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9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井体、主井体,所述主井体包括呈空心圆柱状的井管、与井管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支管、以及位于底部的沉泥室,所述井管、支管与沉泥室一体成型;所述上井体为上下底面均开口的圆柱体,所述上井体上部设有井盖。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由上井体、主井体两部分构成,主井体包括井管、支管和沉泥室,其中井管、支管和沉泥室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保证了检查井具备足够的强度,又降低了检查井的制作难度,由拉挤玻璃钢成型即可,无需额外加设加强筋等结构,使得产品制作高效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检查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组合式检查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市政工程用地下网管检查井多为砖砌混凝土检查井,其主要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强度低,砖砌结构的支撑强度低,尤其是靠近路面的砖砌结构变径缩口部分因不平衡横作用力冲击易塌陷;其次井体施工周期长,施工复杂,由于必须手工现场堆砌,对土建要求高,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差,手工和用料的多少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存在不能更换、易破裂和渗漏而造成污染等缺陷,需频繁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运输方便、结构强度高的组合式检查井。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井体、主井体,所述主井体包括呈空心圆柱状的井管、与井管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支管、以及位于底部的沉泥室,所述井管、支管与沉泥室一体成型;所述上井体为上下底面均开口的圆柱体,所述上井体上部设有井盖。
[0006]所述主井体、上井体上分别设有主井体螺纹、上井体螺纹,所述主井体与上井体通过螺纹咬合相互固定。
[0007]所述上井体设有承压垫圈、填缝圈,所述填缝圈与上井体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承压垫圈套接在填缝圈外侧。
[0008]所述主井体外壁、主井体螺纹下方1-1Omm处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盲孔,所述上井体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外伸的卡凸,所述卡凸的末端与上井体螺纹的距离等于所述卡槽与主井体上螺纹的距离。
[0009]所述支管内径处处相等,所述支管设有梯级变化的外径,所述支管末端外径小于支管上其他区域的外径。
[0010]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由上井体、主井体两部分构成,主井体包括井管、支管和沉泥室,其中井管、支管和沉泥室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保证了检查井具备足够的强度,又降低了检查井的制作难度,由拉挤玻璃钢成型即可,无需额外加设加强筋等结构,使得产品制作尚效可靠。

【附图说明】

[0012]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的三维结构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的主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的主井体的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8]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井体1、主井体2,主井体2包括呈空心圆柱状的井管21、与井管连通的支管22和支管23、以及位于底部的沉泥室24,井管21、支管22、支管23与沉泥室24 —体成型;上井体2为上下底面均开口的圆柱体,上井体2上部设有井盖3ο
[0019]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检查井由上井体、主井体两部分构成,主井体包括井管、支管和沉泥室,其中井管、支管和沉泥室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保证了检查井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又降低了检查井的制作难度,由拉挤玻璃钢成型即可,无需额外加设加强筋等结构,使得产品制作高效可靠。
[0020]上井体设有承压垫圈41、填缝圈42,填缝圈42与上井体I外表面相接触,承压垫圈41套接在填缝圈42外侧。
[0021]由于上井体外侧靠上的区域设有承压垫圈,井盖对检查井的作用力一部分作用在检查井侧壁上,另一部分分散到承压垫圈上,使井盖对检查井的作用力大幅减小,大大降低井盖对检查井的损耗。
[0022]主井体2、上井体I上分别设有主井体螺纹、上井体螺纹,主井体2与上井体I通过螺纹咬合相互固定;在主井体2外壁、主井体螺纹下方5mm处设有卡槽5,卡槽5为盲孔,上井体I下端面设有与卡槽5匹配的外伸的卡凸,卡凸的末端与上井体螺纹的距离等于卡槽5与主井体上螺纹的距离。
[0023]由于检查井长期放置于地下,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下,主井体和上井体间的连接容易发生滑脱,因此在主井体上设置了卡槽,在上井体设置了卡凸,卡槽与卡凸相互匹配、相互咬合,增强了主井体与上井体间的连接结构,使得检查井更能适应地下恶劣环境。
[0024]支管内径处处相等,支管设有梯级变化的外径,支管末端221外径小于支管22上其他区域的外径。不同检查井在支管处通过波纹管相互连通,由于支管设置了梯级变化的外径,波纹管的连接牢固性更好,过度处更平滑,减小管内的流动阻力。
[00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井体、主井体,所述主井体包括呈空心圆柱状的井管、与井管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支管、以及位于底部的沉泥室,所述井管、支管与沉泥室一体成型;所述上井体为上下底面均开口的圆柱体,所述上井体上部设有井至ΠΠ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体、上井体上分别设有主井体螺纹、上井体螺纹,所述主井体与上井体通过螺纹咬合相互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体设有承压垫圈、填缝圈,所述填缝圈与上井体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承压垫圈套接在填缝圈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体外壁、主井体螺纹下方1-1Omm处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盲孔,所述上井体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外伸的卡凸,所述卡凸的末端与上井体螺纹的距离等于所述卡槽与主井体上螺纹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内径处处相等,所述支管设有梯级变化的外径,所述支管末端外径小于支管上其他区域的外径。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4266239SQ201420762545
【发明者】祝爱民, 祝龙飞 [申请人]惠州市卓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