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可调节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7224发布日期:2023-09-21 03:5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舒适型可调节枕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枕壳,尤其涉及舒适型可调节枕壳。


背景技术:

1、枕壳也就是枕套,是套在枕芯外部的部件,一般情况下可以拆卸,枕壳和枕芯共同构成枕头结构。

2、现有的枕壳多为布艺结构,整体大小被限定。而针头在长时间使用后,枕芯会有一定程度的塌缩,这便会导致枕芯与枕壳之间出现较大空隙,不服帖的枕壳枕芯会降低针头的使用舒适度。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舒适型可调节枕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舒适型可调节枕壳。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包括壳体,壳体的内壁处设置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包括一个第一调节带以及一个第二调节带,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调节带穿出的穿孔,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两端外侧面均设置有魔术贴a,所述第二调节带的两端内侧面均设置有与魔术贴a相匹配的魔术贴b。

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外壁设置有魔术贴d,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两端内侧面设置有与魔术贴d相匹配的魔术贴c。

4、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带包括第一粗带部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粗带部两端的第一细带部。

5、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带包括第二粗带部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粗带部两端的第二细带部。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较长边固定连接有供第一粗带部以及第二粗带部活动贯穿的束缚套a。

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有供第一细带部以及第二细带部活动贯穿的束缚套b。

8、优选的,所述第一细带部与第一粗带部之间一体固连,所述第二细带部与第二粗带部之间一体固连。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0、(1):本申请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调节带的设计,可以收缩调节壳体,以适应日渐塌缩的枕芯,使枕壳和枕芯之间始终保持服帖的状态,保证枕头的使用舒适度;

11、(2):本申请中的调节带分为第一调节带以及第二调节带,可从枕头两端分别进行调节,使整个枕壳的调节更加均衡。



技术特征:

1.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处设置有调节带(2),所述调节带(2)包括一个第一调节带(21)以及一个第二调节带(22),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调节带(2)穿出的穿孔(11),所述第一调节带(21)的两端外侧面均设置有魔术贴a(2111),所述第二调节带(22)的两端内侧面均设置有与魔术贴a(2111)相匹配的魔术贴b(2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外壁设置有魔术贴d(12),所述第一调节带(21)的两端内侧面设置有与魔术贴d(12)相匹配的魔术贴c(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带(21)包括第一粗带部(212)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一粗带部(212)两端的第一细带部(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带(22)包括第二粗带部(222)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粗带部(222)两端的第二细带部(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较长边固定连接有供第一粗带部(212)以及第二粗带部(222)活动贯穿的束缚套a(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有供第一细带部(211)以及第二细带部(221)活动贯穿的束缚套b(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带部(211)与第一粗带部(212)之间一体固连,所述第二细带部(221)与第二粗带部(222)之间一体固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枕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舒适型可调节枕壳。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的内壁处设置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包括一个第一调节带以及一个第二调节带,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供调节带穿出的穿孔,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两端外侧面均设置有魔术贴A,所述第二调节带的两端内侧面均设置有与魔术贴A相匹配的魔术贴B,所述壳体的两端外壁设置有魔术贴D。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调节带的设计,可以收缩调节壳体,以适应日渐塌缩的枕芯,使枕壳和枕芯之间始终保持服帖的状态,保证枕头的使用舒适度;本申请中的调节带分为第一调节带以及第二调节带,可从枕头两端分别进行调节,使整个枕壳的调节更加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曹齐飞,李燕萍,顾云成,田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莎鑫家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