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61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子机械锁,特别是一种能防御万能钥匙或其它工具进入锁芯开锁的新型防盗锁。
传统的弹子机械锁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很容易被人使用假钥匙(即万能钥匙),根据其感觉和经验将锁打开。为此,人们对传统的机械锁做了许多改进,以满足保险柜、自动售货机、汽车等对锁的安全性的要求。例如,申请号为CN88214575.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窃报警锁,它包括报警装置、锁体、锁舌、锁芯座和锁舌启闭机构。该锁的锁芯后部设有开锁报警开关,它由开关座和开关启动板构成,开关座的引出线接往报警装置,开关启动板前侧面所设的启动杆伸入锁芯钥匙槽的后部。由于钥匙槽的后部空间被伸入的启动杆所占据,因此,该锁的钥匙也应开设有相应的缺口,以使原配钥匙在开锁时能避免触动启动杆。这样,当假钥匙或其它工具伸入钥匙槽中时,能触动启动杆,接通报警装置报警。GB2055951A号英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特殊钥匙开启的锁,该锁除具有传统机械锁的部件之外,还具有带转臂的微型开关、电磁衔铁、接触辩识元件、电子控制电路和报警装置。这种锁可以有效地防止假钥匙的开启,同时,这种钥匙也不易被人复制。US-4317156A号美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有识别装置的锁,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的钥匙和辩别钥匙真伪的识别元件,该锁的内部还具有脉冲发生器、比较器等复杂的电子控制装置,它同样可以防止假钥匙的开启。JP63-153781号日本专利文献也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类似功能的汽车防盗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防盗报警锁装置,都是在保持了传统机械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真伪钥匙的辩别装置并对钥匙进行了特殊设计。CN88214575.4号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锁,依靠钥匙上的缺口来限制假钥匙的开启,其保密性仍然很低。而GB2055951A、US-4317156A和JP63-153781三篇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锁及钥匙,保密性虽然较高,但由于其附加机构复杂,锁的尺寸变大,而且采用大量电子控制元件,也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安装不便、故障率高等缺点。同时,如果将原配钥匙遗失,再复制是很困难的,从而使锁报废,造成浪费。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锁无法防止窃贼强力扭转锁芯,进行破坏性开锁,而且可不触发报警装置(如汽车车门锁常可因插入改锥而被强行扭转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防盗锁,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假钥匙(包括万能钥匙)的开启和外力强行扭转锁芯而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的新型防盗报警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防盗锁、包括锁壳、锁芯、弹子、弹子孔、弹簧、定位螺钉、定位槽、凸轮滑块和转臂。在锁芯和锁壳外面还设置有卡箍体,它由上半卡箍和下半卡箍通过联接件构成,上、下卡箍环绕着锁壳,锁芯和锁壳可相对卡箍体旋转。在对应上半卡箍的锁芯上开有一半月形槽,在半月形槽的上方,开有一贯穿锁壳和上半卡箍的孔,在孔中装有上、下两个弹子。
上半卡箍可固定在被锁的物体上,螺栓穿过上、下卡箍中的圆孔,通过自锁螺母将下半卡箍安装在上半卡箍上。在螺栓和螺母之间装有弹簧和垫片,通过调整自锁螺母,可以调节卡箍体和锁壳之间的摩擦力,并使其大于锁芯和锁壳之间的摩擦力。
锁壳上相对于凸轮滑块的端面设计成与凸轮滑块相配合的凸轮形状,形成锁壳的左凸轮端面,凸轮滑块与锁壳的左凸轮端面间圆周方向的间隙大约在30°左右。
