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5392发布日期:2024-02-22 20:5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效节能中空玻璃腔内的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


背景技术:

1、节能建筑所需的高效节能玻璃加工技术与产品,基本是在两片玻璃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内置更多的中间层,如玻璃、薄膜、遮阳板以及百叶窗等来实现。

2、目前,绿色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系统,就是在标准中空玻璃中间再加入第三块玻璃,再通过充填惰性气体来进一步提供节能效果,然而,重量的增加却是显而易见的缺点。为了克服此缺点,通过将具有抗拉强度高以及带有光学涂层的塑料薄膜替代上述中间层玻璃,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甚至,用两层光学薄膜悬挂在中空玻璃中间来替代中间层玻璃并增加隔热空腔的双悬膜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3、在已知的双悬膜中空玻璃技术的加工过程中,无论采用多点弹簧布局的张拉式绷膜还是利用塑料薄膜热收缩来施加预张力等工艺,还都必须依赖玻璃做基板进行绷膜,增加了覆膜加工的难度,而且与成熟的中空玻璃封装技术相互脱节,无法充分利用中空玻璃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优势,从而制约了生产节拍的提高,同时,在降低制造成本方面也存在急需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为解决悬膜替代中间层玻璃的中空玻璃加工工艺中存在覆膜加工难度大、与中空玻璃封装工艺和设备不匹配以及制备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

2、所述的核心组件可以作为独立总成高效地在加工,不需要以玻璃为基板进行覆膜和绷膜操作,与中空玻璃的封装独立出来,通过现有的覆膜、焊接封边、裁切等成熟的专业设备完成两片塑料薄膜的快速加工,再在加工后的两片塑料薄膜空间内完成张紧框的加装以及外部封装框的组装,而且张紧框及封装框的加工及组装均可由成熟的窗框生产线进行加工,如此,双悬膜核心组件作为独立总成可以方便灵活地转运至中空玻璃加工厂与两片玻璃进行封装,而在中空玻璃加工线封装时,所述的核心组件可以像间隔条或内置百叶窗一样按原有中空玻璃工艺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节拍,使制造成本得到充分优化。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包括两套封装框,封装框上设置有两级卡槽,两套封装框之间通过卡槽与具有两级压合卡位的卡榫条连接在一起,在一级压合卡位连接的两套封装框及卡榫条内侧形成的四周内腔中加装由张紧框撑起的两片薄膜构成的双膜组件,双膜组件两侧的四周边部正好定位于两套封装框内侧设置的绷膜凸缘上,当两套封装框与卡榫条形成二级压合卡位连接时,两侧封装框上的绷膜凸缘同时压紧由张紧框张紧的两片薄膜,并且卡住张紧框使张紧框保持方正,从而实现可脱离中空玻璃封装线而单独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总成。

5、所述双膜组件包括四周封边焊接在一起的两片薄膜,两片薄膜的四个端角处各斜切出一个断口,四周封边间隔裁切出一组弧形断口的锯齿状,四周封边保留部分形成张拉索,两片薄膜之间经由端角处的断口各插入一段张紧框边条,端角处相邻张紧框边条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四段张紧框边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张紧框并将两片薄膜张紧。

6、所述张紧框边条为中空的异形管,异型管的两端加装有封堵套管,四个端角处相邻张紧框边条的端部各通过一组张紧器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张紧器包括两个张紧支腿,与两个张紧支腿连接固定的端头为拐头,插入对应封堵套管内的张紧支腿上套装有用于调节张紧框伸缩的弹簧,两个张紧支腿的拐头部分固定在一起使四段张紧框边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张紧框。

7、所述双膜组件中张紧框边条为中空的异形管,截面的横向上呈现两个对称的凹面作为绷膜凹,纵向的两个端面中朝外的一侧呈弧面,朝内的一侧呈平面,绷膜凹的两端呈现两个弧状凸起,与平面端面相邻的两个凸起为前凸缘,与弧形端面相邻的两个凸起为后凸缘。所述封装框是由四个组角器将隔热型材制成的边框连接固定而成的矩形框,两个封装框的相对一侧各设有与卡榫条上的两级卡位匹配的两级卡槽。所述封装框使用的隔热型材的截面形状构成包括,靠近内侧带有空腔的封闭部分,以及靠近外侧的敞口部分,敞口部分的内部设置有与卡榫条上的两级卡位匹配的一级卡槽和二级卡槽。所述隔热型材的敞口部分的内侧即封闭部分矮于外侧,外侧敞口端部边缘外翻形成封装端板。所述隔热型材的敞口部分相对于安装双膜组件的一侧平面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绷膜凸缘。

8、所述卡榫条的截面形状构成包括,中间的卡榫条本体部分以及两侧带有分叉的卡板,各卡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级卡位的一级齿牙和二级齿牙,两级卡位的一级齿牙和二级齿牙用于和封装框上设置的两级卡槽配合。

