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9723发布日期:2023-07-18 21: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器,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1、洗碗机大多会采用给洗涤水加热,使用高温热水对餐盘进行清洁,通常会使用大功率继电器来控制加热负载,如电阻丝加热器等。

2、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目前加热负载控制电路比较简单,但由于继电器本身的机械构造导致其触点的导通和关断与控制信号之间有一定的延迟,该延迟时间一般从5ms到20ms不等,且又因交流供电情况下,当交流电压处于波峰的时候两触点电压差最大,此时导通或者关闭均存在触点拉弧现象。

3、因此,继电器的触点在交流电压处于过零时刻闭合,继电器触点间的电压差最小,此时导通或者关闭继电器触点不存在较大的电势差,导通电流也很小,进而可以便于避免触点拉弧。当前洗碗机采用的加热负载控制装置,由于电路拓扑组成所限,无法检测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交流电压过零点继电器触点闭合技术的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从结构组成上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检测部件,便于检测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进而可以改善负载控制装置的控制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控制装置,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负载控制开关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交流电,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入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用于电连接负载。

4、优选的,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元件、第一光耦隔离开关及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交流电,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且在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同时电连接有所述第一上拉电阻。

5、优选的,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反向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出端。

6、优选的,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入端与交流电之间。

7、优选的,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二限流电阻、驱动三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所述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至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与交流电的相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电连接所述负载,并连接至所述交流电的零线端。

8、优选的,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续流二极管,所述续流二极管反向并联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

9、优选的,所述负载控制装置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两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10、优选的,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第三限流电阻、第二整流元件、第二光耦隔离开关及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交流电的零线端到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之间的节点上,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交流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且所述第二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还电连接有所述第二上拉电阻。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的输出端还反向连接有第二钳位二极管。

12、优选的,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量配置为交流电电压处于过零点时导通或关闭。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包括:热负载及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所述热负载电连接于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

1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实施例提供一种洗碗机,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设有清洗水箱及液体加热组件,所述清洗水箱上连接有进液管,所述液体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进液管内的液体加热。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通过从结构组成上进行改进,设置过零检测电路,并与其它组成电路按照一定的电信号传递关系通过线路连接在一起,便于检测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在此基础上,由于可以采集到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发送至微处理器控制电路,使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在过零点时刻,关闭或导通负载控制开关电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甚至避免开关触点拉弧现象,由此改善负载控制装置的控制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及负载控制开关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交流电的第一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入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用于电连接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元件、第一光耦隔离开关及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交流电,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且在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所述第一上拉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反向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的输入端与交流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二限流电阻、驱动三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所述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电连接至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与交流电的相线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于电连接所述负载,并连接至所述交流电的零线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续流二极管,所述续流二极管反向并联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压反馈电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两端,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第三限流电阻、第二整流元件、第二光耦隔离开关及第二上拉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的输出端还反向连接有第二钳位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量配置为交流电电压处于过零点时导通或关闭。

11.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负载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所述热负载电连接于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

12.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设有清洗水箱及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组件,所述清洗水箱上连接有进液管,所述液体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进液管内的液体加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控制装置、液体加热组件及洗碗机,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检测交流电压的过零点,进而可以改善负载控制装置的控制性能。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负载控制开关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交流电的一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入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控制端用于电连接负载。本技术实施例适用于洗碗机加热管等负载控制场景中。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杰,叶涵玉,陈志彬,沈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厨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