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4616发布日期:2024-01-06 22:5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架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架体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座椅逐渐进入到平常百姓家中,其能够对坐姿进行调节,给人舒适体验。目前电动座椅能够实现的动作为调节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座椅坐垫高度、调节腿板外伸角度等。对于一些电动座椅而言,不同部位的动作调节之间存在调节顺序的要求,以坐垫高度和腿板外伸角度为例,需要先调整腿板外伸的角度,后调节坐垫的高度。而现有技术中电动座椅各个部位的动作调节集成性差,并且未考虑到不同部位的动作调节顺序对座椅架体结构上的要求。因此,研制一款能够考虑到不同部位间动作调节顺序的座椅架体结构成了目前领域内人员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架体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保证座架与腿部调节架的动作调节顺序。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座椅架体结构,包括底架、座架、腿部调节架和驱动件,所述座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方,所述腿部调节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座架上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腿部调节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展开或收拢,并带动所述座架相对所述底架上升或下降;

4、所述座架与所述底架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座架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根连杆,其中至少一根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座架朝靠近所述腿部调节架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5、当所述座架相对所述底架上升时,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所述座架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朝远离所述腿部调节架的方向摆动。

6、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7、当所述腿部调节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相对于所述座架朝靠近所述腿部调节架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8、当所述腿部调节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杆始终相对所述座架朝靠近所述腿部调节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9、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架上设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适于在所述座架相对所述底架下降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摆动。

10、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架与所述座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配置为向所述座架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座架始终具有相对所述底架下降的趋势。

11、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架与所述座架。

12、作为优选地,所述腿部调节架包括第一分杆、第二分杆、第三分杆、第四分杆、第五分杆,第六分杆和脚踏支架,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架铰接,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分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座架铰接,所述脚踏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分杆铰接,所述第六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分杆铰接,所述第六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脚踏支架铰接,所述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架铰接,所述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分杆或所述第一分杆铰接。

13、作为优选地,所述驱动件设置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五分杆或所述第一分杆铰接;

14、所述第五分杆或所述第一分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15、作为优选地,沿所述座架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上,所述腿部调节架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伸缩缸设置于两个所述腿部调节架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腿部调节架的所述第五分杆相对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五分杆或所述第一分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

16、作为优选地,沿所述座架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上,所述连杆机构均对称设置有两个;

17、两个所述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架。

18、作为优选地,所述座架相对所述底架上升角度为6-12°。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架体结构,,具有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为座架下降并收折于底架,且腿部调节架收拢于座架的姿态;第二姿态为座架下降并收折于底架,且腿部调节架完全展开于座架的姿态;第三姿态为座架上升并展开于底架,且腿部调节架完全展开座架的姿态。当座椅架体结构整体由第一姿态向第三姿态调节时,首先,驱动件直接驱动腿部调节架,使腿部调节架相对座架逐渐外伸直至完全展开,从而将座椅架体结构由第一姿态调整为第二姿态,过程中弹性件在弹性力作用下会始终牵拉座架,从而使座架相对底架保持在收折状态;当座椅架体结构调整至第二姿态后,腿部调节架完全展开于座架,此时驱动件继续驱动腿部调节架向外展开,能够克服弹性件给座架的力,使腿部调节架将带动座架相对底架上升,直至到达第三姿态。当座椅架体结构整体由第三姿态调整回第一姿态时,首先驱动件驱动腿部调节架回缩,过程中由于弹性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牵拉座架,使座架能够事先相对底架下降,直至到达第二状态。当座椅架体结构调整回第二姿态后,座架已经相对底架下降并收拢,此时驱动件继续驱动腿部调节架回缩,将驱动腿部调节架回缩直至完全收拢,从而将座椅架体结构由第二姿态调整回第一姿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架体结构,结构简单,在由第一姿态向第三姿态调节时,能够保证腿部调节架先展开,座架后上升的动作顺序,在有第三姿态调节回第一姿态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座架先下降,腿部调节架后收拢的动作顺序。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座架(2)、腿部调节架(3)和驱动件(4),所述座架(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架(1)上方,所述腿部调节架(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座架(2)上并与所述驱动件(4)连接,所述腿部调节架(3)能够在所述驱动件(4)的驱动下展开或收拢,并带动所述座架(2)相对所述底架(1)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第一限位头(11),所述第一限位头(11)适于在所述座架(2)相对所述底架(1)下降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所述第一连杆(51)和/或所述第二连杆(52)的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与所述座架(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配置为向所述座架(2)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座架(2)始终具有相对所述底架(1)下降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架(1)与所述座架(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调节架(3)包括第一分杆(31)、第二分杆(32)、第三分杆(33)、第四分杆(34)、第五分杆(35),第六分杆(36)和脚踏支架(37),所述第一分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架(2)铰接,所述第一分杆(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杆(3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分杆(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杆(33)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分杆(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分杆(34)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分杆(3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分杆(35)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五分杆(35)的第二端与所述座架(2)铰接,所述脚踏支架(3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分杆(33)铰接,所述第六分杆(3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分杆(34)铰接,所述第六分杆(36)的第二端与所述脚踏支架(37)铰接,所述驱动件(4)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架(2)铰接,所述驱动件(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分杆(35)或所述第一分杆(3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设置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架(1)铰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五分杆(35)或所述第一分杆(3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架(2)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上,所述腿部调节架(3)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伸缩缸设置于两个所述腿部调节架(3)之间,所述连接杆(3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腿部调节架(3)的所述第五分杆(35)相对应,所述连接杆(38)的端部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五分杆(35)或所述第一分杆(3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8)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架(2)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上,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置有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2)相对所述底架(1)上升角度为6-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座椅架体结构,其包括底架、座架、腿部调节架和驱动件,座架设于底架上方,腿部调节架设于座架上并与驱动件连接,腿部调节架能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展开或收拢,并带动座架相对底架上升或下降,座架与底架之间设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座架与底架铰接,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根连杆,其中至少一根连杆相对于座架朝靠近腿部调节架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当座架相对底架上升时,连杆机构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座架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朝远离腿部调节架的方向摆动。本技术提供的座椅架体结构,结构简单,能有效保证座架与腿部调节架的动作调节顺序。

技术研发人员:陶康明,杨利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