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7426发布日期:2023-09-23 21:2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烹饪,由于烹饪器具具有较多功能,能够实现压力烹饪、烘烤烹饪等,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其中,利用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能够使得食物更为软糯。

2、在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置有内锅和发热盘,利用发热盘对内锅进行加热,并利用保温罩对内锅进行支撑,进行实现对食物的烹饪。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采用保温罩的底部对内锅进行支撑,导致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保温罩的底部对内锅进行支撑,导致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锅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两个弧形承压板,两个弧形承压板搭设在壳体的上端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弧形承压板的圆心相同,内锅的上端搭设在两个弧形承压板上,两个弧形承压板均具有能够与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

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两个弧形承压板,将内锅放置在壳体中,通过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利用锅盖的第一扣合部与锅体进行扣合,进而能够对内锅进行压力烹饪,设置两个弧形承压板能够对内锅进行支撑,两个弧形承压板搭设在壳体的上端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两个弧形承压板的圆心相同,进而能够匹配内锅的翻边,使得内锅的翻边搭设在两个弧形承压板上,保证内锅放置水平,两个弧形承压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扣合部,进而能够便于与锅盖的第一扣合部相扣合,完成对内锅的加压烹饪工作过程,这样既能利用两个弧形承压板对内锅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在对内锅进行加压烹饪时,便于将内锅加压产生的力传递至两个弧形承压板上,进而将力传递到壳体上,保证在烹饪器具进行加压烹饪时保温罩不承受力,避免保温罩对内锅进行支撑,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起到顶部承压的作用,降低烹饪器具的使用成本。

4、进一步地,内锅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翻边,两个弧形承压板之间的间隔形成避让缺口,避让缺口位于翻边的下方,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贯穿其顶壁和外侧壁的扣手槽,避让缺口和扣手槽在锅体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两个弧形承压板之间的间隔形成避让缺口,在壳体上的上端设置有扣手槽,并且避让缺口与扣手槽在锅体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进而在避让缺口和扣手槽的作用下便于用户将手通过避让缺口和扣手槽伸入内锅的翻边下方,进而便于通过翻边取放内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搭设在两个弧形承压板上并与壳体固定连接,内锅能够通过翻边搭设在支撑板上,支撑板设置有取放口,取放口、避让缺口以及扣手槽在锅体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支撑板,将支撑板搭设在两个弧形承压板上,并且支撑板能够与壳体固定连接,进而能够将两个弧形承压板进行压紧固定,内锅的翻边搭设在支撑板上,进而能够使得支撑板和两个弧形承压板对内锅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将承受的压力传递到壳体上,利用支撑板上的取放口能够进一步提升取放内锅的操作空间,便于取放内锅。

6、进一步地,内锅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在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把手穿过于避让缺口并伸入取放口和扣手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内锅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在取放口、避让缺口以及扣手槽的作用下,在放置内锅时能够对内锅的把手进行避让,并且将把手伸入取放口和扣手槽内,既便于进行装配,又能便于通过把手取放内锅,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结构可靠性。

7、进一步地,在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第一扣合部位于把手的上方,且第一扣合部的下表面与把手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扣合部设置在把手的上方,使得在内锅放置在壳体内,在锅盖进行旋转使得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扣合时,能够通过第一扣合部的下表面与把手使得上表面之间的避让间隙对把手进行避让,既便于锅盖能够盖设在锅体上,又能避免第一扣合部对把手造成损坏;和/或,在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把手的下表面与扣手槽的底壁之间具有操作间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在拿取内锅时,能够通过把手的下表面与扣手槽的底壁之间的操作间隔进而拿取内锅,便于人员拿取内锅,提升烹饪器具的实用性。

8、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的上端的中板,弧形承压板搭设在中板上,支撑板搭设在弧形承压板上并与中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中板与底座进行安装固定,并且弧形承压板搭设在中板上,支撑板搭设在弧形承压板上并且能够与中板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得内锅搭设在支撑板上,进而能够使得在对内锅进行加压烹饪时,支撑板和弧形承压板能够对内锅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将力传递至壳体上,提升烹饪器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9、进一步地,弧形承压板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和/或,支撑板采用塑胶材质制成。采用上述结构,既便于进行加工生产,减少生产成本,又能提升弧形承压板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弧形承压板的承压能力和结构可靠性。通过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支撑板,在内锅的翻边搭设在支撑板上时,避免内锅造成损伤。

10、进一步地,两个弧形承压板在锅体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两个弧形承压板能够通过之间的避让缺口对内锅的把手进行避让,便于进行装配;和/或,弧形承压板包括底板、第一竖筋以及第二竖筋,第一竖筋设置在弧形承压板的外边沿,第二竖筋设置在弧形承压板的内边沿。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底板、第一竖筋以及第二竖筋构成弧形承压板,第一竖筋和第二竖筋分别设置在弧形承压板的外边沿和内边沿,进而能够利用第一竖筋和第二竖筋提升弧形承压板的结构强度,保证弧形承压板能够在对内锅进行加压烹饪时对内锅起到支撑作用。

11、进一步地,第一扣合部为盖牙,第二扣合部为设置在弧形承压板的外边沿的锅牙;或者,第一扣合部为卡钳,第二扣合部为设置在弧形承压板的外边沿的卡接环。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扣合部为盖牙,第二扣合部为锅牙,在弧形承压板上间隔设置多个锅牙,便于盖牙与锅牙进行扣合,进而提升承压强度,便于通过控制卡钳与卡接环相扣合或解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12、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保温圈,保温圈围设在内锅的外侧;和/或,烹饪器具还包括线圈盘,线圈盘设置在内锅的下方。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保温圈,使得保温圈围设在内锅的外侧实现对内锅的烹饪加压工作过程,并且保温圈在支撑板和两个弧形承压板的作用下不承受压力,进而能够减小保温圈的厚度,进而减少生产成本。通过设置线圈盘,能够利用线圈盘对内锅实现压力烹饪。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2)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翻边(121),两个所述弧形承压板(30)之间的间隔形成避让缺口(32),所述避让缺口(32)位于所述翻边(121)的下方,所述壳体(11)的上端设置有贯穿其顶壁和外侧壁的扣手槽(111),所述避让缺口(32)和所述扣手槽(111)在所述锅体(10)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支撑板(40),所述支撑板(40)搭设在两个所述弧形承压板(30)上并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内锅(12)能够通过所述翻边(121)搭设在所述支撑板(40)上,所述支撑板(40)设置有取放口(41),所述取放口(41)、所述避让缺口(32)以及所述扣手槽(111)在所述锅体(10)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22),在所述内锅(12)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情况下,所述把手(122)穿过于所述避让缺口(32)并伸入所述取放口(41)和所述扣手槽(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底座(11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12)的上端的中板(113),所述弧形承压板(30)搭设在所述中板(113)上,所述支撑板(40)搭设在所述弧形承压板(30)上并与所述中板(1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锅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设置有第一扣合部;两个弧形承压板,两个弧形承压板搭设在壳体的上端并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弧形承压板的圆心相同,内锅的上端搭设在两个弧形承压板上,两个弧形承压板均具有能够与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保温罩的底部对内锅进行支撑,导致烹饪器具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仙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