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3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门锁装置。它利用断面凸轮,对分别安装在大门室内、外侧的室内、外把手施加转动操作、推拉操作、扭曲操作等任意方向的操作力,就能除锁定状态。


图1所示,一般的门锁装置在门的室内和室外两侧分别安装利用手操作使用的室内把手10和室外把手11,通过把它们向一个方向转动,使门锁部件5前后运动,解除门12的锁定状态。
而且,在室内把手10的末端中央,安装一种阻止室外把手11旋转的门锁按钮13,以防止从室外一侧向室内一侧入侵。要想解除该门锁按钮13的锁定状态,可以把室内把手10向一个方向转动,或向室外把手11末端中央的锁筒14插入钥匙15后进行旋转。
但是,以往的上述门锁装置只是单纯地通过对室内把手10和室外把手11进行转动操作或推拉操作进行工作的。它存在的问题是正确的操作比较困难。不仅老弱病残者和孕妇等行动不便或者动作不自然的人,而且正常的人也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门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这种门锁装置不仅可以通过对把手的转动操作,而且还可以从任何方向通过推拉或扭曲操作,都可以解除锁定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门锁装置。它的构成情况是在室内一侧和室外一侧分别安装室内把手和室外把手;在室内把手上安装一个使锁转换成锁定状态的门锁按扭;在上述室外把手上安装一个用以解除上述门锁按钮锁定状态的解除按钮;以及安装一个由安装在门框上的阻挡铁片阻挡的门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成结构室内侧锁壳和室外侧锁壳分别具有内表球形支持面;室内把手联接构件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在它们的一端分别具有把手联接部和外表球形支持面,而在它们的另一端分别具有驱动凸轮面。把手联接部分别穿过上述室内侧锁壳和室外侧锁壳联接到上述室内把手和室外把手。外表球形支持面分别活动自如地受到上述内表球形支持面的支持。驱动凸轮面分别由产生轴向错位的凸轮曲线形成;室内侧滑动筒和室外侧滑动筒在其一端分别具有与驱动凸轮面接触的被动凸轮面。随着因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的运动而产生轴向错位,这些滑动筒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断面紧贴用联接弹簧把它们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和室内侧滑动筒及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和室外侧滑动筒,以使它们互相贴得紧;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和室外侧末端底座利用直线导向机构,分别对上述室内侧滑动筒和室外侧滑动筒沿轴向进行直线导向,同时,分别与上述室内侧锁壳和室外侧锁壳联接;导向框架位于室内侧末端底座和室外侧末端底座之间,它利用门锁弹簧支持与上述门锁部件联接的作动片;室内侧转动片和室外侧转动片分别通过第1销和第2销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和室外侧末端底座上,并分别受上述室内侧滑动筒和室外侧滑动筒的作用被推动和转动,向上述作动片传递运动。
现根据附图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说明如下图1为表示普通门锁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把手转动操作的斜视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把手拉动操作的斜视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把手扭曲操作的斜视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动作的主要部分斜视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门锁按扭操作的主要部分斜视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门锁按钮锁定状态被解除情况主要部分斜视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室内、外把手联接构件未加任何操作力情况的剖视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室内、外把手联接构件施加转动操作情况的剖视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门锁装置室内、外把手联接构件施加扭曲或推拉操作情况的剖视图。
如上述附图所示,门锁装置的结构如下在室内一侧和室外一侧分别安装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在这室内把手30上安装了把锁转换成锁定状态的门锁按钮31,而在上述室外把手60上安装了解除上述门锁按钮31锁定状态的解除按钮61。门100的门框110上安装有阻挡铁片112(图3),用以阻挡门锁部件120。在门锁装置中的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内分别具有内表球形支持面32a和62a(图3)。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一端分别具有把手联接部34a、64a和外表球形支持面34b、64b。把手联接部34a和64a分别穿过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分别与上述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联接。外表球形支持面34b和64b分别活动自如地受到上述内表球形支持面32a和62a的支持。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另一端分别具有驱动凸轮面34c和64c,它们是由轴向错位的凸轮曲线形成的。此外还有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它们的一端分别具有与上述驱动凸轮面34c和64c分别接触的被动凸轮面36c和66c。随着因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运动而产生轴向错位S1(图11),上述滑动筒36和66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为了使上述室内把手联联构件34和室内侧滑动筒36与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和室外侧滑动筒66互相贴得紧,把断面紧贴用联接弹簧37a、37b、67a、67b的两端分别与它们联接。利用直线导向机构200分别沿轴向对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进行直线导向。同时,把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分别与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进行联接。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之间有一个导向框架300分别与它们联接。在导向框架132内部有一个用门锁弹簧132支持的作动片130与上述门锁部件120联接。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内,利用第1销80和第2销82分别安装了能够活动自如的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它们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的作用下分别被推动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转动,向上述作动片130传递运动。
