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9037发布日期:2023-11-23 04:5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1、卷帘门采用管状电机来进行控制,当帘体在下行遇阻时,需要控制管状电机反转一定行程,避免产生安全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采用两个柱形压簧顶住偏心块的结构,左右偏摆触发开关,但是,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在装配时,当第一个压簧装好后,受第一个压簧的作用力,需要用力压住第一个压簧,给第二个压簧留出安装空间,再进行第二个压簧的安装,压簧极易飞出,装配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包括上机座、下机座、齿圈和控制板外壳,所述的上机座上设有与上机座同轴转动连接的支撑体,所述的控制板外壳内固定有微动开关,所述的支撑体和上机座上设有控制微动开关通断的扭簧复位机构。

4、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簧复位机构包括轴向开设在支撑体上、且相互对称的第一转动限位孔和第二转动限位孔,固定在支撑体上的第一扭簧推块和第二扭簧推块,固定在上机座上的第一扭簧定位台和第二扭簧定位台,以及开关转块和扭簧,所述的第一扭簧推块和第二扭簧推块分别位于第一转动限位孔和第二转动限位孔的外侧,所述的第一扭簧定位台和第二扭簧定位台与第一转动限位孔和第二转动限位孔相匹配,所述的上机座固定有穿过支撑体的轴芯,所述的开关转块和扭簧安装在轴芯上,所述扭簧的第一扭簧端头和第二扭簧端头分别卡在第一扭簧推块和第二扭簧推块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扭簧端头在相对于第一扭簧推块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二扭簧端头在相对于第二扭簧推块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固定在开关转块上,所述的微动开关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相匹配。

5、本实用新型通过扭簧复位机构来实现遇阻时微动开关的自动复位,与常规的压簧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难度低,在装配时更加方便快速,能够大大提高装配效率。

6、本实用新型根据三挡旋钮开关的复位原理进行设计,在用户进行安装时不需要分左右方向,方便用户的安装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座(1)、下机座(2)、齿圈(3)和控制板外壳(4),所述的上机座(1)上设有与上机座(1)同轴转动连接的支撑体(5),所述的控制板外壳(4)内固定有微动开关,所述的支撑体(5)和上机座(1)上设有控制微动开关通断的扭簧复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复位机构包括轴向开设在支撑体(5)上、且相互对称的第一转动限位孔(6)和第二转动限位孔(7),固定在支撑体(5)上的第一扭簧推块(8)和第二扭簧推块(9),固定在上机座(1)上的第一扭簧定位台(10)和第二扭簧定位台(11),以及开关转块(12)和扭簧(13),所述的第一扭簧推块(8)和第二扭簧推块(9)分别位于第一转动限位孔(6)和第二转动限位孔(7)的外侧,所述的第一扭簧定位台(10)和第二扭簧定位台(11)与第一转动限位孔(6)和第二转动限位孔(7)相匹配,所述的上机座(1)固定有穿过支撑体(5)的轴芯(14),所述的开关转块(12)和扭簧(13)安装在轴芯(14)上,所述扭簧(13)的第一扭簧端头(131)和第二扭簧端头(132)分别卡在第一扭簧推块(8)和第二扭簧推块(9)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扭簧端头(131)在相对于第一扭簧推块(8)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压板(121),所述第二扭簧端头(132)在相对于第二扭簧推块(9)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压板(122),所述的第一压板(121)和第二压板(122)固定在开关转块(12)上,所述的微动开关包括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所述的第一压板(121)和第二压板(122)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电机的遇阻复位装置,包括上机座、下机座、齿圈和控制板外壳,所述的上机座上设有与上机座同轴转动连接的支撑体,所述的控制板外壳内固定有微动开关,所述的支撑体和上机座上设有控制微动开关通断的扭簧复位机构。本技术通过扭簧复位机构来实现遇阻时微动开关的自动复位,与常规的压簧结构相比,本技术的装配难度低,在装配时更加方便快速,能够大大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道良,高永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湖州森富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