所述卡箍体上可设置一电触点装置,它包括绝缘片、电触点、凸台、转轮,弹簧片、弹簧等。锁壳相对于绝缘片的一端设计成凸轮状,形成锁壳右凸轮端面,而相对应的绝缘片的左端具有相反的凸轮形状。绝缘片上开有长孔,其上装有垫片,弹簧和螺钉。安装在上半卡箍上的弹簧片和转轮与在绝缘片上形成的凸台相配合。该绝缘片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上半卡箍连接。当安装在绝缘片上的电触点与卡箍体接通时,就闭合了报警电路。所述的上半卡箍体的形状和连接孔的位置可以根据被锁物体的需要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盗锁基本上保持了传统型机械锁的结构,从而适应原有的生产工艺和广泛的用途。然而,本实用新型在锁的原理上却做了根本的变革。传统的机械锁由锁芯和锁壳两部分(两层结构)组成,而本实用新型由锁芯、锁壳及卡箍体三部分(三层结构)组成。真钥匙使锁芯相对于锁壳旋转而开锁,假钥匙(包括异物)使锁壳相对于卡箍体旋转,而锁芯相对于锁壳静止,不能开锁,却闭合报警开关。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防止了外力强行扭转锁芯的破坏性开锁。(2)明显增强了锁的保险性及威慑性,窃贼不能从钥匙的旋转与否中感觉到钥匙的真伪,而且没有第二次机会试开(产生报警)。(3)与传统机械锁相比,生产成本、生产工艺和技术都没有明显的差别。(4)结构简单可靠,(5)无需对钥匙做任何复杂的改进。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原理及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锁芯上半月形槽处A-A向剖示图。
图3是
图1中定位槽的B-B向剖示图。
图4和图5是凸轮滑块和转臂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半卡箍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半卡箍的正视图。
图8是
图1中电触点装置的放大的示意图。
在上述附
图1至8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如下1-上半卡箍,2-下半卡箍,3-电触点装置,4-弹簧,5、6-弹子,7-锁壳,7A-锁壳左凸轮端面,7B-锁壳右凸轮端面,8、9-弹子,10-定位螺钉,11-旋转臂,12-弹簧,13-垫片,14-开口销,15-凸轮滑块,16-锁芯,17-弹簧,21、22-圆孔,23-垫片,24-螺栓,25-自锁螺母,26-弹簧,27-半月形槽,28-定位槽,29-环形槽,30-弹子孔,31-螺钉,32-弹簧,33-垫片,34-电触点,35-电触点引出线,37-弹簧片,38-转轮,39-凸台,40-长孔,42-弹子孔,43-绝缘片,44-卡箍体,45-安装孔。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锁芯16,锁壳7和卡箍体44(见
图1),上、下半卡箍1、2通过联接件构成卡箍体44,在锁壳的一端径向外侧开有环形槽29,卡箍体44在环形槽29处环绕着锁壳7,锁芯16和锁壳7可相对卡箍体44转动。在对应上半卡箍1的锁芯16上开有一半月形槽27(见图2),在半月形槽27的上方,开有一贯穿锁壳7和上半卡箍1的孔30,在弹子孔30中装有上、下两个弹子5、6。
上半卡箍1可通过安装圆孔22固定在被锁的物体上,如汽车门。螺栓24穿过上、下半卡箍1、2上的圆孔22,通过自锁螺母25将下半卡箍2安装在上半卡箍1上。在螺栓24和螺母25之间装有弹簧26和垫片23,通过调整自锁螺母25可以调节卡箍体44和锁壳7之间的摩擦力(见图6和7)。
锁壳7上相对于凸轮滑块15的端面被设计成与凸轮滑块15相配合的凸轮形状,形成锁壳的左凸轮端面7A,凸轮滑块15与锁壳的左凸轮端面7A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隙设计成30°左右(见图4和5)。
在上述卡箍体44上可设置一电触点装置3。参见图8,它包括绝缘片43、电触点34、凸台39、转轮38,弹簧片37等零件。锁壳7相对于绝缘片43的一端设计成凸轮状,形成了锁壳右凸轮端面7B,而相对应的绝缘片43的左端具有相反的凸轮形状。绝缘片上开有长孔40,通过上半卡箍体1上相对应安装孔45,垫片33、弹簧32和螺钉31,将绝缘片43安装在卡箍体44上。安装在上半卡箍1上的弹簧片37和转轮38与绝缘片43上形成的凸台39相配合,该凸台39可以将转轮38卡住,当弹子5、6上升将绝缘片顶起时,转轮38就可以从凸台39上退回,在绝缘片43的另一端通过弹簧4与上半卡箍相连接,当锁壳7转动,锁壳右凸轮端面7B将绝缘片43后右推,绝缘片43克服弹簧4的弹性向右移动,电触点34与卡箍体44相接触,就闭合了报警开关,接通报警电路报警(图中没的示出)。
