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136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茶具。
【背景技术】
[0002]饮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亦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茶的冲饮流程通常是在将茶壶中冲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然后再由茶海依次分至各茶杯中,以使各杯中茶水浓淡均匀。这种方法各茶杯中倒入的茶水的量难以均等,且由于沉淀作用先后倒入的各茶杯中茶水浓度仍然难以均匀。此外,当茶杯数目较多时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降低茶的口感且影响了品茶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组合茶具。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一分茶器及若干茶杯,所述分茶器顶端设置有用以倒入茶水的进水口,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口,所述茶杯设置于所述分茶器周边并与所述导流口一一对应以使所述分茶器内的茶水分别通过各导流口流入相应的茶杯。
[0005]优选的,所述分茶器于各导流口的下方分别内凹形成凹槽;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与凹槽配合的延伸部以插入所述凹槽。
[0006]优选的,所述分茶器于各导流口下方分别形成一容纳口,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底端与所述容纳口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所述容纳口,顶端与所述容纳口顶端形成过水间隙。
[0007]优选的,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底端与所述导流口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所述导流口,顶端与所述导流口顶端形成过水间隙。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口于所述分茶器的圆周壁同一高度上等距离分布,所述分茶器于所述导流口所在高度向上下两端的口径渐次缩小,所述多个茶杯围设于所述分茶器的周边且所述延伸部抵接所述分茶器。
[0009]优选的,所述分茶器的进水口设置有一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将所述进水口分隔成若干个进水孔。
[0010]优选的,还包括一茶壶及设置于茶壶顶端的盖体,所述茶壶顶端倾斜形成一高端及一底端,所述盖体于所述高端处开有一出水口。
[0011]优选的,还包括一茶壶及设置于茶壶顶端的盖体,所述茶壶顶端的侧壁边缘部分下凹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一出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盖体还设置有覆盖所述出水口的网状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茶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流口,茶杯与导流口一一对应放置围绕于分茶器周边,茶壶中冲泡的茶水倒入分茶器中,由分茶器的各导流口分别流入各茶杯中平均分配,不仅使各茶杯中的茶水量及浓淡均匀,且省去了依次往各茶杯倒茶的时间,省时省力;茶杯围绕于分茶器的周边形成花的形状,倒茶过程中充满了美感,兼具了美观和实用,提高饮茶的舒适度。
[001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茶具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茶杯的俯视图;
[0017]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茶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19]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茶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茶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茶壶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图7的俯视图;
[0023]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茶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考图1,一种组合茶具,包括有一分茶器I及若干茶杯2,分茶器I顶端设置有用以倒入茶水的进水口 1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口 12。茶杯2围绕于分茶器I周围,与导流口 12 —一对应以使茶水通过导流口 12流入各茶杯2。
[0025]参考图2至图4,作为一第一实施方式,分茶器I于各导流口 12的下方分别内凹形成凹槽13 ;所述茶杯2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与凹槽13配合的延伸部21,延伸部21插入凹槽13中,以使茶杯2的腔体位于导流口 12正下方,即使在水流较小时,茶水于导流口 12顺着侧壁仍能进入各茶杯中,防止茶水漏出。导流口 12于分茶器I的圆周壁同一水平线上等距离分布,分茶器I于导流口 12所在水平线向上下两端的口径渐次缩小,形成一中间宽两端较窄的类似圆柱的形状。所有导流口 12位于同一高度上,茶水于分茶器I内上升至此高度时同时从各导流口 12溢出,使流量分配均匀,同时导流口 12位于分茶器I内口径最大的地方,可有效控制流量,使茶水流出更为平缓。分茶器I的进水口 11设置有一网状结构14,该网状结构14将进水口 11分隔成若干个进水孔111,茶水顺着网状结构14流入分茶器I内部,与直接冲入相比,其对内部的冲击较小,可保持分茶器I内部的茶水处于一个较为平缓的状态,以更均匀的由各导流口流出。此外,其造型更为美观。
[0026]参考图5,作为一第二实施方式,分流器I各导流口 12的下方亦可以分别形成一容纳口 13’,茶杯2的延伸部21底端与容纳口 13’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容纳口 13’,顶端与容纳口 13’顶端形成过水间隙,在分茶器2内水位较低时,茶水亦可由容纳口 13’的过水间隙流入茶杯2中,水位高于导流口 12时才同时由导流口 12流入茶杯2。
[0027]参考图6,作为一第三实施方式,导流口 12’直接与茶杯2的延伸部21配合,延伸部21底端与导流口 12’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导流口 12’,顶端与导流口 12’顶端形成过水间隙,茶水由分茶器2内部经由过水间隙流入各茶杯2中。
[0028]参考图7至图8,作为一第四实施方式,组合茶具还包括一茶壶3及设置于茶壶顶端的盖体31,茶壶3顶端开口,且开口倾斜形成一高端及一底端,盖体31覆盖该开口,且于高端处开有一出水口 32。盖体31还设置有覆盖出水口 32的网状结构311,以防止茶叶顺着水流流出进入分茶器I。
[0029]参考图9,作为一第五实施方式,组合茶具还包括一茶壶4及设置于茶壶4顶端的盖体41,茶壶4顶端的侧壁边缘部分下凹与盖体41之间形成一出水口 42,盖体41还设置有覆盖出水口 42的网状结构411,以防止茶叶顺着水流流出进入分茶器I。
[0030]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茶具,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分茶器及若干茶杯,所述分茶器顶端设置有用以倒入茶水的进水口,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口,所述茶杯设置于所述分茶器周边并与所述导流口一一对应以使所述分茶器内的茶水分别通过各导流口流入相应的茶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茶器于各导流口的下方分别内凹形成凹槽;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与凹槽配合的延伸部以插入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茶器于各导流口下方分别形成一容纳口,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延伸部,延伸部底端与所述容纳口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所述容纳口,顶端与所述容纳口顶端形成过水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的壁体部分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底端与所述导流口底端紧密配合的插入所述导流口,顶端与所述导流口顶端形成过水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于所述分茶器的圆周壁同一高度上等距离分布,所述分茶器于所述导流口所在高度向上下两端的口径渐次缩小,所述多个茶杯围设于所述分茶器的周边且所述延伸部抵接所述分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茶器的进水口设置有一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将所述进水口分隔成若干个进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茶壶及设置于茶壶顶端的盖体,所述茶壶顶端倾斜形成一高端及一底端,所述盖体于所述高端处开有一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茶壶及设置于茶壶顶端的盖体,所述茶壶顶端的侧壁边缘部分下凹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一出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置有覆盖所述出水口的网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茶具,包括有一分茶器及若干茶杯,所述分茶器顶端设置有用以倒入茶水的进水口,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口,所述茶杯设置于所述分茶器周边并与所述导流口一一对应以使茶水通过各导流口均匀的流入各茶杯中,茶水通过分茶器平均分配,不仅使各茶杯中的茶水量及浓淡均匀,且省时省力,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IPC分类】A47G19-22, A47G19-16, A47G19-14
【公开号】CN204410376
【申请号】CN201420851032
【发明人】杨沛汶, 欧阳芬芳, 林敬亭
【申请人】华侨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