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床架,尤其涉及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1、在一些床架中,通常设有一些顶出机构,用于顶升用户的躯干例如背部或者腰部,以使得用户能够以一个较为舒适的姿态躺在床上。
2、目前,现有的顶出机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气缸沿竖直方向直接顶升床板,此种方式使气缸完全承受用户的重量,气缸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损坏,另外一种是采用传动机构,利于传动机构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减小气缸受到的压力,但是,目前的传动机构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顶出机构,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顶出机构,包括:
4、安装组件,设有第一限位部;
5、驱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
6、顶出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
7、第一支撑件,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顶出组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滑动;
8、第二支撑件,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9、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转动连接,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顶出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组件。
10、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安装台以及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根部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根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台;
11、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板、第三安装台以及第四安装台,所述第三安装台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安装台;
12、所述第一安装台和所述第三安装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位置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位置的另一侧。
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台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台均位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顶出组件的一侧。
14、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贯穿所述避让槽。
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安装于所述顶出板面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16、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正对所述避让槽,当所述顶出板靠向所述安装板时,所述第三安装台和所述第四安装台能够插入所述避让槽。
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设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为一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穿过。
18、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示第一支撑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根部段、过渡段以及顶部段,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侧,两个所述根部段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所述顶部段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两个所述过渡段之间的距离。
19、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根部段平行设置,和/或,两个所述顶部段平行设置。
20、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同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中,所述根部段和所述顶部段位于同一延长线上。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出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驱动件、顶出组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安装组件设有第一限位部;驱动件转动安装于安装组件;顶出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限位部和顶出组件,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限位部与安装组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第二支撑件能够在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交叉转动连接,利用第一限位部对第一支撑件的根部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利用第二限位部对第二支撑件的顶部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当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件的根部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支撑件的根部时,顶出组件远离安装组件,顶出组件实现顶出动作,当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件的根部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根部时,顶出组件靠近安装组件,顶出组件实现缩回动作。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机构在结构上得到优化,布局简易,成本低。
1.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包括安装板(11)、第一安装台(12)以及第二安装台(13),所述第一安装台(12)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21),所述第一导向槽(121)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驱动件(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4)的根部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5)的根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台(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所述第一安装台(12)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台(13)均位于所述安装板(11)背离所述顶出组件(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开设有避让槽(111),所述第一支撑件(4)和所述第二支撑件(5)贯穿所述避让槽(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台(32)和所述第四安装台(33)安装于所述顶出板(31)面向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台(32)和所述第四安装台(33)正对所述避让槽(111),当所述顶出板(31)靠向所述安装板(11)时,所述第三安装台(32)和所述第四安装台(33)能够插入所述避让槽(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4)设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5)设为一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4)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5)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4)之间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示第一支撑件(4)包括依次设置的根部段(41)、过渡段(42)以及顶部段(43),两个所述过渡段(42)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5)的两侧,两个所述根部段(41)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所述顶部段(43)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两个所述过渡段(42)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根部段(41)平行设置,和/或,两个所述顶部段(43)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4)中,所述根部段(41)和所述顶部段(43)位于同一延长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