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1047发布日期:2023-09-13 19:4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涉及一种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1、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较快,生活中的常见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在更新,当然也包括最常见的座椅等

2、座椅调节装置,采用一定的机械结构对座椅进行调节,包括高度、倾斜程度和减震性等等,目前现有椅背调节的驱动装置与椅背需要一体进行装配,由于安装空间小,极大的增加了驱动装置的装配难度,同时在对驱动装置维护时往往需要将整个椅背或者座椅进行拆除,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增加了维护时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高驱动效率,且占用空间小,组装更加方便,维修方便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包括:

4、驱动器,其上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5、第一减速器,与所述驱动器的第二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上设置有第一输出轴,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一减速器上的第一输出轴转动;

6、动力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连接;

7、第二减速器,与所述动力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上设置有第二输出轴,驱动器用于驱动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动力轴转动,以带动第二减速器上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步转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有驱动轴承,所述驱动轴设置在两驱动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转子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器通过法兰进行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可以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器包括驱动外壳,所述驱动外壳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输入孔,所述安装板通过法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设过所述输入孔与所述驱动外壳内的传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设置有驱动孔,所述第二转轴插设在所述驱动孔上,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设置在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设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一蜗轮驱动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驱动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动力孔,所述动力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动力孔上,所述驱动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减速器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速器包括动力外壳,所述动力外壳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动力轴承,所述动力轴承上设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动力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设置在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设过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蜗轮驱动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的截面为正多边形,且所述动力孔的形状与所述动力轴侧截面相匹配,且所述动力轴在所述动力孔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动力孔的截面面积。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器与第二减速器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上设置有导向套。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动力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力孔相匹配的第二动力孔,所述动力轴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动力孔和第二动力孔上。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动力输出稳定等优点,通过第一减速器直接与驱动器驱动连接,驱动器驱动动力轴转动来带动第二减速器上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步转动,采用单个驱动器输出,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高驱动效率,且占用空间小,适用于较小空间位置进行动力输出;同时第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与驱动器驱动连接,使得驱动器与第一减速器形成的整体结构跟第二减速器组装更加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维修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子组件,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有驱动轴承,所述驱动轴设置在两驱动轴承上,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转子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减速器通过法兰进行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可以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器包括驱动外壳,所述驱动外壳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输入孔,所述安装板通过法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设过所述输入孔与所述驱动外壳内的传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设置有驱动孔,所述第二转轴插设在所述驱动孔上,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设置在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设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一蜗轮驱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驱动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动力孔,所述动力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动力孔上,所述驱动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减速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器包括动力外壳,所述动力外壳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动力轴承,所述动力轴承上设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动力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设置在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设过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蜗轮驱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的截面为正多边形,且所述动力孔的形状与所述动力轴侧截面相匹配,且所述动力轴在所述动力孔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动力孔的截面面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速器与第二减速器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上设置有导向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动力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力孔相匹配的第二动力孔,所述动力轴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动力孔和第二动力孔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椅背位姿调节驱动结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动力输出稳定等优点,通过第一减速器直接与驱动器驱动连接,驱动器驱动动力轴转动来带动第二减速器上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步转动,采用单个驱动器输出,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高驱动效率,且占用空间小,适用于较小空间位置进行动力输出;同时第二减速器通过动力轴与驱动器驱动连接,使得驱动器与第一减速器形成的整体结构跟第二减速器组装更加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维修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默拓(江苏)电气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