所述的上半卡箍体的形状和连接孔的位置均可根据被锁物体的需要而改变,而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示出的一种。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当插入真钥匙时,解开弹子组的弹子8、9的锁止作用,使锁芯16相对于锁壳7旋转,而卡箍体44与锁壳7之间的摩擦力设计得比锁壳7和锁芯16之间的摩擦力大,使得卡箍体44与锁壳7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锁芯16与锁壳7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半月形槽27推动弹子5和6上移,弹子6进入上半卡箍1上的孔30,从而锁止锁壳7与卡箍体44间可能产生的相对滑转。此时,凸轮块15滑转一定角度并开始与锁壳的左凸轮端面7A接触,锁芯16继续旋转时,由于两个凸轮面的相对作用,滑块15开始左移,同时推动转臂11克服弹簧12的弹性而左移。锁芯16相对锁壳7旋转大约45°时,旋转臂11左移至新位置N(参考图8)。锁舌将正好设计在这个N位置上,锁芯16的继续旋转将带动转臂11拔动锁舌(未画出)而开锁。凸轮滑块15与锁壳左凸轮端面7A间圆周方向的间隙设计为30°左右,以保证弹子6升入圆孔30而锁止卡箍体44与锁壳7间的相对运动之前,两凸轮端面不接触,防止凸轮滑块15施加于锁壳7上的旋转力带动锁壳7相对卡箍体44转动。
当插入假钥匙时,锁芯16与锁壳7之间不可能相对旋转,弹子6不能升入圆孔30。假钥匙的旋转力带动锁芯16和锁壳7同时相对于卡箍体44旋转(克服卡箍体44与锁壳7之间的摩擦力)。锁壳7的旋转将推动电触点装置3的绝缘片43右移,并被转轮38和凸台39锁住,不再复原。此时,电触点34与卡箍体44接触,闭合报警电路,假钥匙的任何旋转都不可能解除报警。卡箍体44与锁壳7间摩擦力的调节由螺栓24和螺母25来完成。摩擦力过大易使开锁人感觉到真假钥匙间旋转力矩之差别,摩擦力过小易造成真钥匙带动锁壳7旋转。所有安装孔22都设置同一卡箍上,如上半卡箍1,设定后的摩擦力将不受安装状态及安装质量的影响。在假钥匙旋转过程中,锁芯16与锁壳7之间没有相对旋转,转臂11不左移而停留在0位置上(图8),锁舌设定在N位置(大约旋转45°时的位置),所以这种旋转不能开锁。
为了解除警报,将真钥匙插入一半(注意,不是全部)旋转至初始位置,使弹子6对准孔30,然后全部插入钥匙(相当于正常开锁状态),旋转钥匙,弹子5和6升起,推动绝缘片43上升,解除了凸台39和转轮38对绝缘片43的锁止作用,弹簧4推动绝缘片43复原,电触点34与卡箍体44脱离接触,警报解除。
此外,另一个简单的报警方法是在位置0处安装一电开关,作为报警开关。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锁,包括锁壳、锁芯、弹子、弹子孔、弹簧、定位螺钉、定位槽、凸轮滑块和转臂,其特征在于在锁芯和锁壳外面设置有卡箍体,它由上半卡箍和下半卡箍通过联接件构成,上、下卡箍环绕着锁壳,锁芯和锁壳可相对卡箍体旋转,在对应上半卡箍的锁芯上开有一半月形槽,在半月形槽的上方,开有一贯穿锁壳和上半卡箍的弹子孔,在孔中装有上、下两个弹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半卡箍由螺栓、弹簧、自锁螺母联接到上半卡箍上,通过调整自锁螺母,可以调节卡箍体和锁壳间摩擦力,并使其大于锁芯和锁壳间的摩擦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上相对于凸轮滑块的端面呈与凸轮滑块相配合的凸轮形状,形成锁壳的左凸轮端面,凸轮滑块与锁壳的左凸轮端面间圆周方向的间隙在30°左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箍体上设置有电触点装置,它包括绝缘片,电触点,弹簧、凸台、转轮、弹簧片和联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相对于绝缘片的一端呈凸轮状,形成锁壳的右凸轮端面,相对应的绝缘片的左端具有相反的凸轮形状,所述绝缘片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上半卡箍连接,安装在上半卡箍上的弹簧片和转轮与绝缘片上的凸台相配合,完成对绝缘片的锁止或解除锁止作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触点与卡箍体接通时,就闭合了报警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子机械锁,特别是一种能防御万能钥匙或其它工具进入锁芯开锁的新型防盗锁。它包括锁壳、锁芯、弹子、弹子孔、弹簧、凸轮滑块和转臂等。在锁芯和锁壳外面还设置有卡箍体,它由上、下半卡箍通过联接件构成,锁芯和锁壳可相对卡箍体旋转。在对应上半卡箍的锁芯上开有一半月形槽,在半月形槽的上方,开有一贯穿锁壳和上半卡箍的弹子孔,在孔中装有上、下两个弹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可靠,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5B21/06GK2121500SQ9122983
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5日
发明者赵满堂 申请人:赵满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