9、所述组角器包括两个截面形状与所述封装框使用的隔热型材中封闭部分的空腔形状相同的支脚,即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两个支脚呈直角相互固定在一起形成组角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经初步压合形成一级卡位连接后即可作为独立总成转运至中空玻璃加工厂,等该总成与两片玻璃封装时,两套封装框经再次压合形成两级卡位密闭连接,两侧封装框上的绷膜凸缘下压两片薄膜并卡住张紧框的后凸缘使张紧框保持方正,前凸缘将双膜组件撑紧,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地与两片玻璃封装成具有三层隔热内腔的中空玻璃。

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心组件的加工生产完全独立于中空玻璃加工生产线,摆脱了对玻璃作为基板的玻璃加工设备及工艺的依赖,完全采用以塑料薄膜加工为核心的工艺。

13、双悬膜核心组件可作为单独总成灵活地转运至中空玻璃加工厂,充分利用现有的中空玻璃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封装,仅需对中空玻璃加工线的关键装置进行针对性调整即可完成两玻三腔双悬膜中空玻璃的连续化生产。

14、同时,通过重量和尺寸、密封结构等问题更合理的解决,最终使制造成本问题得到最大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封装框,封装框上设置有两级卡槽,两套封装框之间通过卡槽与具有两级压合卡位的卡榫条连接在一起,在一级压合卡位连接的两套封装框及卡榫条内侧形成的四周内腔中加装由张紧框撑起的两片薄膜构成的双膜组件,双膜组件两侧的四周边部正好定位于两套封装框内侧设置的绷膜凸缘上,当两套封装框与卡榫条形成二级压合卡位连接时,两侧封装框上的绷膜凸缘同时压紧由张紧框张紧的两片薄膜,并且卡住张紧框使张紧框保持方正,从而实现可脱离中空玻璃封装线而单独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膜组件包括四周封边焊接在一起的两片薄膜,两片薄膜的四个端角处各斜切出一个断口,四周各封边间隔裁切出一组弧形断口的锯齿状,四周封边保留部分形成张拉索,两片薄膜之间经由端角处的断口各插入一段张紧框边条,端角处相邻张紧框边条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四段张紧框边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张紧框并将两片薄膜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框边条为中空的异形管,异型管的两端加装有封堵套管,四个端角处相邻张紧框边条的端部各通过一组张紧器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张紧器包括两个张紧支腿,与两个张紧支腿连接固定的端头为拐头,插入对应封堵套管内的张紧支腿上套装有用于调节张紧框伸缩的弹簧,两个张紧支腿的拐头部分固定在一起使四段张紧框边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张紧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膜组件中张紧框边条为中空的异形管,截面的横向上呈现两个对称的凹面作为绷膜凹,纵向的两个端面中朝外的一侧呈弧面,朝内的一侧呈平面,绷膜凹的两端呈现两个弧状凸起,与平面端面相邻的两个凸起为前凸缘,与弧形端面相邻的两个凸起为后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框是由四个组角器将隔热型材制成的边框连接固定而成的矩形框,两个封装框的相对一侧各设有与卡榫条上的两级卡位匹配的两级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框使用的隔热型材的截面形状构成包括,靠近内侧带有空腔的封闭部分,以及靠近外侧的敞口部分,敞口部分的内部设置有与卡榫条上的两级卡位匹配的一级卡槽和二级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型材的敞口部分的内侧即封闭部分矮于外侧,外侧敞口端部边缘外翻形成封装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榫条的截面形状构成包括,中间的卡榫条本体以及两侧带有分叉的卡板,各卡板外侧壁上设置有两级卡位的一级齿牙和二级齿牙,两级卡位的一级齿牙和二级齿牙用于和封装框上设置的两级卡槽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角器包括两个截面形状与所述封装框使用的隔热型材中封闭部分的空腔形状相同的支脚,即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两个支脚呈直角相互固定在一起形成组角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悬膜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型材的敞口部分相对于安装双膜组件的一侧平面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绷膜凸缘。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离线加工的双悬膜核心组件,所述核心组件包括由两片薄膜经四周焊接封边,再将四个端角斜切出断口,四周边裁切成具有弧形断口的锯齿状封边的双膜组件,通过斜切断口在双膜组件内加装张紧框,撑起两片薄膜形成内部中空,在张紧框与双膜组件的外部两侧再加装两套封装框,两套封装框用具有两级卡位的卡榫条连接,经初步压合形成一级卡位连接后即可作为独立总成转运至中空玻璃加工厂,等该总成与两片玻璃封装时,两套封装框经再次压合形成两级卡位密闭连接,两侧封装框上的绷膜凸缘下压薄膜卡住张紧框的后凸缘使张紧框保持方正,前凸缘将双膜组件撑紧,本技术可方便地与两片玻璃封装成具有三层隔热内腔的中空玻璃。

技术研发人员:董欣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欣然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