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0360发布日期:2023-12-14 05:0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日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天气较冷的条件下,人们在吃饭时由于各个菜肴上菜时间存在一定时间差,一般先制作好的菜肴往往会先冷却,尤其是在多人聚餐的情景下,多个菜肴的烹煮需要较长的时间,往往会导致前面完成的菜肴在所有菜肴均上齐后已经散掉了大部分的温度,又或是在人们进食期限拖的较长的情况下,后续菜肴冷却后也影响人们的食用体验。

2、专利号为“cn201510053866.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餐桌上的食物加热方法及食物加热装置”,其可用在固定桌面面板加热盘内的食物或用在餐桌旋转面板上边旋转边加热盘内的食物,使食物不降温或减慢降温、使食物不变冷,保持食物最佳温度的口感;该方案虽然可对食物进行一定的保温,但其需要与餐桌配合使用,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3、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4、导热板,设于所述外壳体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抵接;

5、电源组件及控制单元,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电性连接;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源组件为第一加热元件及控制单元进行供电,第一加热元件导电后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板对热量进行传导;在实际应用中,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可理解为一个底座,在人们进行用餐时,可将该保温装置放置于餐桌上的某一位置,随后将承装有实物的碗体或盆放置于保温装置上,第一加热元件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导至碗体或盆上,最终可实现对食物的保温;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其每一装置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便捷的对其进行转移,而无需与餐桌搭配使用,使用方便快捷。

7、优选的,还包括呈条状且与所述电源组件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第二加热元件;

8、所述第二加热元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环绕所述外壳体设置;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通过进一步设置多个第二加热元件,可提升保温装置的保温性能,多个第二加热元件环绕外壳体设置,即在实际应用中,导热板通过对碗体或盆的底部进行加热保温,而配合第二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可理解为抵接于碗体的侧壁上,如此不仅提升了保温性能,同时也提升了实物受热的均匀度,进而对食物的保温效果,食材品质保留的更好。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可弯曲定型设置;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对第二加热元件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第二加热元件可弯曲定型,即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其可对第二加热元件进行灵活调整,以令其适应不同幅度的碗体或盆,进而提升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的适用范围。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覆层、定型层及加热件;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加热件通电后发热产生热量,外覆层可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定型层则可令第二加热元件具有变形定型的功能,进而可实现第二加热元件灵活形变,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待加热容具。

14、优选的,所述外覆层由绝缘导热材料制成;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外覆层由绝缘导热材料制成,其一可实现良好的导热,进而令热量更好的传导于容具上;其绝缘性能可对用户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漏电的风险。

16、优选的,所述定型层为铝箔或金属定型软管。

17、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为伴热线;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选用伴热线作为加热件,可实现恒温输出,稳定加热。

19、优选的,在所述外壳体底部可拆卸设有支撑座;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支撑座可与外壳体装配实现支撑,可提升外壳体的支撑高度;而支撑座与外壳体位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用是否需要添加支撑座,或是选用合适高度的支撑座。

21、优选的,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组件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采用无线充电模块,令保温装置具备无线充电功能,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其应用的便利性。

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共享保温设备,包括收容主体,设于所述收容主体上的电路元件,及如上述任意所述的保温装置;

24、在所述收容主体上形成有若干适于容置所述保温装置的容置槽,在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适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对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充电或通过与所述充电模组电性连接对所述保温装置进行充电;

2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全新应用理念,如在家庭的应用场景中,其可为一种便利型的充电装置,其可同时实现多个保温装置的充电,而保温装置可通过无线方式或是有线方式实现充电,进而可在用户需要使用时可一次获取多个保温装置进行使用;而在一些商用场景中,如饭店的应用场景中,若客户对食材保温有需求,则可租用对应的保温装置进行使用;本方案不仅可实现多个保温装置同时进行充电,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同时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共享理念。

26、优选的,多个所述容置槽分层设置,于每一所述容置槽上方均设有降温模组,在所述收容主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散热孔;

2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针对保温装置的特点,于每一容置槽上设置对应的降温模组,其可对需要充电的保温装置实现及时有效的降温,进而避免温度积累对收容主体或设备的其他零部件造成影响,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降低温度过高对充电过程的影响,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28、优选的,所述降温模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适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或者引导所述容置槽内第二款工期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

2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方案采用简单的风冷式散热法,通过不断的更换容置槽内的热空气,达到对保温装置快速降温的效果,结构简单。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可理解为一个底座,在人们进行用餐时,可将该保温装置放置于餐桌上的某一位置,随后将承装有实物的碗体或盆放置于保温装置上,第一加热元件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导至碗体或盆上,最终可实现对食物的保温;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其每一装置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便捷的对其进行转移,而无需与餐桌搭配使用,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条状且与所述电源组件及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第二加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可弯曲定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覆层、定型层及加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层由绝缘导热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层为铝箔或金属定型软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伴热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底部可拆卸设有支撑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组件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0.一种共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主体,设于所述收容主体上的电路元件,及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保温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置槽分层设置,于每一所述容置槽上方均设有降温模组,在所述收容主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散热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共享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适于引导外部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进入所述容置槽内,或者引导所述容置槽内第二款工期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保温装置,涉及日常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导热板,设于所述外壳体顶面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抵接;电源组件及控制单元,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电性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共享保温设备,其包括上述保温装置;本方案提供的保温装置其每一装置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便捷的对其进行转移,而无需与餐桌搭配使用,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漆馨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漆馨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