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4774发布日期:2023-08-14 18: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窗帘,具体涉及一种内外轨结构。


背景技术:

1、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电动窗帘是智能家居中的一种,电动窗帘包括滑道,现有技术中滑道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支座等部件相连,后改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栓个数较多,拆装繁琐,安装及维护时耗费时间,此外,电动窗帘靠墙面安装,朝向墙面一侧的螺栓将会由于空间不足而更难以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外轨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内外轨结构,包括主轨、副轨、安装码和底座;

4、主轨和副轨均呈框状,且副轨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内,相应地,主轨与副轨组成轨道;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沿底座滑动;

5、当主轨或副轨设置在底座上时,安装码与主轨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与主轨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以使安装码与主轨被固定在底座上。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包括基板和侧板,其中,侧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基板相对侧两侧边上,基板和侧板围成安装槽,相应地,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安装槽上;

7、基板上设有适配于安装码的限位柱;侧板上设有内凹的副安装槽,副安装槽与安装槽连通,相应地,主轨或副轨能够插接至副安装槽内。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板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且基板远离安装码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基板上并连接相邻的两个侧板;

9、侧板的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板,相应地,安装码上设有适配于折板的第一卡槽。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码朝向主轨或副轨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卡条、第二卡槽和抵接弹簧,卡条设有若干个并间隔设置,相邻卡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卡槽,抵接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码,抵接弹簧另一端向外延伸。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码背向主轨或副轨的一侧设有推动条,推动条固定在安装码的顶面上;安装码的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副减重孔。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上设有第一槽体,副轨上设有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连通并组成滑动槽;主轨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的第一滑动结构,副轨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的第二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至主轨内的滑条;第一底板的底面构造为能够接触滑动件的抵接面;相应地,两个滑条和抵接面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结构。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一底板,且第一主体部通过第一槽体连通外界;

15、第一主体部相对第一底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主体部内侧的连接槽和位于主体部外侧的连接座。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轨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槽体,第二槽体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个侧边抵接于相邻的滑条;第二底板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底板至少端部的外表面抵接于第一底板,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条,两个限位条以第二槽体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条之间形成适配于滑动件的滑槽。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轨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底板,且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二槽体连通外界;

18、第二主体部相对第二底板的一侧设有副连接结构,副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二主体部内侧的抵接座和位于第二主体部外侧的支脚,相应地,抵接座和滑槽组成所述第二滑动结构,支脚能够抵接于主轨。

19、有益效果:

20、通过滑动的安装码实现轨道的连接和固定,安装码往复滑动并调节与轨道的距离,进而实现固定或松开轨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轨道拆装的难度,工序也更简单,有效缩短了拆装时间。同时,轨道包括主轨和副轨,主轨和副轨均能够通过安装码实现与底座的连接,通用性好,提高了所述内外轨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100)、副轨(200)、安装码(300)和底座(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400)包括基板(401)和侧板(402),其中,侧板(4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基板(401)相对侧两侧边上,基板(401)和侧板(402)围成安装槽(403),相应地,安装码(300)滑动设置在安装槽(4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基板(401)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406),且基板(401)远离安装码(300)的一端设有连接板(407),连接板(407)固定在基板(401)上并连接相邻的两个侧板(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码(300)朝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310),卡接结构(310)包括卡条(301)、第二卡槽(302)和抵接弹簧(303),卡条(301)设有若干个并间隔设置,相邻卡条(30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卡槽(302),抵接弹簧(303)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码(300),抵接弹簧(303)另一端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码(300)背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推动条(304),推动条(304)固定在安装码(300)的顶面上;安装码(300)的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副减重孔(3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上设有第一槽体(102),副轨(200)上设有第二槽体(202),第一槽体(102)与第二槽体(202)相互连通并组成滑动槽;主轨(1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一滑动结构,副轨(2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二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包括第一底板(101),第一底板(101)上设有所述第一槽体(102),第一槽体(1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至主轨(100)内的滑条(103);第一底板(101)的底面构造为能够接触滑动件(500)的抵接面;相应地,两个滑条(103)和抵接面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一主体部(104),第一主体部(104)的开口端连接第一底板(101),且第一主体部(104)通过第一槽体(102)连通外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轨(200)包括第二底板(201),第二底板(201)上设有所述第二槽体(202),第二槽体(2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个侧边抵接于相邻的滑条(103);第二底板(201)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底板(201)至少端部的外表面抵接于第一底板(101),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条(203),两个限位条(203)以第二槽体(202)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条(203)之间形成适配于滑动件(500)的滑槽(20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轨(2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底板(201),且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二槽体(202)连通外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外轨结构,所述内外轨结构包括主轨、副轨、安装码和底座;主轨和副轨均呈框状,且副轨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内,相应地,主轨与副轨组成轨道;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沿底座滑动;当主轨或副轨设置在底座上时,安装码与主轨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与主轨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以使安装码与主轨被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滑动的安装码实现轨道的连接和固定,安装码往复滑动并调节与轨道的距离,进而实现固定或松开轨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轨道拆装的难度,工序也更简单,有效缩短了拆装时间。同时,轨道包括主轨和副轨,主轨和副轨均能够通过安装码实现与底座的连接,通用性好,提高了所述内外轨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健,李晔,刘春林,曾东,张枝英,韩佳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为(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