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摺叠收合的幼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84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摺叠收合的幼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的幼儿座椅,尤其涉及一种背负式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折叠收合的幼儿座椅。
已知的幼儿座椅种类虽多,但其功能皆不尽理想,其设计上着重于单一功能的解决,而未能博征广引的考虑到其所连带的问题,因此,其使用场合亦受到限制,如用于室内的座椅,便不适宜携带到郊外及车上使用,因其设计的结构皆缺乏考虑到将其移到室外使用的携带简易性,其体积较大也较重,而使用于室外较多的背负式幼儿座椅则又缺乏对背负幼儿是否感觉舒适与背负者是否方便背负的考虑,故至今市场仍缺乏一可兼作室内、外或郊外背负式的较佳幼儿座椅。
因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缺乏精心设计,旨在设计出具有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摺叠收合的幼儿座椅,因其具有背负性,使用者可作较长途的背负幼儿用,或锁定于车座上,同时亦考虑到被背负幼儿是否具舒适感,因而设计出具有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的靠背,同时为考虑其于家居生活中的使用性,而增设一组底盘摇杆架及活动弹簧卡榫,使本实用新型除可兼具摇椅与一般座椅之功能外,还可掏出座垫体清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架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头套。
图5为本实用新型塑胶脚踏板详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呈摇椅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呈一般座椅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形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置固于车座上的形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背负形态示意图。
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如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分解图,系由一“∏”型背靠支架1,一“∏”型座椅支架2、双“ ”型主支杆3、“∏”型固定架4、一“∏”型底盘摇杆架5、两组接头套6、两片调节板7、一塑胶成型脚踏板8、护佩带9等主要元件所组成,其中“∏”型背靠支架1的两开口管端,由下往上依序钻设一铆孔10、一长方孔11、铆孔12及铆设一横杆13,其中长方孔11与圆孔12间的管内设一自由长度不小于该间距长的压缩弹簧14;“∏”型座垫支架2,其开口端两管体适当长度呈向上倾斜,同时该两管内各卡设一呈“V”字型的簧片卡榫20,并使卡榫20两金属片上一前一后的突出锥体201、202穿出管体;“ ”型主支杆3,其由上端向下依序钻设一铆孔30、长方孔31及两铆孔32、33,其中铆孔30与长方孔31间的管内设一自由长度不小于此间距的压缩弹簧34,并在管体上端套合一伸缩套35,该伸缩套35为上方型与圆柱体结合成,其中圆柱体上钻设一铆孔351;“∏”型固定架4,其封口端稍上倾斜,开口端两管体则各铆设一呈“H”型的接管套40,并在该接管套40两上板钻设一铆孔401;“∏”型底盘摇杆架5,其两侧管体上适当位置处凸设一阻挡块50,由其开口端的两管体钻设铆孔51铆固于脚踏板8上;接头套6,其形状为一中空扇形壳体60侧凸设一管柱体61,配合“∏”型座垫支架2突出管体的突出锥体201、202位置,在其管柱体61左右两侧前后方钻设圆孔610、611,同时在其中空扇形体底面两板片上开设一凹槽601,垂直凹槽601上方则钻有一铆孔602;调节板7,其形状略呈“△”状,其中两角上钻有铆孔70,71,另一角则由板中央处开设一弧状长孔72;塑胶成型脚踏板8,系由一弧状板80前后结合一略呈“δ”型81一体成型(请参阅图5所示),其中“δ”型81的圆管部分下后方开设一方槽811,及上下凸设一扣环812,于其上下扣环812之间设有两凸块813;配合该两凸块813位置,在其护佩带9前后端相对位置处各开设两圆孔90;组合时,配合图2详细说明首先将“ ”型主支杆3与塑胶脚踏板8铆接后,再由H型接管套40含合“ ”型主支杆3的铆孔33部位铆合,再利用铆梢100穿过“ ”型主支杆3的铆孔32、套管200、调节板7的铆孔71及“∏”型背靠支架1的铆孔12,将上述四者铆接,再将压缩弹簧34、14分别置入“ ”型主支杆3与“∏”型背靠支架1管内,同时将伸缩套35与压缩用横杆300分别套入“ ”型主支杆3管上利用铆梢100穿过铆孔351与长方孔31铆合,及穿过调节板7的弧状长孔72与“∏”型背靠支架1的长方孔11铆合后,再利用铆梢将“ ”型主支架3、调节板7及“∏”型背靠支架1三者铆合,另将伸缩套35压下露出预设铆孔30之管体,利用铆梢100将其与接头套6铆接,最后将“∏”型座垫支架2插入接头套6的圆孔中,使突出其管体的突出锥体201、202分别卡入圆孔610、611中(如图4所示)即告完成。
