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2222发布日期:2023-07-05 17:0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平开窗的,尤其涉及了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1、窗户是必备的建筑附属结构,现有的平开窗内部都是在型材之间缝隙中设置密封条,通过密封条来进行防水、隔音等效果,将雨水阻挡在型材的排水通道中,型材前侧设有排水口将排水通道的雨水排出,但是现在平开窗排水口都设置在室外前侧,在遇到大风等天气会使得雨水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倒灌进室内,现也有在排水口上设置面盖,面盖受到大风影响会挡在排水口前,从而防止雨水受风力影响倒灌,但是雨水同样不能得到排放,一旦雨水积攒过满,容易从排水通道倒灌到其他地方或室内,而且现在的隔热都是依靠室内型材框和室外型材框配合断桥,这样的隔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以达到保证雨水排出,防止倒灌,提高隔热性能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包括有室外中柱和室外底框,所述室外中柱和室外底框前侧均设置有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内设有排水腔,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排水腔的排水口,所述加强框后侧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顶部后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储水槽底部开设有连通于排水腔的开口。

3、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中柱和室外底框后方对应设置有室内中框和室内底框,且中间形成有断桥,所述断桥内设置有截面呈矩形的隔热条,所述隔热条内部设置有呈x型的隔条,从而形成有多个第一隔热腔。

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隔热腔环形设置于隔热条。

5、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条两侧对应设置有外凸的安装块,所述室外中柱、室外底框、室内中框和室内底框一侧均设置有夹持于安装块的固定块,从而形成有第二隔热腔。

6、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中柱、室外底框、室内中框和室内底框均设置有第三隔热腔。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强框的设置,加强框内部设有连接于储水槽的排水腔,将排水口设置于加强框底部,能有效防止雨水受大风影响无法排出,进而防止雨水倒灌,而且设置的加强框可充当隔热腔,从而提高隔热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室外中柱(1)和室外底框(2),所述室外中柱(1)和室外底框(2)前侧均设置有加强框(3),所述加强框(3)内设有排水腔(4),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排水腔(4)的排水口(40),所述加强框(3)后侧设置有储水槽(5),所述储水槽(5)顶部后侧设置有挡板(55),所述储水槽(5)底部开设有连通于排水腔(4)的开口(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中柱(1)和室外底框(2)后方对应设置有室内中框(11)和室内底框(22),且中间形成有断桥,所述断桥内设置有截面呈矩形的隔热条(6),所述隔热条(6)内部设置有呈x型的隔条(61),从而形成有多个第一隔热腔(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隔热腔(60)环形设置于隔热条(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6)两侧对应设置有外凸的安装块(62),所述室外中柱(1)、室外底框(2)、室内中框(11)和室内底框(22)一侧均设置有夹持于安装块(62)的固定块(101),从而形成有第二隔热腔(1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中柱(1)、室外底框(2)、室内中框(11)和室内底框(22)均设置有第三隔热腔(1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平开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平开窗的防水隔热结构,包括有室外中柱和室外底框,所述室外中柱和室外底框前侧均设置有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内设有排水腔,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排水腔的排水口,所述加强框后侧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顶部后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储水槽底部开设有连通于排水腔的开口,通过加强框的设置,加强框内部设有连接于储水槽的排水腔,将排水口设置于加强框底部,能有效防止雨水受大风影响无法排出,进而防止雨水倒灌,而且设置的加强框可充当隔热腔,从而提高隔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巫燕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爱的美门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