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14121发布日期:2025-03-25 19:1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门框,特别是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


背景技术:

1、现代家庭内的卧室、书房的门一般都是木门,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门的质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严,其中静音功能是考量房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的木门都是在门框上设置一道塑料档条,主要来缓冲关门时的撞击以及产生的声音,也具有静音隔音的效果,但是,这些橡胶条容易老化,并且只设置了一道,时间长了之后,缓冲减震、静音隔音效果大打折扣;并且还有的橡胶条只是粘在门框上,一旦脱落,后期维护换新都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木门门框静音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

2、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包括

3、外框,

4、内置在外框内侧的第一闭合框,所述第一闭合框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一隔断槽;

5、内置在第一闭合框内侧的第二闭合框,所述第二闭合框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二隔断槽。

6、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包括外框主体,所述外框主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外框主体的后侧之间形成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闭合框固定在第一连接腔中。

7、进一步的,所述外框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闭合框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前端右侧一体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一连接腔中。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断槽位于第一主体的前端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闭合框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嵌合设置在第二连接腔中;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右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嵌合设置在第一连接腔中且与第一突出部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断槽位于第二主体的前端左侧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的后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在现有的门框上增设两个闭合框,结合闭合框上设置的隔断槽,当门扇关闭时,此时门扇与门框的接触位形成多重的卡扣嵌合方式,增强了整个门体的隔音功能。

15、通过对外框、第一闭合框和第二闭合框进行结构优化,采用交错嵌合固定的方式,保证了门框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包括外框主体(100),所述外框主体(100)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段(102);所述第一延伸段(102)与外框主体(100)的后侧之间形成第一连接腔(101);所述第一闭合框(2)固定在第一连接腔(1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框(2)包括第一主体(200),所述第一主体(200)的前端右侧一体设置有第一突出部(201);所述第一突出部(201)位于第一连接腔(1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槽(21)位于第一主体(200)的前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闭合框(3)包括第二主体(300),所述第二主体(300)的前端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腔(301);所述第二主体(300)部分嵌合设置在第二连接腔(301)中;所述第二主体(300)的前端右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302),所述第二突出部(302)嵌合设置在第一连接腔(101)中且与第一突出部(20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槽(31)位于第二主体(300)的前端左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300)的后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静音门框结构,包括外框,内置在外框内侧的第一闭合框,所述第一闭合框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一隔断槽;内置在第一闭合框内侧的第二闭合框,所述第二闭合框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二隔断槽。通过在现有的门框上增设两个闭合框,结合闭合框上设置的隔断槽,当门扇关闭时,此时门扇与门框的接触位形成多重的卡扣嵌合方式,增强了整个门体的隔音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蔡兴明,蔡佳成,蔡明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江德宝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9
技术公布日:2025/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