至于穿合坐垫体(A)的形态,请参阅图3所示,坐垫体(A)由透气性良好的布料缝制成恰合上述架构的形状、空间大小,其中前方缝设双背负用肩带(A1),该肩带(A1)内包层海绵(A2),同时于其背靠部分及坐垫部分皆在内包层海绵而使该部突出,使坐于其中的幼儿有舒适感,又为了幼儿安全,则在背靠下缝设腰带(A3),藉由扣具得以轻易操作使用;当欲套合或掏出时,先将接头套6上的突出锥体201、202同时压下,顺沿孔向朝前将“∏”型座垫支架2抽出,再在其管上穿上海绵管A4,再将其穿入坐垫体A之管套A5内,背靠套则套合在“∏”型背靠支架1上,此后,当将穿妥坐垫体A的“∏”型座垫支架2插入卡合于接头6内时,再将坐垫后表面上缝设的固定带A6系合“ ”型主支架3上面将坐垫体A固定,至此,本实用新型即告完成,若欲掏出坐垫体A清洗时,则先压出“∏”型座垫支架2后,再以上述相反步骤进行即可达成。
至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请参阅图6至8,在平时的形态,如图6所示,藉由“∏”型底盘摇杆架5可当摇椅,又可藉由扳拉设在“∏”型背靠支架1上的压缩用横杆300向上移动,并同时利用姆指扣住横杆13朝后方移动,进而迫使横杆300沿调节板7的弧形长孔72一端滑行至另一端,以达成调节背靠仰俯角度的目的(如虚线所示),若欲使座椅不摇动时,可卸下“∏”型底盘摇杆架5即可达成(如图7所示),又若为携带或收藏之便,可将“∏”型固定架4朝内扳移,同时将背靠架扳回原位,利用双手压下双边的伸缩套35,使其脱离接头套6的凹槽601,同时使其沿扇弧缘朝“∏”型座垫支架2方向移摆,(如图4中虚线所示),再将“∏”型底盘摇杆架5朝上述构架收合(如图8所示),以达成收合便利携带或收藏的目的。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请参阅图9、10所示,如
图10所示,即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背负式示意图,收合“H”型固定支架4及“∏”型底盘摇杆架5(或折去),利用双肩穿过肩带A1,则脚踏板8自然下垂,但由于其前方之护佩带9,使得不致因其碰及背负者而令背负者感到不适;此外,亦可在“ ”型主支架3上穿置一管套B,该管套B上设一槽沟B1及两铆孔B2,藉由车上的安全带C穿过其槽沟B1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车座上(如图9所示),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增加一项功能。
综上结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结构功能,皆可因使用场所及满足幼儿的习性(坐、卧、摇、背负)而做最适当的调整,而于包装、收藏、运输时更能提高其单位容积量,不仅能提高幼儿座椅产品的多元化,更能促使家长们于居家或外出时,能顺手带上哺育幼儿,又因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方式、制造上、骨架均由柔软性海绵包覆,既确保幼儿的安全,又容易折装、清洗,故本实用新型对于生产者及消费者而言,均较以往更具实用性与经济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摺叠收合的幼儿座椅,其特征在于其构造包括一“冂”型背靠支架,于其开口两管体上各开设两铆孔、一长方孔及铆设一横杆,并于其长方孔与一铆孔间设一自由长度不小于此间距的压缩弹簧;一组“ ”型主支架,在其上端适当位置各开设三个铆孔及一长方孔,并于该长方孔与下方铆孔间设一自由长度不小于此间距的压缩弹簧,藉由长方孔处穿合并铆合一端方的伸缩套,另藉由主支架下端的铆孔将其铆合在一由塑胶成型的脚踏板的圆管体中;一塑胶成型脚踏板,乃由一圆弧板两端固结呈δ型体所构成,其中在δ型体上下各设一扣环,并于圆管部分下后方开设铆槽,藉由该铆槽得以铆合一“冂”型底盘摇杆架;一“冂”型底盘摇杆架,其除具弧状外,并在其左右两管体的适当位置上各设一阻挡块;一“冂”型固定支架,其封口端部略具倾斜,而于其开口端的两管体上各铆设一略呈“H”型的接管套,藉由该接管套得以对合上述“”型主支架上方的第3铆孔并铆合其上;双调节板,其形状系呈“△”状,在其两角处各钻设一铆孔,将其设置于上述“冂”型背靠支架及“ ”型主支架之间,使该两铆孔分别对合上述“冂”型背靠支架上第一、二铆孔及“ ”型主支架上的第二、三铆孔,利用两根铆梢将上述三者铆合之,同时利用一扳拉用的横杆穿置于其圆弧孔及“冂”型背靠支架上的长方孔中;两组接头套,其形状系为中空扇形凸设一圆管,在其中空扇形底面开设一方槽孔,吻合伸缩套的方头,并将“ ”型主支架铆合在其中,而一圆管左右面的前后上各钻设一圆孔;一“冂”型座垫支架,其开口端的两管体除具适当倾斜度外,在其两管体内并卡合一呈“V”字型的簧片卡榫,使该卡榫上的两突出锥体穿出管体,藉由两突出锥体而将其卡固在上述两组接头套上;坐垫体,乃依构架空间而成形,在其前边缝设两背负用的双肩带,而背靠部分及坐体部分则各包覆一层适当厚度的海绵质布,其中背靠部分下另缝设一具有扣具的腰带,藉由其上预设的管套及固定带穿合固定于“冂”型座垫支架上;一护佩带,乃依塑胶脚踏板的长度而定长度,同时在其两端各开设两孔,利用该两孔扳扣于塑胶脚踏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新的幼儿座椅,尤指一种除具一般座椅功能外,并可做背负式幼儿座椅与摇椅,同时座垫体具可自由卸装并兼可调节背靠仰俯角度及可摺叠收合功能的幼儿座椅,其系由三组“ㄇ”型高级铝合金骨架与双
文档编号A47D1/10GK2094274SQ9121620
公开日1992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6日
发明者何清洲 申请人:何清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