可以为洗地机,但是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所述腔室的前侧具有供扫地机进入的敞口。

16、为了通过净水模块向扫地机内供水,还包括有与所述净水模块之出水口流体连通的出水管,在所述清洁机位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所述出水管能与所述清洁机的净水箱流体连通。

17、出水管可至少局部位于腔室之上,可以位于腔室的后侧,但是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腔室之上,所述腔室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出水管局部穿出的开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清洁系统的集污箱内的污水流入至净水模块中,通过净水模块过滤后经出水口排出,经出水口排出的净水重新流入至集污箱内,从而对集污箱进行洗刷清洁,如此,实现了集污箱内的污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并且避免了经集污箱排出的污水直接排入至下水道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模块为净水器(03)的过滤模块(3),包括有滤芯主体(31)和与滤芯主体(31)相连接的滤芯座(32),所述滤芯座(32)具有与所述滤芯主体(31)的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321)及与所述滤芯主体(31)的出口相连通的出水通道(322),所述进水通道(321)的进口即为所述的进污口,所述出水通道(322)的出口即为所述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基座(1)之外的净水器(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2)具有竖向延伸的竖管段,所述竖管段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性管段(221),所述软性管段(221)周侧设置有推动件(23)及带动该推动件(23)朝靠近或远离该软性管段(221)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性管段(221)内部流道的第一驱动机构(2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动件(23)驱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4)包括有第一电机(241)和第一螺杆(242),所述第一螺杆(242)沿着所述推动件(23)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241)的输出轴上,所述推动件(2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24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21)具有竖向布置的竖向段,所述竖向段的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质段(211),所述软质段(211)位于所述腔室(10)之上,且该软质段(211)的周侧设置有活动件(25)及带动该活动件(25)朝靠近或远离该软质段(211)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质段(211)内部流道的第二驱动机构(26),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6)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活动件(25)驱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6)包括有第二电机(261)和第二螺杆(262),所述第二螺杆(262)沿着所述活动件(25)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261)的输出轴上,所述活动件(25)与所述第二螺杆(262)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2)后侧邻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22)相连通的排污口(2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2)后侧邻近上部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净水模块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水口(2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4),所述腔室(10)的前侧具有供扫地机(4)进入的敞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所述净水模块之出水口流体连通的出水管(33),在所述清洁机位于所述腔室(10)内的状态下,所述出水管(33)能与所述清洁机的净水箱流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3)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腔室(10)之上,所述腔室(10)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出水管(33)局部穿出的开孔(1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有基座,其具有供清洁机进入的腔室;集污箱,其设于所述基座之上,其具有能与所述清洁机的集污腔相连通的进污管及供污水排出的排污管;净水模块,用来对进入的污水进行过滤,其位于所述集污箱之外,且具有与所述排污管的出口流体连通的进污口及供净水流出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污箱流体连通。集污箱内的污水流入至净水模块中,通过净水模块过滤后经出水口排出,经出水口排出的净水重新流入至集污箱内,从而对集污箱进行洗刷清洁,如此,实现了集污箱内的污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并且避免了经集污箱排出的污水直接排入至下水道内。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达,李德来,王强,韦明祥,张旭东,郑军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