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清洁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机身组件、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对清洁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着各种类型的清洁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也使得用户对清洁设备的品质及使用体验的要求逐渐提高。以手持式的洗地机为例,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手感重量较重的弊端,导致用户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手臂等位置酸疼的情况,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手持式清洁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手感重量较重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动力部件和电池包;
3、其中,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并排布设。
4、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部件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域,所述电池包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域;
5、所述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合设置。
6、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完全重合设置。
7、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机身主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前向和后向;
8、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动力部件的后方。
9、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电池包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动力部件的正后方,两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朝前延伸至分设在所述动力部件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两个所述延伸部关于所述主体部的中轴线对称。
1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部件具有前表面,所述动力部件的前表面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三正投影区域,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四正投影区域;
12、所述第四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三正投影区域错开设置。
13、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部件具有第一重心区域,所述电池包具有第二重心区域;
14、所述第一重心区域和所述第二重心区域之间的连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
15、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机身主体包括外壳;其中,
16、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或者,
17、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经连接结构连接成一体后,共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18、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限定出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一限位腔供所述动力部件限位安装,所述第二限位腔供所述电池包限位安装;
19、所述内壳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两个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时共同围合限定出所述第一限位腔和所述第二限位腔。
20、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对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对接部分设在两个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的连接方向平行于所述动力部件的轴向。
2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至少设于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22、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减震结构沿所述动力部件的周向环绕布设。
23、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动力部件的外壁凸设环形台阶,所述机身主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
24、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套接在所述动力部件外周的第一减震套件、第二减震套件及第三减震套件,所述第一减震套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减震套件夹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环形台阶之间,所述第三减震套件设于所述第三壳体。
25、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凹设有第一凹槽;
26、所述第一减震套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槽壁抵接。
27、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环形台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
28、所述第二减震套件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环形台阶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槽壁抵接。
29、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减震套件自所述动力部件的周侧向所述动力部件的轴端弯折延伸。
30、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具有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动力部件、和/或所述电池包相抵接的抵接面,至少一所述抵接面凸设有筋条,所述减震结构的至少所述筋条呈弹性可变形设置。
3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的外表面至少局部凹陷形成有凹部。
32、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33、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动力部件和电池包,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并排布设;
34、手柄组件,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顶侧;
35、水箱组件,设于所述机身组件,且位于所述动力部件及所述电池包的底侧;以及,
36、清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底侧。
3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以及基站,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38、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动力部件和电池包,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并排布设;
39、手柄组件,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顶侧;
40、水箱组件,设于所述机身组件,且位于所述动力部件及所述电池包的底侧;以及,
41、清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身组件的底侧。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身组件中,将重量相对较重的动力部件和电池包沿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并排布设,使得动力部件和电池包的重心区域在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尽可能相互靠近,且处于清洁设备整机中相对靠中的部位,相较于将动力部件与电池包沿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现有方案,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有助于防止整机的重心过高,而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手感重量偏重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动力部件和电池包整体的重心过低,而导致清水箱和污水箱等功能构件的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整机的使用品质的目的。
1.一种机身组件,应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动力部件和电池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正投影区域,所述电池包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二正投影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投影区域完全重合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前向和后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动力部件的正后方,两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朝前延伸至分设在所述动力部件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部关于所述主体部的中轴线对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具有前表面,所述动力部件的前表面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三正投影区域,所述延伸部具有在所述机身主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第四正投影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具有第一重心区域,所述电池包具有第二重心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包括外壳;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内限定出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一限位腔供所述动力部件限位安装,所述第二限位腔供所述电池包限位安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对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对接部分设在两个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的连接方向平行于所述动力部件的轴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至少设于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电池包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沿所述动力部件的周向环绕布设。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的外壁凸设环形台阶,所述机身主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凹设有第一凹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环形台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套件自所述动力部件的周侧向所述动力部件的轴端弯折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具有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动力部件、和/或所述电池包相抵接的抵接面,至少一所述抵接面凸设有筋条,所述减震结构的至少所述筋条呈弹性可变形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的外表面至少局部凹陷形成有凹部。
2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设备、以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