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1458发布日期:2025-02-21 16:3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烹饪器具包括内锅01、容置内锅的外锅02、以及设于外锅02外侧的外壳03,外壳03上设有外进风口和外出风口,外锅的侧壁设有与外进风口对应的内进风口以及与外出风口对应的内出风口,外界的冷风可经外进风口和内进风口进入外锅与内锅之间,冷风与内锅进行热交换后吸热后,从内出风口和外出风口排出,以实现对内锅的降温,保证水润膜技术效果。现有外锅02在内进风口和内出风口处还设有使风通过的防护架04,防护架04可以防止爬虫等异物进入外锅内,现有防护架04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在外锅的侧壁上,外锅的侧壁上设有沉孔020,如图1和2所示,由于两侧螺钉锁紧方向平行设置,因此导致外锅02上的沉孔020为较大的椭圆锥形,冲压时沉孔020尺寸不良率高;同时螺钉锁紧时,椭圆锥沉孔导向差,锁螺钉容易歪斜导致超出外锅的内侧面,不仅影响装配效率,还影响美观并且干涉内锅取放。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不仅能够提高沉孔的冲压成型良品率,还能提高紧固件的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容置所述内锅的外锅、以及设于所述外锅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通风口,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内通风口以及覆盖所述内通风口的并使风通过的防护架,所述外锅与外壳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外通风口、防护架和内通风口流向内锅的风扇,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向外凹陷的沉孔,所述沉孔的中心线沿着外锅的径向延伸,紧固件贯穿沉孔与防护架锁紧固定。

4、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沉孔为圆锥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钉。

5、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沉孔为柱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平头螺钉。

6、在上述烹饪器具中,两个所述沉孔对称设于所述内通风口的两侧,两个所述沉孔沿着外锅的周向间隔分布。

7、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防护架设有定位槽,所述沉孔的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8、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紧固件位于外锅内侧的部分位于所述沉孔内。

9、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两个所述外通风口,其中一个外通风口形成外进风口,另一个形成外出风口,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两个所述内通风口,两个所述内通风口分别与两个外通风口对应,所述风扇安装在至少其中一个防护架上。

10、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风扇安装在对应外进风口处的防护架上,所述防护架与外锅的侧壁之间还设有进风网,所述进风网覆盖所述内通风口,紧固件贯穿沉孔和进风网与所述防护架锁紧固定。

11、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风扇通过减震垫固定在所述防护架上,所述减震垫和防护架二者之一设有固定柱,二者之另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贯穿固定孔并固定。

12、在上述烹饪器具中,两个所述内通风口设于外锅的相对两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外锅的侧壁设有向外凹陷的沉孔,沉孔的中心线沿着外锅的径向延伸,紧固件贯穿沉孔与防护架锁紧固定。如此设计,可使沉孔与紧固件的头部适配的部分为标准圆形,由此使得冲压的沉孔更小,冲压成型时走料均匀,加工成型简单,且产品良率高;此外,在紧固件锁紧时,还能提升沉孔对紧固件头部的导向效果和稳定性,使紧固件连接时不易歪斜,装配效率高的同时也保证外观美观。

15、2、沉孔为圆锥形沉孔,紧固件为沉头螺钉。如此设计,可提高沉孔与沉头螺钉的契合度,以此提高对紧固件的导向效果,提高装配效率;此外,还可降低沉孔的冲压加工难度,以进一步提高良品率。

16、3、两个沉孔对称设于内通风口的两侧,两个沉孔沿着外锅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设计,既能提高对防护架的连接可靠性,又能为紧固件的装配提供操作空间,以降低紧固件的组装难度。

17、4、防护架设有定位槽,沉孔的壁部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内。如此设计,能够通过沉孔的壁部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对防护架的预定位,以方便后续紧固件与防护架的锁紧,从而降低了防护架的组装难度。

18、5、紧固件位于外锅内侧的部分位于沉孔内。如此设计,能够避免紧固件超出外锅的内周面而与内锅发生干涉导致内锅无法放置在外锅中,同时这样设计,也提升了外锅内周侧的外观。

19、6、外壳上设有两个外通风口,其中一个外通风口形成外进风口,另一个形成外出风口,外锅的侧壁设有两个内通风口,两个内通风口分别与两个外通风口对应,风扇安装在至少其中一个防护架上。如此设计,能够使防护架为风扇提供安装位,无需在外锅或者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安装位来固定风扇,由此简化了外锅和外壳的结构难度。

20、7、风扇安装在对应外进风口处的防护架上,防护架与外锅的侧壁之间还设有进风网,进风网覆盖内通风口,紧固件贯穿沉孔和进风网与防护架锁紧固定。如此设计,可通过进风网阻挡异物进入,此时可将防护架上的过风孔设置的较大一些,以便于风扇排出的风快速通过防护架流向进风网,进而提高降温效率。

21、8、风扇通过减震垫固定在防护架上,减震垫和防护架二者之一设有固定柱,二者之另一设有固定孔,固定柱贯穿固定孔并固定。如此设计,避免了风扇与防护架之间产生任何硬性接触,在风扇工作时风扇的振动会被减震垫吸收,由此防止了风扇的振动传递到防护架上,也就避免了防护架产生共振,从而大大减少了噪音;此外,减震垫和防护架通过固定柱与固定孔配合实现两者连接固定的方式,既省去了螺钉固定,降低了减震垫与防护架的组装难度,又保证了减震垫与防护架的连接牢固性,进而防止了减震垫从防护架上脱落。

22、9、两个内通风口设于外锅的相对两侧。如此设计,能够延长风在外锅与内锅之间的流动路径,以提高对内锅的散热效果。

23、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容置所述内锅的外锅、以及设于所述外锅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通风口,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内通风口以及覆盖所述内通风口的并使风通过的防护架,所述外锅与外壳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外通风口、防护架和内通风口流向内锅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向外凹陷的沉孔,所述沉孔的中心线沿着外锅的径向延伸,紧固件贯穿沉孔与防护架锁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为圆锥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为柱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平头螺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沉孔对称设于所述内通风口的两侧,两个所述沉孔沿着外锅的周向间隔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设有定位槽,所述沉孔的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位于外锅内侧的部分位于所述沉孔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两个所述外通风口,其中一个外通风口形成外进风口,另一个形成外出风口,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两个所述内通风口,两个所述内通风口分别与两个外通风口对应,所述风扇安装在至少其中一个防护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在对应外进风口处的防护架上,所述防护架与外锅的侧壁之间还设有进风网,所述进风网覆盖所述内通风口,紧固件贯穿沉孔和进风网与所述防护架锁紧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通过减震垫固定在所述防护架上,所述减震垫和防护架二者之一设有固定柱,二者之另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贯穿固定孔并固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通风口设于外锅的相对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内锅、容置所述内锅的外锅、以及设于所述外锅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通风口,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内通风口以及覆盖所述内通风口的并使风通过的防护架,所述外锅与外壳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外通风口、防护架和内通风口流向内锅的风扇,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向外凹陷的沉孔,所述沉孔的中心线沿着外锅的径向延伸,紧固件贯穿沉孔与防护架锁紧固定。本技术的烹饪器具,不仅能够提高沉孔的冲压成型良品率,还能提高紧固件的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廖仁伟,贾云鹏,邹凌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16
技术公布日:2025/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