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饮料自加热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899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饮料自加热杯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食品加热器具,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灌装饮料自加热杯套。
【背景技术】
[0002]在冬季,人们喜欢喝热饮提神或者取暖,一些饮料加热后饮用口感更佳。但由于气温低,外出者很难喝到温暖的饮料,而温度低的饮料对饮用者的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也对肠胃不好的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的常规灌装饮料的加热依赖于售卖机或加热柜,外出者不方便使用。虽然,现今也有自加热饮料,加工工序复杂,售价也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次性饮料自加热杯套,可用于满足外出者对热饮的需求。
[0004]本实用新型是由自立支撑结构、杯袋、水袋和发热剂包组成,杯袋的下方具有自立支撑结构,杯袋的上方与水袋一体成型联接在一起,杯袋上部两侧具有杯袋易撕口,水袋的两侧具有水袋易撕口,发热剂包装在杯袋中,水袋中装有水,杯袋从杯袋易撕口撕开后,具有杯放入口。
[000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0006]水袋内装有纯净水,杯袋内放有发热剂包,加热剂包内装有快热型金属氧化反应发热剂,遇水可以发生反应生热,发热剂由透气透湿性吸水材料包裹,底部自立支撑结构可以使本实用新型自立于物体之上。
[0007]使用时,首先沿着杯袋易撕口撕开,把本实用新型分为水袋和杯套杯袋两部分,然后将杯袋的杯放入口撑开,然后,沿着水袋易撕口撕开水袋,释放水分,把水倒入杯袋,使得水与其内发热剂包内的发热剂发生反应放热,随即,立刻将罐装饮料从杯放入口放入杯袋中,对饮料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撑开后,可放置于物体之上进行反应,或者手持,由于保温隔热层的存在不至于烫伤手。使用后的杯套对环境无污染,直接投入垃圾桶中即可。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1、本实用新型可对饮料进行加热,满足了寒冷条件下人们想要喝热饮的需求。
[0010]2、为一次性使用,如果需要,可自立于物体上也可有效容纳饮料杯,方便加热。
[0011]3、发热时,无明烟明火、安全可靠,且加热时间短、保温时间长、反应后残留物对环境无污染。
[0012]4、本实用新型方便携带,使用过程简单易懂,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撑开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中:1-自立支撑结构、2-杯袋、3-水袋、4-杯袋易撕口、5-水袋易撕口,6-发热剂包、7-杯放入口、8-灌装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是由自立支撑结构1、杯袋2、水袋3和发热剂包6组成,杯袋2的下方具有自立支撑结构1,杯袋2的上方与水袋3 —体成型联接在一起,杯袋2上部两侧具有杯袋易撕口 4,水袋3的两侧具有水袋易撕口 5,发热剂包6装在杯袋2中,水袋3中装有水,杯袋2从杯袋易撕口 4撕开后,具有杯放入口 7。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0019]水袋3内装有纯净水,杯袋2内放有发热剂包6,加热剂包6内装有快热型金属氧化反应发热剂,遇水可以发生反应生热,发热剂由透气透湿性吸水材料包裹,底部自立支撑结构I可以使本实用新型自立于物体之上。
[0020]使用时,首先沿着杯袋易撕口 4撕开,把本实用新型分为水袋3和杯套杯袋2两部分,然后将杯袋2的杯放入口 7撑开,如图2所示,然后,沿着水袋易撕口 5撕开水袋3,释放水分,把水倒入杯袋2,使得水与其内发热剂包6内的发热剂发生反应放热,随即,立刻将罐装饮料8从杯放入口 7放入杯袋2中,对饮料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撑开后,可放置于物体之上进行反应,或者手持,由于保温隔热层的存在不至于烫伤手。使用后的杯套对环境无污染,直接投入垃圾桶中即可。
【主权项】
1.一种一次性饮料自加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是由自立支撑结构(1)、杯袋(2)、水袋(3 )和发热剂包(6 )组成,杯袋(2 )的下方具有自立支撑结构(I),杯袋(2 )的上方与水袋(3 )一体成型联接在一起,杯袋(2)上部两侧具有杯袋易撕口(4),水袋(3)的两侧具有水袋易撕口(5),发热剂包(6)装在杯袋(2)中,水袋(3)中装有水;杯袋(2)从杯袋易撕口(4)撕开后,具有杯放入口(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饮料自加热杯套,是由自立支撑结构、杯袋、水袋和发热剂包组成,杯袋的下方具有自立支撑结构,杯袋的上方与水袋一体成型联接在一起,杯袋上部两侧具有杯袋易撕口,水袋的两侧具有水袋易撕口,发热剂包装在杯袋中,水袋中装有水,杯袋从杯袋易撕口撕开后,具有杯放入口。本实用新型可对饮料进行加热,满足了寒冷条件下人们想要喝热饮的需求;发热时,无明烟明火、安全可靠;反应后残留物对环境无污染。方便携带,操作简单。
【IPC分类】A47G23-04, A47G19-22
【公开号】CN204427516
【申请号】CN201520143024
【发明人】韩丽曼, 肖泊俍, 黄凌波, 张彩月, 刘丽华, 李亚卓, 金敬福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