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组件、集尘装置、基站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1、清洁机器人的尘盒空间较小,难以存储大量的灰尘垃圾,需要用户经常倾倒垃圾。为了降低用户倾倒灰尘垃圾的频率,清洁机器人通常搭配集尘基站使用,在清洁机器人的尘盒收集到一定量的灰尘垃圾后,清洁机器人可以回到基站,基站能够将尘盒内的灰尘垃圾吸入基站的集尘结构内,使清洁机器人能够继续工作。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基站在对清洁机器人的尘盒内的灰尘垃圾进行收集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组件、集尘装置、基站及清洁系统,旨在降低了在集尘装置集尘时对外输出的噪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3、壳体结构;
4、风机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结构内,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风机模块配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用于与基站的集尘组件连通;
5、降噪结构,设于所述风道外。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
7、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8、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间隔设置;
9、第一减振机构,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一减振机构包括:
11、第一减振件,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2、第二减振件,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与所述第一减振件沿所述动力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13、及/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mm,20mm]。
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降噪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外的隔音腔,所述第一减振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减振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减振机构配合形成密封的所述隔音腔;
15、及/或,沿所述动力组件的轴向,所述第一减振件靠近所述风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减振件靠近所述风机模块的第二端。
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隔音腔的腔壁包裹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模块;或者,
17、所述隔音腔内设有第一吸音体;或者,所述隔音腔内空置。
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19、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20、第二减振机构,设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和排风口的至少一者处,所述第二减振机构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风机模块之间。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二减振机构包括:
22、第三减振件,设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处,且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所述第三减振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三减振件和所述壳体结构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连通;
23、第四减振件,设于所述风机模块的排风口处,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风机模块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结构和所述第四减振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排风口连通。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三减振件形成有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入口为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连通;
25、所述第四减振件形成有第二中空通道,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模块穿设所述第二中空通道,所述风机模块的排风口和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连通。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三减振件,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动力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三减振件包括:
28、第一减振段,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减振段外,所述第一减振段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处密封连接;
29、第二减振段,与所述第一减振段上远离所述风机模块的排风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振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用于与所述集尘组件密封连接。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二减振段包括用于设于所述壳体结构外壁与所述集尘组件之间的减振子段,所述减振子段的长度范围为[2mm,10cm];
31、及/或,所述减振子段的厚度t大于或等于2mm。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降噪结构包括:
33、第二吸音体,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风机模块之间。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第二吸音体包裹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模块。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组件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结构的隔音腔;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
36、第二吸音体,沿所述动力组件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风机模块之间,所述隔音腔的腔壁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第二吸音体外。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尘装置,包括:
38、集尘组件,以及
39、如上所述的动力组件,所述风道与所述集尘组件连通。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41、基站本体;以及
42、如上所述的集尘装置,与所述基站本体连接。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44、清洁机器人;以及
45、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基站能够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组件、集尘装置、基站及清洁系统,在风机模块外设置降噪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风机模块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向外传播,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另外,由于降噪结构设于风道外,因而,降噪结构不会阻挡风道,能够实现低流阻降噪,有效降低了风机模块所需的工作功率,风机模块的工作功率的降低也相应降低了源头的噪声,有效提高了整体降噪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节能环保。
4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1.一种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外的隔音腔,所述第一减振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减振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减振机构配合形成密封的所述隔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腔的腔壁包裹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模块;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振件形成有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入口为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入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三减振件,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动力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振件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段包括用于设于所述壳体结构外壁与所述集尘组件之间的减振子段,所述减振子段的长度范围为[2mm,1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降噪结构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音体包裹至少部分所述风机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风机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结构的隔音腔;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
15.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17.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