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650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洼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洼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河流廊道中的水洼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流廊道中存在着水质浑浊、河流周边环境缺乏自然性的问题,经 雨水冲刷的沉积物直接流入河水中,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同时,缺乏丰富自 然的水边环境、不利于恢复和发挥河流湿地的调蓄洪水、沉淀雨水、调节气候 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优化水质、且使河流周边环境更具自然性 的水洼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洼系统,包括防渗 区域、与所述防渗区域连接的洼池区域,其中,所述防渗区域顶部高于所述洼 池区域的常水位线。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洼池区域连接的护坡区域,所述护坡区域底部还 设有雨水出水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渗区域内的溢水管,其垂直高度高于所述洼 池区域的常水位线。
优选的,所述溢水管至所述洼池区域底部的垂直高度为50-80厘米。 优选的,所述洼池区域内还设有水生植物。
及卯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洼系统,有效的改善了河流水质,限制了雨水沖刷的 沉积物直接排入水中,恢复和发挥了河流湿地的调蓄洪水、沉淀雨水、调节气 候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


图l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
洼系统,其设于河流廊道中,包括洼池区域l、与所述洼池区域1连接的防渗 区域2,其中,所述防渗区域2顶部高于所述洼池区域1的常水位线5,通过借 鉴自然湿地的净化原理,在河道两侧雨水交汇区设置洼池区域1,有效地防止了 雨水沖刷的沉积物排入深水区域8,同时,防渗区域2避免了洼池区域1内的水 流直接进入深水区域8。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洼池区域1连接的护坡区域3,所述护坡区域3底 部还设有雨水出水管6,将路面积水排入洼池区域l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渗区域2内的溢水管4,其垂直高度高于所述 洼池区域1的常水位线5,当洼池区域1内的水位高于常水位时,通过溢水管4 流入深水区域8,有效地提升了深水区域内的水质。
优选的,所述溢水管4至所述洼池区域1底部的垂直高度为50-8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洼池区域l内还设有水生植物7,用于净化水质。 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区域2的顶部至洼池区域1的常水位线5之间还设有 湿生植物及卵石,加固了防渗区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水洼系统一般设置在河流廊道的横截面上,水洼系统的平面 位置、标高、深浅首先必须保证不影响山体的稳定性,并根据土质位移的性能 确定。同时,水洼系统的位置更要结合排水和暴雨贮水的需要、常年下雨量、 人工浇水合理流失的数据。结合了整体及护坡、周边的植物才设置水洼系统, 才能避免人工的不合理性。
权利要求1. 一种水洼系统,其设于河流廊道中,其特征是:包括防渗区域、与所述防渗区域连接的洼池区域,其中,所述防渗区域顶部高于所述洼池区域的常水位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所述洼池区域 连接的护坡区域。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护坡区域底部还设 有雨水出水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渗区 域内的溢水管,其垂直高度高于所述洼池区域的常水位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水管至所述洼池 区域底部的垂直高度为50~80厘米。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洼池区域内还设有 水生植物。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洼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防渗区域的顶部至 洼池区域的常7M立线之间还设有湿生植物及卵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洼系统,其设于河流廊道中,有效的限制了雨水冲刷的沉积物直接排入深水区域,改善了河流水质,其包括防渗区域、与所述防渗区域连接的洼池区域,其中,所述防渗区域顶部高于所述洼池区域的常水位线。
文档编号E02B3/00GK201206244SQ20082005796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俞卫中, 张益明, 秦启宪, 胡剑虹, 胡运骅, 范善华, 陈伟良 申请人:上海园林(集团)公司;上海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