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1567发布日期:2023-06-01 01:4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烤箱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烤箱产品,其热风结构多数设置在内腔的顶部或者内腔的后侧,上述的两种结构都会存在着烹饪均匀性不良的问题,由于烤箱为单侧出热风,容易导致烹饪后食材着色不均的情况,影响食材烹饪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烤箱结构,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单侧出热风的烤箱存在着烹饪均匀性不良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烤箱结构,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部设置有热风腔和烹饪腔;

3、所述热风腔包括依次连通的顶部腔、倾斜腔和背部腔;

4、所述顶部腔位于所述烹饪腔顶侧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5、所述背部腔位于所述烹饪腔后侧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6、所述倾斜腔是从所述顶部腔朝所述背部腔方向倾斜过渡所形成,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7、所述顶部腔设有顶部加热装置,所述背部腔设有背部加热装置,所述倾斜腔设置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从所述烹饪腔吸风并往所述顶部腔和所述背部腔送风,并分别将所述顶部加热装置、背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带往所述烹饪腔内。

8、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体包括外罩体和对流罩,所述对流罩设置在所述外罩体的内部,所述对流罩将外罩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热风腔和所述烹饪腔。

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对流罩包括依次相连的顶部面板、倾斜面板和背部面板;

10、所述顶部面板、所述倾斜面板和所述背部面板分别与所述外罩体连接;

11、所述顶部腔是由所述顶部面板的顶侧端面与所述外罩体所围成;

12、所述倾斜腔是由所述倾斜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外罩体所围成;

13、所述背部腔是由所述背部面板的后侧端面与所述外罩体所围成;

14、所述烹饪腔是由所述顶部面板的底侧端面、所述倾斜面板的下端面和所述背部面板的前侧端面与所述外罩体所围成。

1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部面板上开设若干第一出风孔,所述热风腔的顶部腔与所述烹饪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孔进行连通,所述顶部腔内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孔进入所述烹饪腔;

16、所述背部面板上开设若干第二出风孔,所述热风腔的背部腔与所述烹饪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孔进行连通,所述背部腔内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孔进入所述烹饪腔;

17、所述倾斜面板上开设有若干吸风孔,所述烹饪腔内的气流经过所述吸风孔进入所述热风腔的倾斜腔内,并被吸至所述风机组件进行回流。

18、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罩体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热风腔的倾斜腔顶部,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1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风机支架和风叶;

20、所述风机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支架上,所述风叶位于所述热风腔的倾斜腔内部,所述风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后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风机用于控制所述风叶转动。

2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罩体内部的顶面向上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部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22、所述外罩体内部的后侧面上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背部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2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加热装置和所述背部加热装置为均为发热管,所述顶部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蛇管段和第一斜管段,所述第一蛇管段设于所述热风腔的顶部腔内,所述第一斜管段设于所述热风腔的倾斜腔内;

24、所述背部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蛇管段和第二斜管段,所述第二蛇管段设于所述热风腔的背部腔内,所述第二斜管段设于所述热风腔的倾斜腔内。

2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外罩体的外部,所述外壳上开设若干散热孔。

2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为两块并排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朝向烹饪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水平延伸的卡持槽。

2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有顶部腔、倾斜腔和背部腔的热风腔,对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进行导向,气流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流往顶部腔后向下进入烹饪腔,另一路流往背部腔后向前进入烹饪腔,实现朝烹饪腔内双向出风,对食材进行加热后气流往斜上放回流至风机组件,形成风循环,使得热风能够较为全面地在烹饪腔内流动,热风覆盖范围更广、烹饪腔内热量更为均匀,从而对烹饪腔内食材的加热更为均匀,优化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单个风机组件即可实现双方向出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避免由于安装多个风机组件而导致烤箱体积庞大的情况。

29、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侧出热风的烤箱存在着烹饪均匀性不良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1),所述主机体(1)内部设置有热风腔(8)和烹饪腔(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1)包括外罩体(3)和对流罩(4),所述对流罩(4)设置在所述外罩体(3)的内部,所述对流罩(4)将外罩体(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热风腔(8)和所述烹饪腔(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罩(4)包括依次相连的顶部面板(42)、倾斜面板(41)和背部面板(4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面板(42)上开设若干第一出风孔(421),所述热风腔(8)的顶部腔(82)与所述烹饪腔(7)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孔(421)进行连通,所述顶部腔(82)内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孔(421)进入所述烹饪腔(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倾斜设置在所述热风腔(8)的倾斜腔(81)顶部,所述风机组件(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6)包括风机(61)、风机支架(62)和风叶(63);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3)内部的顶面向上凹设有第一凹槽(32),所述顶部加热装置(51)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32)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热装置(51)和所述背部加热装置(52)为均为发热管,所述顶部加热装置(51)包括第一蛇管段(511)和第一斜管段(512),所述第一蛇管段(511)设于所述热风腔(8)的顶部腔(82)内,所述第一斜管段(512)设于所述热风腔(8)的倾斜腔(81)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1)还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罩设在所述外罩体(3)的外部,所述外壳(11)上开设若干散热孔(12)。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3)的左、右两侧分别为两块并排设置的侧板(34),所述侧板(34)朝向烹饪腔(7)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水平延伸的卡持槽(3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烤箱结构,包括主机体,主机体内部设置有热风腔和烹饪腔;热风腔包括依次连通的顶部腔、倾斜腔和背部腔;顶部腔位于烹饪腔顶侧并与烹饪腔连通;背部腔位于烹饪腔后侧并与烹饪腔连通;倾斜腔是从顶部腔朝背部腔方向倾斜过渡所形成,并与烹饪腔连通;顶部腔设有顶部加热装置,背部腔设有背部加热装置,倾斜腔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从烹饪腔吸风并往顶部腔和背部腔送风,并分别将顶部加热装置、背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带往烹饪腔内。本技术双路进风可使热风较为全面地在烹饪腔内流动,热风覆盖范围更广、烹饪腔内热量更均匀,从而对烹饪腔内食材的加热更为均匀,优化烹饪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森,梁叶锋,刘福波,彭磊,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