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用卷帘式纱窗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窗户的纱窗装置。
设置纱门、纱窗主要用于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目前的纱窗大多为木框开启式结构。其缺点是在无蚊虫季节,如继续留置在窗户上,则遮挡阳光充分进入室内;如卸下来,一是使用时又要重新安装,装卸麻烦,二是需专门储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卷帘式纱窗架,纱网设置在本纱窗架上,使用时拉下即可,不用时,可自动上缩卷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图1为正面视图,图2为
图1的A-A视图,图3为
图1的B-B视图,图4为
图1的C-C视图。
本实用新型由支座[1]、护罩[2]、定轴[3]、转筒[4]、导条[5]和拉杆[6]构成,定轴[3]两端连接在两侧的支座[1]上,转筒[4]设在定轴[3]上,在力的作用下,转筒可绕定轴转动,用于卷绕纱网。转筒[4]内设有驱动轮[7],该驱动轮内设发条[11],见图2。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窗框处。在配置纱网时,纱网的底边装夹在拉杆[6]内,见图4,纱网的上边连接在转筒[4]上,见图2,纱网的两侧边分别位于两侧的导条[5]的导槽内,见图3。将拉杆拉至窗户底框并固定,卷绕在转筒上的纱网随之伸展而关闭纱窗;不需使用纱窗时,松开拉杆,由于转筒转动而压缩发条,产生自激力,使转筒反转,纱网自动上缩,卷绕在转筒上,纱窗即打开。
实施例。参见
图1至图4,转筒由驱动轮[7]、导转轮[8]和连接杆[9]构成,驱动轮和导转轮装在定轴[3]上,连接杆[9]与驱动轮和导转轮相连接,本例设两个驱动轮,分别位于定轴中部位置,导转轮设两个,分别设在定轴的两端部,连接杆设四根,与驱动轮和导转轮连接后成转筒形状。驱动轮[7]由空心轮[10]和发条[11]构成,见图2,发条的内端连接在定轴[3]上,外端连接在空心轮轮壁上,当驱动轮随纱网伸展而转动时,发条被拉紧而储能,产生自激力,松开拉杆时,由发条所产生的自激力作用,使转筒反转,实现纱网自动上缩卷绕。
此外,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限位杆[12],该限位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支座[1]上,使纱网被限位于窗框边,防止蚊虫由窗户上方钻入,护罩[2]上设置窗帘安装座[13]和照明灯管安装座[14],见图2,导条[5]的导槽内设顶条[15],见图3,顶条与纱网保持接触,防止蚊虫由此处钻入。本实用新型设有卡座[16],拉杆[6]上设拉轴[17],使用时,卡座[16]装在窗框的下部框条处,并与拉轴[17]的位置对应,拉轴卡入卡座时,将拉杆固定。在实施护罩[2]时,可整体挤塑成形,也可按罩体、窗帘安装座、灯管安装座分件制作后组装,护罩的两端与两侧的支座[1]固定,上部还可与墙面固定;两侧的导条结构对称,导条内设有敷线槽[18],用于照明灯管的电源穿线。与本实用新型配用的纱网,在其两侧边和中央部位可设置软性加强条,以增加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关闭纱窗时,拉下纱网,定位即可;开启时,松开拉杆,纱网自动上缩卷绕在转筒上,不需拆卸,使用方便;在护罩上设置窗帘安装座和照明灯管安装座,实现一物多用,适用于住房和办公用房等。
权利要求1.多用卷帘式纱窗架,其特征是由支座[1]、护罩[2]、定轴[3]、转筒[4]、导条[5]和拉杆[6]构成,所述的定轴[3]两端连接在两侧的支座[1]上,转筒[4]设在定轴[3]上,转筒[4]内有驱动轮[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设有卡座[16],导条[5]两根,分别设在两侧,拉杆[6]上有拉轴[17],卡座[16]与拉轴[17]相对应,所述的护罩[2]连接在支座[1]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转筒[4]由驱动轮[7]、导转轮[8]和连接杆[9]构成,连接杆[9]与驱动轮、导转轮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轮[7]由空心轮[10]和发条[11]构成,发条[11]的内端连接在定轴[3]上,发条[11]的外端连接在空心轮轮壁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设有限位杆[12],该限位杆两端连接在两侧的支座[1]上。
5.按照权利权利3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护罩[2]上有窗帘安装座[13]和灯管安装座[14]。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导条[5]的导槽内有顶条[1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窗架,其特征是导条[5]内有敷线槽[18]。
专利摘要多用卷帘式纱窗架。由支座、护罩、定轴、转筒、导条和拉杆构成,定轴固定在支座上,转筒安装在定轴上,转筒内设有发条式驱动轮。配置纱网时,其底边装夹在拉杆内,上边连接在转筒上,关闭纱窗时,拉下拉条并固定,转筒转动、纱网伸展,两侧边位于两侧的导条内;松开拉杆,由于转筒内驱动轮发条作用,转筒反转,纱网自动上缩,并卷绕在转筒上,即纱窗开启;护罩上设有窗帘安装座和照明灯管安装座,实现一物多用,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E06B9/52GK2142139SQ9223529
公开日1993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9日
发明者曾建设 申请人: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