在门锁装置中增加了如下结构门锁按钮31穿过上述室内把手30被插入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中。在门锁按钮31内安装一个挂簧90,当锁门时它被挂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上的挂孔34h内,而当解除时它从这里脱开。门锁杆92具有锁定用卡挂突起92a和解除用卡挂突起92b,它在上述门锁按钮31的作用下沿轴向被推动。在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一个挂槽69g,使它能够被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挂住。在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上的盖帽93内安装了回动弹簧94,它在上述门锁杆92的作用下被压缩。通过盖帽93上形成的中央孔93h可以插入解除用销95(图9),在它的作用下,解除按钮61沿相反方向被推动,从而使上述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从上述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挂槽69g中拔出。在室内侧转动片39上形成一个解除用绊块39b,它在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转动的作用下,绊挂上述门锁杆92上形成的解除用卡挂突起92b,把门锁杆92推向解除的方向。
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内侧末端底座38之间以及室外侧滑动筒66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之间加装了预压用弹簧400和410,使得能够分别通过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中形成的内表球形支持面32a和62a分别对这些部件施加弹力。
为了构成上述直线导向机构200,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的端部分别形成导向槽36g和66g,而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上分别形成导向肋条38b和68b以便插入到上述导向槽36g和66g中。
上述驱动凸轮面34c、64c和与它们接触的被动凸轮面36c、66c呈现正弦波形状,但是并非一定要局限于这种凸轮形状,也可以做成三角形形状。
上述把手联接部34a和64a的外表采取四方柱面,而在上述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上形成四方孔30f和60f,以插入这些把手联接部34a和64a。另外,在上述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的侧面分别形成埋头螺丝孔30c和60c,以便拧入定位螺丝30s和60s。
在上述门锁按钮31上沿轴向形成一个长槽31g,以便插入上述挂簧90。而在上述门锁按钮31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导向突起31k,用于使上述挂簧90始终与把手联接部34a上形成的挂孔34h对正。在上述把手联接部34a上形成导向槽34r和34s,对上述导向突起31k进行导向。
上述导向框架300同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以及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装配在一起。把板材折弯成U字形状,在其两端伸出头来制成定位片301和302,从而形成导向框架300。在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所分别具有法兰盘的一侧,分别形成插入上述导向框架300用的U字形槽38g和68g。在U字形槽38g和68g上分别形成槽缝形定位孔38s和68s,以插入上述定位片301和302。另外,在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的法兰盘32p和62p上,也分别形成插入定位片301和302用的槽缝形定位孔32h和62h,以防止沿垂直于轴的方向发生错位。为了防止这些装配沿轴向脱开,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的法兰盘38p和68p上,分别形成带有螺丝孔的凸台38t和68t,以便可以用螺丝400和410及螺帽420和430联接装配。
而且,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的另一侧,分别安装突出来的定位销38k,而在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的法兰盘32p和62p上,分别形成插入上述凸台38t、68t和定位销38k的定位孔32t、32k、62t、62k,以防止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以及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沿垂直于轴的方向错开,同时也防止它们转动。
断面紧贴用联接弹簧37a、37b和67a、67b把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内侧滑动筒36及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和室外侧滑动筒66互相联接起来。这些联接弹簧分别挂在分别在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内侧滑动筒36及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和室外侧滑动筒64上形成的弹簧挂钩34w和64w及36w和66w上。
在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把手联接部64a上形成一个长方形孔64z,以便在上述盖帽93外表面形成的单向挂片93w作用下,使盖帽93挂住。
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内形成的内表球形支持面32a和62a,分别支持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上形成的外表球形支持面34b和64b。为了在支持时摩擦力最小,至少形成两个以上环形支持台缘,但并不限于这种形状,可以形成一切形状的球面。
