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0336发布日期:2023-09-24 02:3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洗碗机,尤其涉及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


背景技术:

1、洗碗机的内胆中会设置用于盛放碟、碗的碗篮,碗篮一般是推拉结构,其于内胆下方的底板呈滑动连接关系,为了避免碗篮拉出后发生倾倒,会在内胆上设置限位抵挡机构,相关结构请参见公开号为cn208435589u、名称为“碗篮限位结构以及洗碗机”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其中记载了:“包括用于承载碗篮的底座200、安装于底座200上且从前往后设置的内胆边板300以及连接于内胆边板300一板面并从前往后延伸设置的限位条400”。其中的限位条用于对碗篮的滚轮起到限位作用,但是此类洗碗机中,内胆与底座为上下拼接结构,限位条与台阶部位分设于内胆与底座上,滚轮在限位条与台阶部位之间滚动且碗篮向外拉出时,限位条在对滚轮施加限位作用的同时,位于后端的滚轮会向限位条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对内胆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关系造成不利,进而影响内胆与底座之间的紧密连接程度,此外,底板上的台阶前端与内胆开口位置之间一般会具有空位,即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悬空结构,该悬空设计会导致碗篮后端向限位条施加的反作用力过大,容易发生限位松脱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可靠限位、能减少内胆与底板之间应力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包括有内胆和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底板侧壁,所述内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侧壁的上端相对拼接固定,所述底板侧壁上形成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包以及位于所述条形凸包下方的台阶部,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均沿所述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碗篮的滚轮位于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之间,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台阶部滚动配合。

4、优选地,所述条形凸包的长度小于所述台阶部的长度。

5、优选地,所述条形凸包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凸包。

6、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面与所述台阶部的顶面平齐设置。

7、优选地,所述垫块的侧边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贴合于所述底板且二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垫块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垫块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板。

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中,所述底板边缘的底板侧壁向上弯折一定长度,使得所述条形凸包均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所述底板侧壁上,推拉碗篮时,所述碗篮的滚轮会在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之间前后运动,当所述碗篮向外拉出一定长度时,位于后端的滚轮会向所述条形凸包施加反作用力,因所述条形凸包、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所以该反作用力不会对所述内胆和底板的连接处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基于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的配合,还可以充分发挥对所述滚轮的限制作用,从而防止碗篮倾倒。



技术特征:

1.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胆(1)和底板(2),所述底板(2)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底板侧壁(20),所述内胆(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侧壁(20)的上端相对拼接固定,所述底板侧壁(20)上形成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包(21)以及位于所述条形凸包(21)下方的台阶部(22),所述条形凸包(21)和所述台阶部(22)均沿所述底板(2)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碗篮的滚轮(3)位于所述条形凸包(21)和所述台阶部(22)之间,且所述滚轮(3)与所述台阶部(22)滚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包(21)的长度小于所述台阶部(22)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包(21)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凸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垫块(4),所述垫块(4)的顶面与所述台阶部(22)的顶面平齐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的侧边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板(40),所述固定板(40)贴合于所述底板(2)且二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垫块(4)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板(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洗碗机碗篮防倾倒机构,其包括有内胆和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形成有向上弯折的底板侧壁,所述内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侧壁的上端相对拼接固定,所述底板侧壁上形成有向内凸出的条形凸包以及位于所述条形凸包下方的台阶部,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均沿所述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碗篮的滚轮位于所述条形凸包和所述台阶部之间,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台阶部滚动配合。本技术不仅能实现可靠限位,还有助于减少内胆与底板之间的应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留广,谢常庆,谭嘉健,夏山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慧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