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地垫,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疲劳地垫。
背景技术:
1、抗疲劳地垫可以缓解脚部血液流通压力,减少身体疲劳。
2、目前抗疲劳地垫在工艺成本的限制下基本上采用表层皮革和聚氨酯发泡组合方式一体制成,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存在抗疲劳地垫的柔软性与回弹率呈非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导致功能,体验感较单一。同时,目前的抗疲劳地垫使用时的柔软舒适度较差,其抗疲劳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疲劳地垫,解决现有抗疲劳地垫存在的舒适性欠佳、抗疲劳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该地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上表层和聚氨酯发泡层,所述聚氨酯发泡层通过自发泡的方式与上表层粘结;所述上表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覆膜、低倍率发泡层和基布,所述低倍率发泡层通过自发泡的方式与覆膜粘结;所述聚氨酯发泡层与上表层之间粘结有防渗透膜;所述聚氨酯发泡层远离上表层的一面为平面且设有防滑凸纹。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提供的抗疲劳地垫中,在上表层中增加了低倍率发泡层,与聚氨酯发泡层结合,提升了地垫的回弹率;在地垫的聚氨酯层的底面形成了防滑纹路,可以增加防滑效果,提升地垫的防滑性能。
4、优选的,该地垫的上表层为波浪板结构,所述聚氨酯发泡层靠近上表层的一面为波浪面。
5、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整个地垫设置为一个波浪板的形状,既不会影响地垫清理,还能给使用者带来丰富的踩踏感,在非平面的地垫上踩踏,对于地垫的回弹性能的体验会非常明显,该结构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地垫的抗疲劳效果。
6、优选的,所述上表面的波浪纹的高度差为3-5mm。
7、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地垫的上表面的波浪纹的起伏较小,在保证柔软舒适和回弹的前提下,避免了地垫上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影响行走。
8、优选的,所述防渗透膜的厚度为0.5-1mm。
9、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防渗透膜的厚度选择在适宜的厚度,因为防渗透膜的回弹力较弱,防渗透膜的厚度过厚可能会影响地垫的踩踏舒适感,防渗透膜的厚度过薄可能会造成防渗透膜两侧的物质互相渗透,造成聚氨酯硬化,降低舒适感和使用寿命。
10、优选的,所述上表层的厚度为3-4mm。
11、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地垫中的上表层直接与脚部进行接触,但是地垫的防疲劳效果是上表层和聚氨酯发泡层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上表层不能过厚,否则会阻隔聚氨酯发泡层带来的稳定支撑和回弹的效果,同时上表层也不能过薄,否则当踩踏地垫时,脚部感受的舒适度是直接由聚氨酯发泡层带来得,地垫上表层的支撑效果会降低。
12、优选的,所述低倍率发泡层的厚度为2-3mm。
13、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表层的厚度主要是指其中的低倍率发泡层的厚度,低倍率发泡层采用聚氯乙烯发泡或聚氨酯发泡制备而成,具有防震、缓冲的优点,应用在地垫的上表层中需要其具有支撑和提供舒适度的作用,但是由于低倍率发泡层的硬度高于聚氨酯发泡层,所以低倍率发泡层不宜过厚,当低倍率发泡层过厚时,地垫的舒适度和回弹率会降低,当低倍率发泡层过薄时,地垫上表层的支撑效果和舒适度会降低。
14、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12-15mm。
15、通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聚氨酯发泡层与地面直接接触,主要起到支撑的效果,并且直接影响地垫的高度、外观和使用舒适度,所以聚氨酯发泡层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使用外观和舒适度,过薄会影响地垫的支撑性能。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将地垫设置为波浪板结构,提升了地垫的回弹体验感,通过上表层中低倍率发泡层的设计,地垫提升了舒适感和踩踏回弹率,提升了踩踏地垫的体验感;通过聚氨酯发泡层底面的防滑设计,提升了地垫的防滑性能。
1.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该地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粘结的上表层和聚氨酯发泡层(5),所述聚氨酯发泡层(5)通过自发泡的方式与上表层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该地垫的上表层为波浪板结构,所述聚氨酯发泡层(5)靠近上表层的一面为波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的波浪纹的高度差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透膜的厚度为0.5-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的厚度为3-4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倍率发泡层(2)的厚度为2-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层(5)的厚度为12-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