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矫形枕

文档序号:37074279发布日期:2024-02-20 21:2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矫形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形枕,尤其是涉及一种颈椎矫形枕。


背景技术:

1、颈椎曲度变直是颈椎病的一种,表现为颈椎正常弯曲消失,自我感觉局部酸痛,严重的有头晕,手麻等症状。患病人群主要为长期伏案工作、玩手机、玩电脑的中老年人,当下有年轻化的趋势。

2、目前颈椎曲度变直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运动疗法以及矫形器治疗,颈椎枕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临床资料表明,颈椎枕缓解颈椎曲度变直是非常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疗效。枕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用品,人每天至少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使用不当的枕头或不用枕头都容易引起或加剧颈椎曲度变直。睡眠阶段,人的颈椎出于放松的状态,是矫正曲度的最佳时机。因此,使用颈椎矫形枕矫正曲度变直对恢复颈椎极有帮助。

3、目前市场上的颈椎矫形枕大部分矫正力度和矫正效果较差;每个病人的颈椎变直程度并不一样,颈椎曲度各不相同。大多数的颈椎矫形枕并未考虑到此问题,枕头曲度固定,对于颈椎变直程度较大的患者较难适应,导致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颈椎矫形枕。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颈椎矫形枕,包括枕套、内芯、动力模块和多个柱状气囊,所述内芯设置在枕套内,所述柱状气囊平行排布在内芯中,所述动力模块与各个柱状气囊相连,被配置为充放各个柱状气囊的气体。

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模块通过胶皮管分别连接各个柱状气囊。

5、进一步地,所述柱状气囊的长度与颈椎矫形枕的长度适配,所述柱状气囊的数量以及各个柱状气囊的直径和设置位置与颈椎矫形枕的宽度适配。

6、进一步地,各个柱状气囊的直径和其设置位置相匹配。

7、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包括高枕区和低枕区,所述高枕区与低枕区之间形成下陷的过渡区,所述柱状气囊设置在所述过渡区和高枕区。

8、进一步地,所述柱状气囊的数量为5个,包括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所述第五气囊的直径最小,所述第二气囊的直径最大,所述第四气囊的直径大于第五气囊且小于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的直径与第一气囊的直径相同,小于第二气囊且大于第三气囊,自过渡区至高枕区,所述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依次排布,所述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的底部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高枕区的最高处,所述第三气囊的中心低于第二气囊的中心且高于第四气囊的中心,所述第一气囊的中心低于第三气囊的中心且高于第四气囊的中心。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气囊的直径为3cm,所述第四气囊的直径为5cm,所述第三气囊的直径为6cm,所述第二气囊的直径为8cm,所述第一气囊的直径为6cm。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动力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工作电源。

11、进一步地,所述柱状气囊上设有压力采集单元,所述压力采集单元连接控制系统。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系统。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气囊充放气程度来控制矫形枕各处的高度和软硬程度,能够适用于不同颈椎曲度的用户,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效果更好。

15、(2)设计了包括高枕区和低枕区的内芯,不同直径的柱状气囊设置在过渡区和高枕区,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能够对应用户使用枕头后的关键承压位置。

16、(3)设置了压力采集单元,可以获取用户使用枕头的压力反馈,有助于调整枕头各处的高度和软硬度,有助于辅助用户进行曲度矫正。



技术特征:

1.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套、内芯、动力模块和多个柱状气囊,所述内芯设置在枕套内,所述柱状气囊平行排布在内芯中,所述动力模块与各个柱状气囊相连,被配置为充放各个柱状气囊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通过胶皮管分别连接各个柱状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的长度与颈椎矫形枕的长度适配,所述柱状气囊的数量以及各个柱状气囊的直径和设置位置与颈椎矫形枕的宽度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各个柱状气囊的直径和其设置位置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高枕区和低枕区,所述高枕区与低枕区之间形成下陷的过渡区,所述柱状气囊设置在所述过渡区和高枕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的数量为5个,包括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所述第五气囊的直径最小,所述第二气囊的直径最大,所述第四气囊的直径大于第五气囊且小于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的直径与第一气囊的直径相同,小于第二气囊且大于第三气囊,自过渡区至高枕区,所述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依次排布,所述第五气囊、第四气囊的底部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高枕区的最高处,所述第三气囊的中心低于第二气囊的中心且高于第四气囊的中心,所述第一气囊的中心低于第三气囊的中心且高于第四气囊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气囊的直径为3cm,所述第四气囊的直径为5cm,所述第三气囊的直径为6cm,所述第二气囊的直径为8cm,所述第一气囊的直径为6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动力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工作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上设有压力采集单元,所述压力采集单元连接控制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颈椎矫形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颈椎矫形枕,包括枕套、内芯、动力模块和多个柱状气囊,内芯设置在枕套内,柱状气囊平行排布在内芯中,动力模块与各个柱状气囊相连,被配置为充放各个柱状气囊的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气囊充放气程度来控制矫形枕各处的高度和软硬程度,能够适用于不同颈椎曲度的用户,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朱俊峰,沈超,崔一民,李涛,鲁德志,彭建平,陈康明,王传东,李扬,肖飞,韩修国,吴尽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