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尤指一种其能以受力区支持人体颈部、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对称支持头部的后脑勺左、右,构成三点支撑配置的枕头。
背景技术:
1、本案申请人先前所研发的中国台湾专利m575311“浮动弹性垫的装置”,其揭示一顶垫、一设于顶垫下方的主体,令顶垫底部的部份固定主体顶面,部份不固定主体顶面,控制顶垫形成有一凸起且悬空的弯部,用以浮动式调整的贴触人体。
2、该专利前案的确具有符合人体功学的优点,然而,本案申请人并不满足于此,乃积先前的种种经验与实践心得,发现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具体而言,该专利前案的顶垫在支持人体头部时,针对该头部的后脑勺中心而言,其相对会有闷热及单点应力集中的情形,所以对人体而言,后脑勺中心的舒适性是不足的,这加剧了人体头部在睡眠过程中不由自主移动、晃动的情形,或多或少增加了由于姿势不良造成打鼾的情形,其确实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3、本申案请人有鉴于该专利前案的不足处,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终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能保持头部良好姿势,并能提供一份动态平衡的减震支持作用,据以提升睡眠质量以及改善打鼾的枕头,其包括:
2、一枕芯,其具有一顶面、一与顶面相对的底面;
3、一设于该枕芯的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具有能支持人体颈部的受力区;
4、一设于该枕芯的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包括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呈左右并排配置,搭配受力区支持人体颈部,令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能对称支持头部的后脑勺左、右,该受力区、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构成三点支撑配置。
5、进一步地,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是采用独立气筒。
6、进一步地,该独立气筒具有一固定于该枕芯的筒底、一位于该筒底上方的筒顶、一连接于该筒顶与该筒底间的筒身,于独立气筒内部界定出一气室,更设有一连通该气室内外的通孔,该筒身更具有一应变区,该应变区供该筒顶朝该筒底伸缩变形地支持后脑勺,并能促动通孔进气或排气。
7、进一步地,该枕芯由顶面向下凹设有一组装空间,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则是安装于该组装空间内。
8、进一步地,该第一单元是一封闭该组装空间的弹性垫。
9、进一步地,该枕芯另具有一前面、一与前面相对的背面,该组装空间形成有贯通该枕芯顶面及前面的缺口;该第一单元叠接于该枕芯顶面与该枕芯前面,进而封闭该组装空间。
10、进一步地,该第一单元于该枕芯前面及顶面交界的上方形成所述受力区,且于该受力区与该枕芯顶面之间形成一前缓冲区,令该前缓冲区能吸收该受力区的变形。
11、由是可知,该左、右缓冲件对分散后脑勺应力以及改善透气性具有较佳的效果,进而有效降低压迫感以及提升通风性,所以可以有效提升睡眠质量;且头部在睡眠过程中或有移动或晃动时,能以受力区为支点,促动该左、右缓冲件对头部具有能自动校对中心的作用,较能保持头部良好姿势,并能提供一份动态平衡的减震支持作用,如此即可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以及改善打鼾。
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单元在上、第二单元在下地支持后脑勺,这种复合缓冲结构配置,确实可以进一步提升睡眠舒适性,减少后脑勺接触第二单元的不适感。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是采用独立气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独立气筒具有一固定于该枕芯的筒底、一位于该筒底上方的筒顶、一连接于该筒顶与该筒底间的筒身,于独立气筒内部界定出一气室,更设有一连通该气室内外的通孔,该筒身更具有一应变区,该应变区供该筒顶朝该筒底伸缩变形地支持后脑勺,并能促动通孔进气或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枕芯由顶面向下凹设有一组装空间,该左缓冲件及右缓冲件则是安装于该组装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是一封闭该组装空间的弹性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枕芯另具有一前面、一与前面相对的背面,该组装空间形成有贯通该枕芯顶面及前面的缺口;该第一单元叠接于该枕芯顶面与该枕芯前面,进而封闭该组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单元于该枕芯前面及顶面交界的上方形成所述受力区,且于该受力区与该枕芯顶面之间形成一前缓冲区,令该前缓冲区能吸收该受力区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