上述解除按钮61可以通过插入解除用销95(图9)进行操作,但是也可以装上利用钥匙进行操作的装置,以便利用钥匙解除门的锁定。
上述作动片130形成了一侧开放的长方形滑动槽130g,以便能和门锁部件120联接。
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的端部,分别形成了可插入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的槽缝口36y和66y。在这些槽缝口36y和66y的里侧,分别安装了比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耐摩性差的滑动构件36m和66m,以延长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的寿命。
在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上,分别形成了插入第1销80和第2销82的销孔39v和69v。
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分别是由圆柱形本体38d和68d在其一端形成法兰盘38p和68p的形式构成的。在这些本体38d和68d的中央,分别形成了上述门锁杆92穿过和滑动的长方形滑动孔38j和68j(图3),而在这些本体38d和68d上,还分别形成了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所座落的长方形空间38q和68q。横过这些空间38q和68q,分别把第1销80和第2销82插入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销孔39v和69v。销固定孔38u和68u,用于分别固定上述第1销80和第2销82。
在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的中心,形成一个与上述门锁按钮31滑动配合的滑动孔34v(图3),而在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中心,形成一个上述解除按钮61滑动配合的另一个滑动孔64v。
下面根据附图将本发明的动作详细说明如下首先,如图4所示,当把室内把手30按一个方向转动时,如图3和图11所示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跟着该室内把手30一起转动。在其断面上形成的驱动凸轮面34c与室内侧滑动筒36断面上形成的被动凸轮面36c发生错位。同时,该室内侧滑动筒36受直线导向机构200的直线导向作用,沿图11所示箭头E方向被推动,从而把室内侧转动片39按图7所示的箭头P方向推动。
另外,如图5所示当对室内把手30进行前后推拉操作,或如图6所示进行扭曲操作时,如图12所示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将以其上形成的外表球形支持面34b的中心为基点转动。在其末端形成的驱动凸轮面34引起轴向错位S10。同时,受这轴向错位S10(图12)的作用,原先接触该驱动凸轮面34c的室内侧滑动筒36受直线导向机构200的作用,被推向图12所示的箭头H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在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内侧末端底座38之间的预压弹簧400的作用下,室内侧滑动筒36以与室内侧锁壳32的内表球形支持面32a紧贴的状态进行转动。
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对室内把手30进行转动、推拉和扭曲等操作,室内侧滑动筒36在直线导向机构200的作用下始终沿着一定的轴向进行直线运动。这种直接导向机构200的导向作用,是由于室内侧滑动筒36上形成的导向槽36g受室内侧末端底座38上所形成导向肋条38b的作用产生的。
这时,在沿轴向滑动的室内侧滑动筒36的作用下,室内侧转动片39以第1销80为基点沿图7所示箭头K方向转动,从而把作动片130推向如图7所示的箭头L方向。同时,作动片130受导向框架300的导向作用,对门锁弹簧132施加压缩力,把门锁部件120拉向如图7所示的箭头M方向,从而解除门的锁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去掉加在室内把手30上的外力,即把手从室内把手30移开,这时在联接了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内侧滑动筒36的断面紧贴用联接弹簧37a、37b回弹力的作用下,室内把手30恢复到原位。同时,在原先被作动片130压缩的门锁弹簧132回弹力的作用下,该门锁部件120和室内侧转动片39一起被推向相反方向,从而使门100进入锁定状态。
而且,对室外把手60进行操作时,将发生与操作上述室内把手30相同的作用,即因为室外把手60的结构与室内把手30的结构相同,因此起相同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如果按图8中的箭头W方向按压门锁按钮31,门锁杆92和解除按钮61与门锁按钮31一起同时被推向同一方向,位于该解除按钮61和盖帽93之间的回动弹簧94被压缩。同时,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被插入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挂槽69g,使该室外侧转动片69不能运动,从而转入锁定状态。
这时,安装的门锁按钮31上的挂簧90被挂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上形成的把手联接部34a上挂孔34h中,保持门的锁定状态。即,这个挂簧90的弹力略比位于解除按钮61和盖帽93之间的回转弹簧94弹力大,因此能够保持门的锁定状态。
并且,挂簧90始终正好挂到挂孔34h中,这是在门锁按钮31外表面形成的导向突起31k和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的把手联接部34a上形成的导向槽34r、34s直线导向作用下实现的。
即,在如上所述状态下,如果为了开门对室外把手60施加操作力,那么由于室外侧转动片69处于被门锁杆92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挂住的状态,所以室外侧转动片69不能运动,无法从室外一侧利用室外把手60打开门100。与此相反,如图9所示当从室内一侧利用室内把手30进行操作时,如前所述,按图9上的箭头Q方向把力量施加到室内侧转动片39,使作动片130按图9所示箭头T方向运动。同时,该室内侧转动片39上形成的解除用绊块39b使门锁杆92上形成的解除用卡挂突起92b按图9所示箭头U方向运动。与此同时,门锁杆92被推向图9所示的箭头Z方向,门锁按钮31也被推向同一方向。同时,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从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挂槽69g中拔出,解除门的锁定状态。
这时,在回动弹簧9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解除按钮61按着和上述门锁杆92相同的方向运动。
