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涉及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一种电炖锅包括锅体、外锅和陶瓷内胆,外锅内设有发热管和隔板。隔板位于陶瓷内胆的下方,发热管位于隔板的下方,锅体的上端部和陶瓷内胆的上端部抵接,锅体的上端部对陶瓷内胆形成支撑,为了保证陶瓷内胆与锅体上端部之间形成有效支撑,有两种方法可实现,一种是在隔板和陶瓷内胆之间设置装配间隙,从而使得不同尺寸公差的内胆均能够有效支撑在锅体上端部上,但此时,由于隔板和发热管之间具有间隙,为此热量传递过程中,由发热管以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隔板,隔板再以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陶瓷内胆,加热效率较低;另一种是将隔板浮动设置,如此既能够保证隔板和陶瓷内胆直接接触,也能够保证陶瓷内胆与锅体上端部之间有效支撑,但是使隔板浮动设置,需要增加浮动机构,改进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炖锅的传热效率较低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包括锅体、安装在锅体内的传热外锅和置于所述传热外锅内的陶瓷内胆;
4、所述传热外锅的底部成型出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与所述传热外锅一体成型,所述陶瓷内胆与所述导热凸台抵接以使所述陶瓷内胆支撑在所述传热外锅的的底部,所述传热外锅的底部具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上方设有防护件,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导热凸台以及所述防护件之间都具有第一辐射间隙。
5、一体成型在传热外锅底部的导热凸台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对陶瓷内胆进行支撑,无需锅体的上端部对陶瓷内胆进行支撑,这样陶瓷内胆和导热凸台能够充分且紧密接触。发热管以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凸台,导热凸台再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陶瓷内胆,从而对陶瓷内胆进行加热。热传导的热量传递速度要大于热辐射的热量传递速度,本方案的发热管通过一次热辐射和一次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陶瓷内胆,相对于通过两次热辐射加热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率。导热凸台可以在制造传热外锅时一次冲压成型,避免设置浮动机构,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了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导热凸台一体成型于传热外锅的底部,导热凸台上未完全被陶瓷内胆吸收的热量,还会传递给传热外锅的其他部分,特别是传递传热外锅的侧壁,传热外锅的侧壁可对陶瓷内胆的侧壁进行加热,使得陶瓷内胆整体上受热更加均匀。
6、优选的,所述防护件上具有辐射通孔,以使所述发热管直接向所述陶瓷内胆辐射热量。防护件能够在陶瓷内胆取出时,避免用户直接接触发热管,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发热管的部分热量先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防护件,再由防护件将热量辐射给陶瓷内胆,辐射通孔的设置使得防护件对发热管能够起到防护的同时,减少防护件对发热管的热量传递的阻挡,让发热管通过辐射通孔直接对陶瓷内胆进行热辐射加热,从而避免由于热量集中于局部导致过热,降低冷热冲击下裂胆的风险。
7、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间隙包括所述陶瓷内胆和所述防护件之间的第一间隙,这样能够避免防护件受压变形,降低防护件的强度要求,也保证导热凸台和陶瓷内胆能够紧密接触,提高导热效率。在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陶瓷内胆与所述防护件接触。
8、优选的,所述陶瓷内胆的底部具有环形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环绕在所述导热凸台的外侧,所述防护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导热凸台的上表面。较低的防护件位置能够对支撑脚形成让位,陶瓷内胆具有支撑脚的位置较厚,导热凸台避开支撑脚与陶瓷内胆底部较薄的位置抵接,避免防护件从支撑脚位置向陶瓷内胆热传导,保证导热凸台能够更快地向陶瓷内胆内传导热量,提高对陶瓷内胆内食材的加热效率。
9、优选的,所述导热凸台和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孔,所述防护件上具有装配脚穿设在所述装配孔上,以使所述防护件固定在所述传热外锅上;防护件装配前,装配脚相对于防护件的柱体呈平直状,装配脚插入到装配孔后,弯折装配脚的端部,使得装配脚不能脱离装配孔,实现防护件的稳定安装。
10、或者,所述防护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传热外锅上。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导热凸台和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之间的第一沉槽,和/或位于所述导热凸台上的第二沉槽。将发热管设置在第一沉槽时,发热管通过导热凸台能够对陶瓷内胆底部的中部区域进行加热,发热管还可以向陶瓷内胆底部的外围区域进行热辐射加热,同时可以向陶瓷内胆的侧壁辐射热量,对陶瓷内胆形成更加立体的加热效果,加热更加均匀。在第二沉槽设置发热管可以提高导热凸台的受热效率,提高加热效率。
12、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沉槽的开口处的第一保护板和位于所述第二沉槽的开口处的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一体成型或者相互独立。一体结构的防护件可以提高防护件的加工和装配效率。
13、优选的,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上设有发热带,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和所述陶瓷内胆之间具有第二辐射间隙。本方案采用双驱加热的方式对陶瓷内胆进行加热,从加热空间位置上看,对陶瓷内胆进行立体加热,从而避免由于陶瓷材质导热性不佳所导致的食材温度不均的问题,陶瓷内胆立体加热后使得食材各处温度相对均匀,从而便于底部产生的气泡能够顺利上涌至液面处,提高沸腾效果。加热的均匀性得以提高,使得陶瓷内胆底部受热更为均匀,气泡的产生更多、分布更为均匀,上浮的强度更大,从而实现更好的沸腾效果。
14、优选的,所述锅体和所述传热外锅之间具有紧固件,以使所述传热外锅向下锁紧在所述锅体上。在取出陶瓷内胆过程中,避免传热外锅被带出,提高传热外锅安装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上套设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端抵接在所述导热凸台上,所述支撑管的下端抵接在所述锅体上。支撑管对导热凸台形成支撑,陶瓷内胆对导热凸台的压力可以通过支撑管传递至锅体的底部,提高导热凸台对陶瓷内胆支撑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发热管以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凸台,导热凸台再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陶瓷内胆,避免发热管通过两次热辐射对陶瓷内胆加热,有效提高加热效率,产生更多气泡,提升沸腾效果。
1.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包括锅体、安装在锅体内的传热外锅和置于所述传热外锅内的陶瓷内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上具有辐射通孔,以使所述发热管直接向所述陶瓷内胆辐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间隙包括所述陶瓷内胆和所述防护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或者所述陶瓷内胆与所述防护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胆的底部具有环形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环绕在所述导热凸台的外侧,所述防护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导热凸台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凸台和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孔,所述防护件上具有装配脚穿设在所述装配孔上,以使所述防护件固定在所述传热外锅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所述导热凸台和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之间的第一沉槽,和/或位于所述导热凸台上的第二沉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沉槽的开口处的第一保护板和位于所述第二沉槽的开口处的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一体成型或者相互独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上设有发热带,所述传热外锅的侧壁和所述陶瓷内胆之间具有第二辐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和所述传热外锅之间具有紧固件,以使所述传热外锅向下锁紧在所述锅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提高加热效率的电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上套设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端抵接在所述导热凸台上,所述支撑管的下端抵接在所述锅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