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防倒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7081发布日期:2023-08-14 06:5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防倒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梯子,具体为一种防滑防倒梯。


背景技术:

1、梯子作用适用于登高作业,是比较常见的登高作业工具之一。人字梯是梯子的一种,因其在使用时将折叠在一起的前后梯杆分开放在地面形成三角形或“人”字形,因而形象称之为“人字梯”。

2、人字梯又分为固定式人字梯和活动式人字梯,以及升高人字梯。常见的人字梯在使用时一般可不需要专人扶持梯子。

3、但是,现有的人梯子比如活动式人字梯,在室外或者不平有斜面的地面使用时,爬上梯子登高作业的过程中,人与梯子的重心发生改变,梯子会产生晃动,容易发生倾倒的危险,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防倒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滑防倒梯,包括:

4、梯架ⅰ和梯架ⅱ,所述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梯架ⅰ和梯架ⅱ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板;

5、所述梯架ⅰ包括侧板ⅰ,所述梯架ⅱ包括侧板ⅱ;

6、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侧板ⅰ和侧板ⅱ之间,用于调节梯架ⅰ和梯架ⅱ的张开角度;

7、调节部件,位于调节杆与侧板ⅰ或侧板ⅱ连接处,用于调节杆与侧板ⅰ或侧板ⅱ之间位置调节与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侧板ⅰ或侧板ⅱ内具有空腔、位于该空腔内的滑块、固定杆以及限位块,所述固定杆安装在调节杆的端部,且一端外露,另一端贯穿滑槽至滑块底部的避让槽内,所述限位块安装在调节杆另一端上,所述空腔内具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9、进一步的,调节杆的外露端安装有拉手,所述滑块顶部固接有圆筒,所述侧板ⅰ或侧板ⅱ上开设有供圆筒移动的滑槽。

10、进一步的,位于避让槽内的调节杆上套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限位块脱离限位槽后再次归位。

11、进一步的,所述侧板ⅰ和侧板ⅱ均为对称的两个,在两个侧板ⅰ之间的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加强强度的横杆ⅰ,在两个侧板ⅱ之间的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加强强度横杆ⅱ。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防滑垫。

13、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与空腔相连通,所述圆筒穿设在滑槽内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部件以及调节杆,调节部包括拉手、固定杆以及限位块等。通过拉手向外侧拉动固定杆和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与限位槽分离,通过拉手对调节杆一端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调节杆通过圆筒带动滑块向下移动,可以调整梯架ⅰ和梯架ⅱ张开的角度,当取消对拉手向外侧的拉力,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块重新进入到限位槽中,可以防止调节杆继续转动,进而将梯架ⅰ和梯架ⅱ之间的夹角固定,提高梯子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板可以提高梯架ⅰ和梯架ⅱ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进而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梯子的防滑性与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提升了梯子防滑防倒效果,提高了梯子使用时的安全性,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侧板ⅰ(2.1)或侧板ⅱ(3.1)内具有空腔(3.12)、位于该空腔(3.12)内的滑块(6)、固定杆(8)以及限位块(10),所述固定杆(8)安装在调节杆(5)的端部,且一端外露,另一端贯穿滑槽(3.11)至滑块(6)底部的避让槽(6.1)内,所述限位块(10)安装在调节杆(5)另一端上,所述空腔(3.12)内具有与限位块(10)相配合的限位槽(3.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调节杆(5)的外露端安装有拉手(9),所述滑块(6)顶部固接有圆筒(7),所述侧板ⅰ(2.1)或侧板ⅱ(3.1)上开设有供圆筒(7)移动的滑槽(3.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位于避让槽(6.1)内的调节杆(5)上套装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用于在限位块(10)脱离限位槽(3.13)后再次归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ⅰ(2.1)和侧板ⅱ(3.1)均为对称的两个,在两个侧板ⅰ(2.1)之间的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加强强度的横杆ⅰ(2.2),在两个侧板ⅱ(3.1)之间的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加强强度横杆ⅱ(3.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底部设有防滑垫。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防倒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1)与空腔(3.12)相连通,所述圆筒(7)穿设在滑槽(3.11)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梯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滑防倒梯,应用于活动式人字梯,包括:梯架Ⅰ和梯架Ⅱ,所述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梯架Ⅰ和梯架Ⅱ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梯架Ⅰ包括侧板Ⅰ,所述梯架Ⅱ包括侧板Ⅱ;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侧板Ⅰ和侧板Ⅱ之间,用于调节梯架Ⅰ和梯架Ⅱ的张开角度;调节部件,位于调节杆与侧板Ⅰ或侧板Ⅱ连接处,用于调节杆与侧板Ⅰ或侧板Ⅱ之间位置调节与固定。本技术,将梯架Ⅰ和梯架Ⅱ之间的夹角固定,提高梯子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板可以提高梯架Ⅰ和梯架Ⅱ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进而增大与底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梯子的防滑性与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燕凌,吕均章,万玛周加,龚永胜,俞广文,陈小祥,武贞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