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85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集贮留从住宅、大楼等建筑物的排水沟道(樋,檐沟、水溜子)流下的雨水的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使用了立设在埋设在地里的卧式贮留槽上的管状的 多个立式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雨水贮留装置,公开了一种雨水贮留装置,其包括构成为能够贮留 雨水的地下贮留槽和地上贮留槽,地上贮留槽具有立于地表地排列的多个管状的中空构 件、和将形成在这些中空构件的内部的贮留室互相连通连接的连通管(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在该雨水贮留装置中,多个管状的中空构件的内部由分隔壁区划而在中空构件的 内部形成贮留室和排出室,多个中空构件的各自的排出室通过排水管互相连通连接。另外 贮留在地下贮留槽以及地上贮留槽的雨水通过排水泵向排出室供给,设置在中空构件上的 排出阀构成为能够供给于排出室的雨水向外部排出。在这样构成的雨水贮留装置中,通过 驱动排水泵,贮留在贮留槽内的雨水经由排水管向多个中空构件中的排出室供给,通过将 设置在该中空构件上的排出阀开放,能够以较高的压力将雨水取出。另外,通过调整中空构 件的大小以及个数,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减该雨水贮留装置能够贮留的雨水的贮留量。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54445号公报(权利要求1、〔0015〕段、〔0018〕段、图 1)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雨水贮留装置中,具有地上贮留槽的多个 管状的中空构件的定位作业比较麻烦的缺点。具体地说,如果不以一定间隔正确设置多个 管状的中空构件,则难以通过连通管以及排水管连接多个中空构件。另外,难以将多个管状 的中空构件保持为在铅直方向上立设的状态,各中空构件相对于铅直线向各方向不规则地 倾斜、有损多个中空构件的美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能够容易 地进行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的定位作业,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 并且不会有损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的美观。本实用新型的第1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是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 置,其中,具有单一的卧式贮留槽11,其以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状态埋设在地 中,贮留雨水16 ;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12,其以沿卧式贮留槽1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 立设的状态连通连接在卧式贮留槽11上,从中央部起上部分别向地上突出,并且上面被封 闭;流入管17,其为了将雨水16导入立式贮留槽12而连接在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 供水管18,其为了利用贮留在卧式贮留槽11以及立式贮留槽12中的雨水16而连接在卧式 贮留槽11 ;和排出管24,其连接在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本实用新型的第2技术方案,如图5以及图8所示,是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其中具有多个卧式贮留槽51,其以在水平面内成一列延伸的状态埋设在地中, 贮留雨水;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12,其以沿各卧式贮留槽5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立设 的状态分别连通连接在各卧式贮留槽51上,从中央部起上部分别向地上突出,并且上面被 封闭;流入管17,其为了将雨水16导入立式贮留槽12而连接在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 意一个上;供水管18,其为了利用贮留在多个卧式贮留槽51以及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 雨水16而连接于多个卧式贮留槽51中的任意1个或者2个以上;排出管24,其连接在多 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和下部柔性管61,其将相邻的卧式 贮留槽51连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3技术方案,是基于第1或者第2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进而如图 1所示,其特征在于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上,在其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 能够供立式贮留槽12插通的多个定位孔lib ;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下壁Ilc上面上,分别固 定有孔心与多个定位孔lib —致并且能够供立式贮留槽12插入的定位短管Ild ;立式贮留 槽12的下部通过定位孔lib插入定位短管Ild ;定位孔lib与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的间隙 通过密封构件13堵塞;在位于卧式贮留槽11内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孔12a。本实用新型的第4技术方案,是基于第1至第3技术方案的实 用新型,进而如图2 以及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架设有刚性网2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1技术方案的装置中,将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以沿单一的 卧式贮留槽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立设的状态连通连接在该单一的卧式贮留槽上,所以能 够容易地进行上述立式贮留槽的定位作业。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设置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 另外,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的间隔被保持为一定,所以在通过上部连通管连通连接相邻的 立式贮留槽的上部时,能够使用相同长度的上部连通管比较容易地连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技术方案的装置中,将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以沿各卧式 贮留槽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立设的状态分别连通连接在该各卧式贮留槽上,所以能够容 易地进行每个卧式贮留槽中的上述立式贮留槽的定位作业。