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79489发布日期:2024-05-09 21:2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炒锅的锅盖与锅体是分体式结构,在家庭使用过程中,通常将锅盖取下后,难以寻找位置摆放锅盖,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在炒菜过程中,部分菜式需要进行加水,炒完出锅后还需要将锅内剩余的水倒出,加水时,则需要采用一个水瓢打水以备用,倒水时,则需要将整个炒锅搬至水槽中倒出,若连续做几个菜,则需要重复多次打水与倒水工序,操作者则需要频繁走动,并且效率低下,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锅体上方的后部;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可收纳至固定部内侧或者从固定部内往前拉出并盖合在锅体上方;所述锅体的一侧连接有锅柄;所述锅柄为中空结构且与锅体内部连通;所述锅柄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道接口;所述锅柄内设有进水阀;所述锅柄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水阀开关的控制按钮;所述锅盖的固定部后侧连接有出水管道接口。

4、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部分为第一活动节和第二活动节;所述固定部、第一活动节与第二活动节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节的外径小于固定部的内径,第一活动节可收纳在固定部内侧;所述第二活动节的外径小于第一活动节的内径,第二活动节可收纳在第一活动节内侧;所述固定部的前侧设有两个连接耳;所述第一活动节与第二活动节均与连接耳铰接。

5、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活动节的前侧设有凸起。

6、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水管道接口设置在固定部靠近锅体一侧的边缘位置的中部位置处。

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水管道接口的内径为2-4cm。

8、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锅柄与锅体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出水管道接口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第二过滤网。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设计的锅盖与锅体为一体式结构,可将锅盖的活动部从固定部中往前拉出盖合在锅体上,或者将活动部收回至固定部位置处,实现锅盖的打开与盖合,该结构不会占用厨房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本设计的进水管道接口连接进水管,出水管道接口用于连接排水管,通过按压锅柄上的控制按钮,进水阀打开,进水管道的水则通过进水阀进入至锅体内,需要将锅内剩余的水倒出时,只需往后倾斜锅体,水则从出水管道接口位置通过排水管排出,使用便利,可大幅度降低使用者的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包括锅体和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锅体上方的后部;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可收纳至固定部内侧或者从固定部内往前拉出并盖合在锅体上方;所述锅体的一侧连接有锅柄;所述锅柄为中空结构且与锅体内部连通;所述锅柄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道接口;所述锅柄内设有进水阀;所述锅柄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水阀开关的控制按钮;所述锅盖的固定部后侧连接有出水管道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分为第一活动节和第二活动节;所述固定部、第一活动节与第二活动节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节的外径小于固定部的内径,第一活动节可收纳在固定部内侧;所述第二活动节的外径小于第一活动节的内径,第二活动节可收纳在第一活动节内侧;所述固定部的前侧设有两个连接耳;所述第一活动节与第二活动节均与连接耳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节的前侧设有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接口设置在固定部靠近锅体一侧的边缘位置的中部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接口的内径为2-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柄与锅体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出水管道接口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第二过滤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炒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锅体上方的后部;所述活动部与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可收纳至固定部内侧或者从固定部内往前拉出并盖合在锅体上方;所述锅体的一侧连接有锅柄;所述锅柄为中空结构且与锅体内部连通;所述锅柄的另一端设有进水管道接口;所述锅柄内设有进水阀;所述锅柄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水阀开关的控制按钮;所述锅盖的固定部后侧连接有出水管道接口;锅盖与锅体一体式结构可以提高厨房空间的利用率,进水与排水的设置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来回走动的次数,便于使用,提高炒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满祥,陈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满祥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5/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