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6126发布日期:2023-11-22 21:4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


背景技术:

1、隧道梯车是对隧道内上部施工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隧道梯车用于承载施工人员以便于施工人员在隧道内各个位置进行操作。

2、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1674132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壁挂件安装施工的梯车,同步公开了底板,且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车轮组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外侧等距离设置有脚踏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作业平台,且作业平台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铰接转动有螺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有梯车底轮轮毂与地面的角度不可改变,这样设备在圆形的隧道内会因为无法完全与隧道表面贴合,从而让设备的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2、现有梯车底轮轮毂与地面的角度不可改变,这样设备在圆形的隧道内会因为无法完全与隧道表面贴合,从而让设备的稳定性下降。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包括顶板,顶板上布设有梯架,所述顶板两侧相对布设有侧翼,侧翼底部可转动布设有连板,两侧连板相靠近方向一侧相对布设轮毂;

5、其中,所述连板上转动布设有连杆,连杆与布设于侧翼一侧的液压杆驱动端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顶板与侧翼之间还布设有若干组气缸,气缸安装于顶板上,其驱动端与侧翼连接。

7、优选的,所述梯架包括外架,外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8、优选的,所述外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爬杆,外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站台。

9、优选的,所述液压杆包括液压本体,液压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头。

10、优选的,所述连板包括板体,板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轴块,连轴块的外壁与连杆的内壁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内壁与侧翼的外壁转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板可以支撑梯架,通过液压杆可以让连杆拉动连板旋转,从而可以改变轮毂的角度,让轮毂与新截面吻合,这样就使得设备无需沿着固定的轨道行进,可以随意行驶在圆弧形、马蹄形和矩形等隧道断面上;

14、(2)本实用新型梯架的主体结构为梯形的外架,通过加强杆的设置可以让结构更加稳定,员工可以通过爬杆登上外架的站台上,从而可以对隧道的顶部进行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包括顶板(1),顶板(1)上布设有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两侧相对布设有侧翼(4),侧翼(4)底部可转动布设有连板(7),两侧连板(7)相靠近方向一侧相对布设轮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与侧翼(4)之间还布设有若干组气缸(3),气缸(3)安装于顶板(1)上,其驱动端与侧翼(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2)包括外架(200),外架(20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20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爬杆(202),外架(20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站台(2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5)包括液压本体(500),液压本体(50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头(5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7)包括板体(700),板体(70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轴块(701),连轴块(701)的外壁与连杆(6)的内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70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02),连接件(702)的内壁与侧翼(4)的外壁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无轨的接触网梯车,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顶板,顶板上布设有梯架,所述顶板两侧相对布设有侧翼,侧翼底部可转动布设有连板,两侧连板相靠近方向一侧相对布设轮毂;其中,所述连板上转动布设有连杆,连杆与布设于侧翼一侧的液压杆驱动端转动连接,本技术通过顶板可以支撑梯架,通过液压杆可以让连杆拉动连板旋转,从而可以改变轮毂的角度,让轮毂与新截面吻合,这样就使得设备无需沿着固定的轨道行进,可以随意行驶在圆弧形、马蹄形和矩形等隧道断面上,主体结构为梯形的外架,通过加强杆的设置可以让结构更加稳定,员工可以通过爬杆登上外架的站台上,从而可以对隧道的顶部进行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平,鲍尚玉,尹生龙,何友生,袁群虎,陈雨寒,牛瑞昌,郝琨,殷献勇,王熹,高晓辉,彭雪翔,李佳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