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马蹄锁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103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马蹄锁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同时防止电动助力自行车车体被盗和安装在电动助力自行车内可拆卸自如的蓄电池箱被盗的电动助力自行车用马蹄锁的结构由于上坡等需要花费一定力气的时候,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马达可以自动驱动,补助车轮转动,以减轻骑车者的负担,这种自行车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来说也能轻松地使用,从而受到女性的喜爱。
但是,这种电动助力自行车,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马达用的电源搭载在这种电动助力自行车上,该蓄电池充电时必须要拿到设置有电源的地方。
因此,这种蓄电池通常要具备相对自行车的本体,能拆卸的结构。
电动助力自行车上分别备置有阻止车轮转动,置于不能运动状态用的锁和将蓄电池牢牢固定在自行车本体上用的锁,这样便可达到防止自行车车体和蓄电池单体被盗的目的。
现在通常使用上述加锁系统,也可同时实现防止电动助力自行车车体和蓄电池单体被盗。
利用上述以往技术时,因为需要对两个锁分别上锁,上锁过程麻烦有时还往往会忘记对其中一个上锁。
因为需要在两个地方设置锁,所以增加了相应的部件,不仅导致成本升高,同时外观也给人一种烦杂的感觉。
鉴于现有技术上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一次性操作便可同时给电动助力自行车和蓄电池加锁、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外观美观的用于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马蹄锁的结构。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在结构上的特征如下,电动助力自行车至少应具备以下部件,即安装在自行车本体上的竖架(竖梁)和后车轮之间确保有的长形空间中可装卸自如的蓄电池箱和在支脚部侧有切除部的略呈环形的外壳内沿上述切除部方向的凹凸自由移动的可移动锁片,由于上述可移动锁片的移动,可对后车轮上锁的并固定在车后叉(蟹钳)处的马蹄锁。上述马蹄锁包括有为使开口部左右余留的上缘部一侧锁杆与另一侧锁杆有必要的移动空间设置有弧形切口,为使开锁时上述一侧锁杆和上锁时上述的另一侧锁杆分别可插到顶部位置而设置有可移动锁片;顶面设置有与该可移动锁片的开口部大致尺寸相同的顶部切口的外壳,马蹄锁靠顶部处的上述蓄电池箱上设置有当上述开口部与上述顶部切口对面吻合时、能在弧形切口中插入自由,而且可移动锁片移动时允许一侧锁杆与另一侧锁杆插通的带有通孔的连结部。
本发明在开马蹄锁时,一侧锁杆插入在蓄电池箱的连结部的通孔内,上锁时,另一侧锁杆插入蓄电池箱的连结部的通孔内,因为不能把蓄电池箱从自行车本体上取下,所以马蹄锁开闭只需操作一次,不需要将蓄电池箱从本体上卸下来。
本发明一次操作即可同时将电动助力自行车和蓄电池上锁,不会忘记上锁,不仅上锁方法简便,而且精减整体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外观造形美观。
从自行车本体上取下蓄电池箱时,使可移动锁片的开口部与外壳的顶部切口对面吻合,一侧的锁杆和另一侧的锁杆都不插入连接部的通孔内,连接部从顶部切口处极容易地卸下来,将蓄电池箱拿到电源处,而自行车本体则自动上锁,另外将蓄电池箱安装自行车本体上时也以同样方式进行。
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蓄电池箱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开锁时蓄电池箱和马蹄锁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上锁时蓄电池箱和马蹄锁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取下蓄电池箱时蓄电池箱与马蹄锁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1-电动助力自行车2-自行车本体3-竖架(竖梁)4-后车轮5-挡泥板6-空间部7-车后叉(蟹钳) 11-蓄电池12-蓄电池箱 13-侧面14-连结部 15-通孔15a-曲面16-把手21-马蹄锁 22-可移动锁片22a-一侧端部23-外缘24-内缘 25-上缘部26-一侧锁杆 27-另一侧锁杆28-开口部 29-弧形切口30-凹陷部 31-控制杆32-凸起 35-外壳36-本体 36a-一侧内周面36b-另一侧内周面37-盖38-切除部 38a-一侧开口面38b-另一侧开口面39-顶部切口40-挂止片 41-弹性材料42-凸起 43-螺旋弹簧44-钥匙插入孔图1是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电动助力自行车至少应具备于自行车本体2的竖架(竖梁)3和后车轮4之间,如图所示,即竖架3和挡泥板5之间微弯曲的长形的空间部6中间,有可装卸自如的蓄电池11的蓄电池箱12和可自由锁住后车轮4、固定在车后叉(蟹钳)7侧的马蹄锁21。
