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铸铁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9813发布日期:2024-11-19 13:3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铸铁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烹饪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铸铁锅。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有各种铁锅,有钢板拉伸成型加工的熟铁锅,也有一体铸造成型的生铁锅(以下统一称为“铸铁锅”)。铁锅是中国最传统的烹饪器具,尤其是铸铁锅,可以做出各种造型和尺寸,一直是高端炊具尤其是炖煮类炊具的开发方向。

2、作为炊具,其中导热均匀性和储热特性是决定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所以炊具材料的导热系数、比重和比热容这三个基本参数决定了它的使用性能。钢板的导热系数80w/(m.k),铸铁的导热系数54.5w/(m.k),纯铜的导热系数376.8w/(m.k),黄铜的导热系数92.1w/(m.k),纯铝的导热系数217.7w/(m.k),铝合金的导热系数121-151w/(m.k);灰铸铁的比重7.2-7.35kg/cm3,低碳钢的比重7.85kg/cm3,铜(纯铜)的比重8.96kg/cm3,黄铜的比重8.5-8.8kg/cm3,铝及铝合金比重2.73kg/cm3;铸铁的比热容460-510j/(kg.℃),铜的比热容390j/(kg.℃),黄铜的比热容370-373j/(kg.℃),铝的比热容880j/(kg.℃)。另外,炊具在加热过程,温度升高时所储的热量与炊具材料的比热容及重量成正比,从以上材料的参数分析,如果能把铁和铝或铁和铜进行复合使用,就能得到性能较好的炊具。

3、铸铁锅更适合做炖锅类炊具,但受铸铁炊具成型方法的限制,很难与其他材料复合成型。铸铁锅还有一个重要缺陷,就是铁质材料容易生锈。市场上的铸铁锅通常采用喷涂搪瓷层的方法进行防锈,为了保证其防锈效果,搪瓷层的厚度都在50微米以上,但搪瓷层存在导热性能差、容易崩瓷等缺陷。

4、目前,也有在铸铁锅表面覆盖复合氧化膜,但复合氧化膜的耐高温不变色性能不足;复合氧化膜的生成机理决定了膜层结构内致密外疏松,外面疏松层不能满足炊具的耐磨要求。

5、此外,现有铸铁锅的耐腐蚀性不能满足长时间的炖煮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热均匀并具有防锈、耐腐蚀、耐磨、耐高温不变色的复合铸铁锅,尤其是炖煮类的铸铁锅,以解决现有铸铁锅导热不均匀、容易生锈等不足,并进一步提高其储热特性及表面抗粘性能。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热均匀的复合铸铁锅具,其包括铸铁-铜-铁的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和包覆在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内外表面上的防护抗粘膜层;

3、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包括铸铁内锅、在铸铁内锅全部或局部外表面上形成的铜导热层和至少覆盖铜导热层的铁覆盖层。

4、铜导热层中的铜导热和储热性能均很优秀,解决铸铁锅导热不均匀的缺陷;利用铁覆盖层覆盖铜导热层,避免铜的大面积裸露,从而有效避免铜的表面被氧化,也有利于防护抗粘膜层的形成;利用防护抗粘膜层,有效地解决铸铁锅的防锈性能不足和杂质含量等卫生安全问题,所述的防护抗粘膜层还具有耐高温不变色、耐磨、物理不粘等特性。

5、进一步地,所述铜导热层的厚度为0.05-2.0mm,优选为0.2-0.5mm。

6、进一步地,所述铁覆盖层的厚度为0.1-0.5mm,优选为0.1-0.3mm。

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抗粘膜层的厚度为10-60微米。

8、进一步地,所述铜导热层和铁覆盖层的孔隙率均小于3%,使导热层致密,可减小铜导热层和铁覆盖层的脆性和内部应力,可以形成较厚的导热层,使铸铁锅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9、进一步地,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开有定位槽,所述的铜导热层嵌在定位槽中且铜导热层的顶部与定位槽的顶部齐平;所述的铁覆盖层覆盖在铜导热层上以及锅口除外的其它铸铁内锅外表面上,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铁覆盖层。此结构的铸铁锅主要适用于煎和炖煮。

10、进一步地,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及与其连续的部分侧壁上开有定位槽,所述的铜导热层嵌在定位槽中且铜导热层的顶部与定位槽的顶部齐平,所述的铁覆盖层覆盖在铜导热层上以及铸铁内锅的全部外表面上。此结构的铸铁锅主要适用于炒。

11、进一步地,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开有一定位槽;所述铜导热层的一部分置于定位槽中,其余部分覆盖在铸铁内锅底部与侧壁的弧形过渡处;所述的铁覆盖层仅覆盖在铜导热层上。此结构的铸铁锅也主要适用于煎和炖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铜导热层导热均匀、储热性能也很好,铜导热层的内应力小,所以其厚度可以根据锅具的设计和使用要求,选用0.05-2.0mm等厚或不等厚;本实用新型的铁覆盖层,由于铁覆盖层孔隙率小,虽然厚度较薄,但它与铸铁内锅一起能适合长时间浸入酸性成膜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得到防护抗粘膜层,最终能得到导热均匀的复合铸铁锅具;防护抗粘膜层使复合铸铁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不变色性、耐腐蚀性和无涂层物理不粘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铸铁-铜-铁的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和包覆在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内外表面上的防护抗粘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热层的厚度为0.05-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热层的厚度为0.2-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覆盖层的厚度为0.1-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覆盖层的厚度为0.1-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抗粘膜层的厚度为10-6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热层和铁覆盖层的孔隙率均小于3%。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开有定位槽,所述的铜导热层嵌在定位槽中且铜导热层的顶部与定位槽的顶部齐平;所述的铁覆盖层覆盖在铜导热层上以及锅口除外的其它铸铁内锅外表面上,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铁覆盖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及与其连续的部分侧壁上开有定位槽,所述的铜导热层嵌在定位槽中且铜导热层的顶部与定位槽的顶部齐平,所述的铁覆盖层覆盖在铜导热层上以及铸铁内锅的全部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内锅外表面的底部开有一定位槽;所述铜导热层的一部分置于定位槽中,其余部分覆盖在铸铁内锅底部与侧壁的弧形过渡处;所述的铁覆盖层仅覆盖在铜导热层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铸铁锅具。本技术的复合铸铁锅具包括铸铁‑铜‑铁的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和包覆在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内外表面上的防护抗粘膜层;所述的复合铸铁锅具基材包括铸铁内锅、在铸铁内锅全部或局部外表面上形成的铜导热层和至少覆盖铜导热层的铁覆盖层。本技术的复合铸铁锅具,解决了单层铸铁锅导热不均匀的缺陷,同时有效地解决了铸铁锅的防锈和抗粘性能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荣太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