另外,如图9所示,与上述情况不同,如果在室外一侧通过盖帽93上形成的中央孔93h中插入解除用锁95等,把解除按钮61按图9所示的箭头S方向推动,那么在解除按钮61的作用下,门锁杆92被推向图9所示的箭头Z方向,锁定用卡挂突起92a从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挂槽69g拔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门锁装置由于能够对安装于室内、外的室内把手和室外把手,从转动方向、扭曲方向和推拉方向等任何方向进行操作,自不用说正常人,就是老弱者或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和患者等行动不便或身体动作不自然的人也都能够正确地操作,因此具有使用非常方便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分别安装于室内、外两侧的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位于该室内把手(30)上用以转换成锁定状态的门锁按钮(31),安装在上述室外把手(60)上用以解除上述门锁按钮(31)锁定状态的解除按钮(61),以及被安装在门(100)的门框(110)上阻挡铁片(112)挡住的门锁部件(120)构成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分别具有内表球形支持面(32a、62a);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在它们的一端分别具有把手联接部(34a、64a)和外表球形成支持面(34b、64b),而在它们的另一端分别具有驱动凸轮面(34c、64c),把手联接部(34a、64a)分别穿过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联接到上述室内把手(30)和室外把手(60)上;外表球形支持面(34b、64b)分别活动自如地受到上述内表球形支持面(32a、62a)的支持,驱动凸轮面(34c,64c)分别由产生轴向错位的凸轮曲线形成;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在其一端分别具有与驱动凸轮面(34c、64c)接触的被动凸轮面(36c、66c),随着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的运动,在滑动筒与把手联接构件之间产生轴向错位(S1),由于(S1)的产生,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断面紧贴用联接弹簧(37a、37b和67a、67b)把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和室内侧滑动筒(36)以及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和室外侧滑动筒(66),以使它们互相贴得紧;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利用直线导向机构(200),分别对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沿轴向进行直线导向,同时分别与上述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联接;导向框架(300)位于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之间,它利用门锁弹簧(132)支持与上述门锁部件(120)联接的作动片(130);室内侧转动片(39)和室外侧转动片(69)分别通过第1销(80)和第2销(82)活动自如地被安装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上,并分别受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的作用被推动和转动,向上述作动片(130)传递运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如下结构挂簧(90)安装在门锁按钮(31)上,门锁按钮(31)穿过室内把手(30)插入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中,持簧(90)在锁门时被挂到室内把手联接构件(34)上形成的挂孔(34h)中,而在解除时从这里脱开;门锁杆(92)受上述门锁按钮(31)的作用被推挤,按轴的方向运动,门锁杆(92)具有锁定用卡挂突起(92a)和解除用卡挂突起(92b);在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挂槽(69g),以便被上述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挂住;回动弹簧(94)安装在盖帽(93)内,而盖帽(93)安装在上述室外把手联接构件(64)上,解除按钮(61)受上述门锁杆(92)的作用被推动,压缩该回动弹簧(94);另一方面,在盖帽(93)中形成了中央孔(93h),在通过该中央孔(93h)插入解除用销(95)时,解除按钮(61)按相反方向被推动,使上述门锁杆(92)上形成的锁定用卡挂突起(92a)从上述室外侧转动片(69)上形成的挂槽(69g)中脱出;在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上,形成解除用绊块(39b),在门锁杆(92)上形成解除用卡挂突起(92b),解除用绊块(39b)在上述室内侧转动片(39)的作用下被上述解除用卡挂突起(92b)挂住,把该门锁杆(92)向解除的方向推动。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了预压弹簧(400、410),这些弹簧分别利用在室内侧锁壳(32)和室外侧锁壳(62)上形成的内表球形支持面(32a、62a),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内侧末端底座(38)以及上述室外侧滑动筒(66)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之间施加弹力。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直线导向机构(200)在上述室内侧滑动筒(36)和室外侧滑动筒(66)的端部分别形成了导向槽(36g、66g),而在上述室内侧末端底座(38)和室外侧末端底座(68)上分别形成了插入上述导向槽(36g)和(66g)的导向肋条(38b、68b)。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凸轮面(34c、64c)以及与它们接触的被驱动凸轮面(36c、66c)呈正弦波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门锁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室内、外侧锁壳具有内表球形支持面;室内、外把手联接构件具有驱动凸轮面,室内、外侧滑动筒具有分别接触驱动凸轮面的被动凸轮面,随着室内、外把手联接构件的运动产生轴向错位S1,这些滑动筒进行直线运动;室内、外侧末端底座受直线导向机构的作用,分别对室内、外侧滑动筒沿轴向进行直线导向,室内、外侧转动片受室内、外侧滑动筒的作用分别被推动和转动,向作动片传递运动。
文档编号E05B1/00GK1223328SQ9812673
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15日
发明者徐廷允 申请人:徐廷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