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5802发布日期:2024-02-09 12:1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电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锅具,尤其涉及电炒锅。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电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手柄包括壳体、推钮、灯罩、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滑动开关和指示灯,灯罩安装在壳体外侧并罩设指示灯和滑动开关,推钮滑动安装在灯罩外侧并通过连接柱与滑动开关连接,通过推动滑钮移动可控制电炒锅的工作状态。由于装配误差和加工的误差的存在,推钮与灯罩之间、以及灯罩与壳体之间存在密封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壳体表面的液体便会经过推钮与灯罩之间的间隙以及灯罩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壳体内,进而造成内部电器件以及线路短路等问题。为了防止液体进入壳体内部,现有技术中在壳体与灯罩之间装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以及在灯罩的外表面与推钮之间设置第二环形密封圈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手柄的组装难度,还会由于第二环形密封圈与推钮过盈配合而增加推钮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影响用户的操作手感,降低产品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电炒锅,既能简化手柄的结构,以方便手柄组装,还能减小推钮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提升用户操作手感和使用体验。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电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推钮、灯罩、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滑动开关和指示灯,所述灯罩安装在壳体外侧并罩设指示灯,所述推钮滑动安装在灯罩外侧并通过连接柱与滑动开关连接,所述手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灯罩与壳体的安装间隙并设有与指示灯对应的透光孔,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套设在连接柱外侧并能沿着连接柱的滑动方向进行伸缩变形。

4、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密封套接在连接柱上,另一端向着远离连接柱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密封部连接,所述密封套的壁部包括向着密封套另一端呈凹凸起伏的弹性波纹段。

5、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弹性波纹段远离所述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设置。

6、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密封垫还包括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u型筋,所述u型筋的开口朝向所述灯罩设置,所述u型筋内部形成集水槽。

7、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连接柱的外周侧设有环形凸筋,所述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口径小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径,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环形凸筋与推钮之间。

8、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环形凸筋的上方。

9、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环形凸筋包括限位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限位面与推钮之间,所述导向斜面的一端与限位面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推钮的方向延伸并与连接柱的外周侧连接。

10、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连接柱为与推钮一体成型的螺钉柱,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与滑动开关连接的推钮座,所述推钮座与连接柱通过螺钉连接。

11、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壳体设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灯罩嵌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密封垫夹装在灯罩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12、在上述电炒锅中,所述灯罩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柱贯穿的穿孔,所述灯罩的外侧设有环绕所述穿孔设置的挡水围筋。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垫通过第一密封部可密封灯罩与壳体的安装间隙以防止灯罩上的液体流动到壳体内,以及通过第二密封部套设在连接柱上可防止进入灯罩内的水流向壳体内,即实现了对推钮与灯罩之间的密封,也就是通过单一密封垫同时实现灯罩处及推钮处的两处密封防水效果,避免了各个密封处通过独立密封件密封带来部件繁多的问题,进而简化了手柄的结构,方便了手柄组装;最后,由于第二密封部能够沿着连接柱的滑动方向进行伸缩变形,因此在第二密封部与连接柱保持密封的同时,还会通过自身的伸缩变形适应连接柱的移动,也就减小了推钮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提升用户操作手感和使用体验。

15、第二密封部为密封套,密封套的一端密封套接在连接柱上,另一端向着远离连接柱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密封部连接,密封套的壁部包括向着密封套另一端呈凹凸起伏的弹性波纹段。由于推钮移动的方向为密封套的径向,因此这样设计,可避免密封套与第一密封部的下半部干涉到连接柱的移动,为连接柱提供了移动空间,同时也通过弹性波纹段增加了密封套在径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进一步减小了推钮移动时受到的阻力。

16、弹性波纹段远离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设置。如此设计,避免弹性波纹段过于靠近密封套与连接柱的连接处,以防止在变形过程中或反复变形影响密封套与连接柱在套接处的密封性。

17、密封垫还包括一体成型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u型筋,u型筋的开口朝向灯罩设置,u型筋内部形成集水槽。如此设计,既可通过集水槽集水来避免水聚集在灯罩与第一密封部的间隙处;又能提供推钮移动时第二密封部形变空间;此外,还能形成一圈环形的下凹以在安装时与壳体上的安装孔配合定位。

18、连接柱的外周侧设有环形凸筋,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口径小于环形凸筋的外径,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环形凸筋与推钮之间。如此设计,能够对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进行轴向限位,以防止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从连接柱上滑落。

19、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缺口位于环形凸筋的上方。如此设计,可通过缺口使密封套的一端能发生外扩的弹性变形,以方便将密封套的该端越过环形凸筋而套接在连接柱位于环形凸筋与推钮之间的部位,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密封垫与连接柱的组装难度。

20、环形凸筋包括限位面和导向斜面,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限位面与推钮之间,导向斜面的一端与限位面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推钮的方向延伸并与连接柱的外周侧连接。如此设计,能够通过导向斜面的引导使密封套的一端顺畅套装在连接柱位于环形凸筋与推钮之间的部位,以进一步降低密封垫与连接柱的组装难度。

21、连接柱为与推钮一体成型的螺钉柱,壳体内还安装有与滑动开关连接的推钮座,推钮座与连接柱通过螺钉连接。相比将连接柱与推钮座一体成型,并使连接柱与推钮通过外置的螺钉连接固定,本方案可将螺钉隐藏在壳体内,以提升产品外观。

22、壳体设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灯罩嵌装在安装槽内,密封垫夹装在灯罩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如此设计,能够通过安装槽对密封垫和灯罩进行预定位,以方便后续灯罩与壳体的螺钉连接固定。

23、灯罩上设有供连接柱贯穿的穿孔,灯罩的外侧设有环绕穿孔设置的挡水围筋。如此设计,能够通过挡水围筋进一步阻挡液体流入灯罩内,以此提升手柄的防水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技术特征:

1.电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推钮、灯罩、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滑动开关和指示灯,所述灯罩安装在壳体外侧并罩设指示灯,所述推钮滑动安装在灯罩外侧并通过连接柱与滑动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灯罩与壳体的安装间隙并设有与指示灯对应的透光孔,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套设在连接柱外侧并能沿着连接柱的滑动方向进行伸缩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密封套接在连接柱上,另一端向着远离连接柱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密封部连接,所述密封套的壁部包括向着密封套另一端呈凹凸起伏的弹性波纹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波纹段远离所述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还包括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的u型筋,所述u型筋的开口朝向所述灯罩设置,所述u型筋内部形成集水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侧设有环形凸筋,所述密封套与连接柱套接的一端口径小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外径,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环形凸筋与推钮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环形凸筋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筋包括限位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密封套套接连接柱的一端限定在限位面与推钮之间,所述导向斜面的一端与限位面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推钮的方向延伸并与连接柱的外周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与推钮一体成型的螺钉柱,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与滑动开关连接的推钮座,所述推钮座与连接柱通过螺钉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灯罩嵌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密封垫夹装在灯罩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柱贯穿的穿孔,所述灯罩的外侧设有环绕所述穿孔设置的挡水围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电炒锅,包括锅体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壳体、推钮、灯罩、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滑动开关和指示灯,所述灯罩安装在壳体外侧并罩设指示灯,所述推钮滑动安装在灯罩外侧并通过连接柱与滑动开关连接,所述手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灯罩与壳体的安装间隙并设有与指示灯对应的透光孔,所述第二密封部密封套设在连接柱外侧并能沿着连接柱的滑动方向进行伸缩变形。本技术的电炒锅,既能简化手柄的结构,以方便手柄组装,还能减小推钮移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提升用户操作手感和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