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3656发布日期:2025-04-18 16:07阅读:4来源:国知局
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清扫设备如清洁机器人等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家务打扫的精力,并且,随着自动清洁设备的快速发展,同时具有扫地以及拖地功能的清洁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用户选择,在具有扫拖功能的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清洁机器人的水箱为拖擦件供水,当水箱内的水消耗殆尽时,需要向水箱内及时补水。但相关技术中,在向清洁机器人的水箱补水后,补水管路中残留的液体向外泄露将污染基站周围的区域并导致泄露部分的液体被浪费。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可以避免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分离后、供液管内残留的清洁液通过供液管远离供液箱的一端流出造成浪费或污染周边环境。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基站,包括供液箱、供液管以及功能组件,所述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箱连接,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供液管;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可分离地配合且包括储液箱;其中,在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配合时,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箱可分离地连接,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适于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所述功能组件被配置成,在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用于控制所述供液箱停止向所述供液管供液且控制所述供液管内的清洁液流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供液箱中的至少一个内。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通过功能组件可以在储液箱内的液位到达预设液位时,控制供液管内的清洁液流入储液箱和供液箱中的至少一个内,可以避免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分离后、供液管内残留的清洁液通过供液管远离供液箱的一端流出造成浪费或污染周边环境,同时可以避免供液管内残留的液体形成虹吸效应,从而可以避免供液管在虹吸效应下将供液箱内的清洁液源源不断地排出造成的浪费。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清洁设备对应的对接头,所述对接头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供液箱的底面。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系统具有补液模式和排放残液模式;在所述补液模式下,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配合,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且所述功能组件不工作;在所述排放残液模式下,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配合,所述功能组件工作。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液箱内,在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配合时,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液位传感器之间电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泵体与所述供液管连接,所述第一泵体被配置成在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达到所述预设液位时,所述第一泵体向所述供液管内输送气体,以使得所述供液箱停止向所述供液管供液且使得供液管内的清洁液流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供液箱中的至少一个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液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段的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以及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均具有夹角,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与所述供液箱连通,所述第三管段的下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清洁设备对应的对接头,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三管段的上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段沿直线延伸或形成为朝向上弯曲的弧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管段包括竖直段和对接段,所述竖直段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竖直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对接段与所述竖直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对接段具有所述对接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供液箱与所述第三管段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供液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下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其中,在所述排放残液模式下,所述输送泵不工作;或者,在所述排放残液模式下,所述输送泵工作且所述输送泵的运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泵体的运行功率。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洁基站包括清洗组件以及清洗槽,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与所述供液箱连接,以用于将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输送至所述清洗槽内。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泵体为同一泵体,所述清洁系统具有清洗模式;其中,在所述清洗模式下,所述第一泵体正转;在所述排放残液模式下,所述第一泵体反转。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清洁设备对应的对接头,所述对接头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供液箱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具有补液模式和排放残液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液箱内,在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清洁基站配合时,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液位传感器之间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泵体与所述供液管连接,所述第一泵体被配置成在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位达到所述预设液位时,所述第一泵体向所述供液管内输送气体,以使得所述供液箱停止向所述供液管供液且使得供液管内的清洁液流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供液箱中的至少一个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段的至少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以及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均具有夹角,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与所述供液箱连通,所述第三管段的下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清洁设备对应的对接头,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三管段的上端均连接,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沿直线延伸或形成为朝向上弯曲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包括竖直段和对接段,所述竖直段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竖直段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对接段与所述竖直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对接段具有所述对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供液箱与所述第三管段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供液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泵体的下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驱动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通过所述供液管输送至所述储液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包括清洗组件以及清洗槽,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与所述供液箱连接,以用于将所述供液箱内的清洁液输送至所述清洗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泵体为同一泵体,所述清洁系统具有清洗模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基站和清洁设备,清洁基站包括供液箱、供液管以及功能组件,供液管的一端与供液箱连接,功能组件设于供液管,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可分离地配合且包括储液箱;其中,在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配合时,供液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箱可分离地连接,供液箱内的清洁液适于通过供液管输送至储液箱内,功能组件被配置成,在储液箱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用于控制供液箱停止向供液管供液且控制供液管内的清洁液流入储液箱和供液箱中的至少一个内。根据本技术的清洁系统,可以避免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分离后、供液管内残留的清洁液通过供液管远离供液箱的一端流出造成浪费或污染周边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强,杜雨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17
技术公布日:2025/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