马蹄锁21如图4所示,支脚架侧有切除部38略呈环形的外壳35内,利用从一侧的开口面38a经过切除部38至38b内的范围内,沿凹凸自由移动的、有一侧端口部22a的可移动的锁片22给后车轮4上锁。
在这种情况下,可移动的锁片22是处在其内缘24和外缘23之间,位于外缘23侧的开口部28,其左右余留的上缘部25主要用于一侧锁杆26和另一侧锁杆27的插通,为保持自由贯通设有弧状切口29,以便开锁时一侧的锁杆26和上锁时另一侧锁杆27分别可达到顶部,均收置在外壳35内。
另外,外壳35由收存可移动锁片22的本体36和盖37组成,可移动锁片22的开口部28与尺寸大致相同的顶部切口39设置在本体36的顶面上,螺旋弹簧43的一端挂在可移动锁片22的突起部32上,另一端挂在外壳35内侧的突起部42上,由于螺旋弹簧43的作用,使可移动锁片22通常处于开启状态。
在外壳35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有通过弹簧材料41使其经常向可移动锁片22侧紧靠,当钥匙从插入口44插入时(未在图中表示)可自由解除挤压力的挂止片40。
另外可移动锁片22的外缘23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有如图5所示,一侧端部22a从外壳35上的本体36的一侧开口面38a侧向另一侧开口面38a内沿一侧内周面36a与另一侧内周面36b送入时能自由与挂止片40吻合的凹陷部30,使挂止片40和凹陷部30吻合,稳固保持锁住状态。另外,图中的符号31表示在外壳35的适当位置处通过向圆周方向刻置的槽(未在图中表示)中移动自如的、设置在可移动锁片22上的上锁时使用的控制杆。
在紧靠马蹄锁21的顶部的蓄电池箱12的侧面13的适当位置上使可移动锁片22移动,使开口部28与外壳35的顶部切口39对面吻合时,于弧形切口29中插入自如,而且可以象图2所示那样,设置一可移动锁片22移动时允许一侧锁杆26与另一侧锁杆27可插入至连结部14的插入通孔15中,图中的符号16表示充电使用的拿取把手。
连结部14的通孔15为了能使呈弧形的一侧锁杆26与另一侧锁杆27圆滑地插入,最好象图3所示那样在其对面形成大致相同的曲率的曲面15a。
本发明的构成如上所述,由于螺旋弹簧43,使可移动锁片22经常处于拉紧状态,这样,可使马蹄锁21通常处于启开状态,在这种开启状态下,如图4所示,由于一侧锁杆26可在与蓄电池箱12的连结部14的通孔15内插通,所以从自行车本体2上拿下蓄电池箱12(蓄电池11)则不可能。
马蹄锁21上锁时,用手抓住控制杆31,可移动锁片22在抵抗螺旋弹簧43的张力下强制向外壳35的一侧的开口面38a方向移动时,使一侧端部22a到达另一侧开口面38b内。如图5所示,可以使挂止片40自动进入可移动锁片的凹陷部30上。在这种锁住状态下,由于另一侧锁杆27插入蓄电池箱12的连结部14的通孔15内,所以无法从自行车本体2上将蓄电池箱12(蓄电池11)取下。
在这样的锁住状态时,把图中未表示出的钥匙插入钥匙插入孔44解除挂止片40与凹陷部30的锁合状态,由于螺旋弹簧43的张力,可移动锁片22自动向张力方向移动,从而解除锁住状态。
无论上述哪种状态,可移动锁片22,都是通过弧形切口部29连接的,不是与蓄电池箱12的连结部14衔接,可以使之自动移动。
当从自行车本体上卸下蓄电池箱12(蓄电池11)时,利用控制杆抵抗螺旋弹簧的张力,使可移动锁片22而移动,使开口部28与外壳35的顶部切口39对面吻合,一侧锁杆26与另一侧锁杆27都不插入连结部14的通孔15内,因此可以从顶部39处取出连结部14,另外,将连结部14安装在马蹄锁部21上也可采用同样的操作进行。
权利要求
1.至少由安装在自行车本体上的竖架和后车轮之间确保有的长形空间中可装卸自如的蓄电池箱和在支脚侧带有切除部的略呈环形的外壳内沿上述切除部方向的凹凸自由移动的可移动锁片,由于上述可移动锁片的移动可对后车轮上锁的固定在车后叉上的马蹄锁所构成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马蹄锁包括有,为使开口部左右余留的上缘部一侧锁杆与另一侧锁杆有必要移动空间设置有弧形切口,为使开锁时上述一侧锁杆和上锁时上述的另一侧锁杆分别可插到顶部位置而设置有可移动锁片和设置在顶面与该可移动锁片的开口部大致尺寸相同的顶部切口的外壳,马蹄锁靠顶部处的上述蓄电池箱上设有当上述开口部与上述顶部切口对面相吻合时能在弧形切口中插入自由、可移动锁片移动时允许一侧锁杆与另一侧锁杆插通的带有通孔的连结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带有蓄电池箱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能同时上锁的马蹄锁的结构,该马蹄锁包括有可移动锁片和两侧锁杆,蓄电池箱连接有带有通孔的连结部,本发明一次上锁可同时将蓄电池箱及自行车本体锁固,开锁时蓄电池箱仍保持锁固状态。上锁开锁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E05B71/00GK1295005SQ9912364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加藤茂, 五十岚健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综合利用技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