其结果,能够对每个卧式贮留 槽容易地设置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另外,在每个卧式贮留槽中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的间 隔被保持为一定,所以在每个卧式贮留槽中通过上部连通管连通连接相邻的立式贮留槽的 上部时,能够使用相同长度的上部连通管比较容易地连通连接。另外通过下部柔性管连通 连接相邻的卧式贮留槽,所以即使各卧式贮留槽的配置间隔稍微变化,该变化也能够通过 下部柔性管的伸缩吸收。进而如果通过上部柔性管连通连接相邻的卧式贮留槽,则即使各 卧式贮留槽的配置间隔稍微变化,该变化也能够通过上部柔性管的伸缩吸收。在本实用新型的第3技术方案的装置中,在卧式贮留槽的上壁上形成定位孔,在 卧式贮留槽的下壁上固定定位短管,将立式贮留槽的下部通过卧式贮留槽的上壁的定位孔 插入定位短管,所以各立式贮留槽相对于卧式贮留槽的上壁以及下壁均向直角方向延伸设 置。其结果,如果将卧式贮留槽以其上壁以及下壁为水平的方式埋设在地中,则所有的立式 贮留槽以向铅直方向延伸的状态突出于地上,所以不会损害这些立式贮留槽的美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4技术方案的装置中,在多个立式贮留槽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 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架设有刚性网,所以如果使蔷薇等藤蔓植物攀爬在刚性网上地种植,则 能够提高立式贮留槽周围的美观,并且能够谋求地球环境的改善。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雨水贮留装置,是表示刚性网卸下的状态的 图3的A-A线剖视图。图2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3的B向视图。图3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2的C向视图。图4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1的D-D线剖视图。图5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雨水贮留装置,是表示刚性网卸下的状态 的图7的E-E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7的F向视图。图7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6的G向视图。图8是表示该雨水贮留装置的图5的H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雨水贮留装置10具有单一的卧式贮留槽11和3个管状的立式贮留 槽12。卧式贮留槽11形成为沿横向延伸的长方体的箱状,以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延伸的 状态埋设在地中。另外,立式贮留槽12,与卧式贮留槽11以沿该卧式贮留槽11的长度方 向隔开间隔地立设的状态连通连接,在将卧式贮留槽11埋设在地中时,各立式贮留槽12, 自中央部起,上部分别向地上突出。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面被封闭,下面被开放。另外,臣卜 式贮留槽11由钢板、纤维强化塑料(FRP)等形成,立式贮留槽12由氯乙烯制管、聚乙烯制 管等形成。另外,立式贮留槽12的外径设定为200 600mm,优选为300 500mm,立式贮 留槽12的长度设定为2 5m,优选为3 4m。进而,卧式贮留槽11的高度设定为300 700mm,优选为400 600mm。将卧式贮留槽11的高度设定为300 700mm的范围内是因 为如果不满300mm,则在将3个立式贮留槽12立设在卧式贮留槽11上时各立式贮留槽12 向各方向不规则地倾斜,如果超过700mm,则地面14的挖掘作业性变差。另一方面,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上,在其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 有能够插通3个立式贮留槽12的3个定位孔lib。另外,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下壁Ilc上 面上,分别固定有孔心与上述3个定位孔lib —致并且能够供立式贮留槽12插入的3个定 位短管lid。在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通过定位孔lib插入定位短管Ild的状态下,定位孔 lib与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的间隙由密封构件13堵塞。密封构件13如图1详细表示,具 有以包围定位孔lib的方式固定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上面上的嵌合用短管13a,嵌 合在该嵌合用短管13a上的剖面为倒U字状的合成橡胶制的环状填密物13b,形成得比嵌合 用短管13a长并且直径比嵌合用短管13a大、以包围嵌合用短管13a的外周面的方式固定 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上面上的抑制用(按压用)短管13c,和填充于由抑制用短管 13c内周面、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与环状填密物13b上面包围的空间的密封材料13d。另 夕卜,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由抑制用短管的内周面、立式贮留槽的外周面与环状填密物的上面 包围的空间内,也可以填充灰浆而不是密封材料。[0026]在立设在卧式贮留槽11上的3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以位于卧式贮留槽11内 的方式分别形成有连通孔12a。通过这些连通孔12a将立式贮留槽12内部与卧式贮留槽 11内部连通连接。另外,上述连通孔12a以位于卧式贮留槽11的上部的方式形成在立式 贮留槽12上。这是为了阻止空气滞留在比连通孔12a的上缘靠上侧的卧式贮留槽11内。 在这里,如果以位于卧式贮留槽11的下部的方式在立式贮留槽12上形成孔(未图示),则 在卧式贮留槽11内的雨水16的水位下降时3个立式贮留槽12内的雨水也下降到相同水 位。另外,在3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上连接有流入管17。下落到住宅、大楼等建 筑物的屋篷或者屋顶上的雨水收集在排水沟道(未图示)等中,该雨水通过流入管17导入 立式贮留槽12。即,流入管17的基端被连通连接在排水沟道上,流入管17的顶端被连通连 接在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面上。在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上供水管18的基端延 伸到卧式贮留槽11的下壁Ilc附近而插入,该供水管18的顶端延伸到卧式贮留槽11内以 及立式贮留槽12内的雨水16的利用目的地(利用方,利用对象)。另外,在供水管18的中 途设有电动泵19,该电动泵19经由架台20设置在地面14上。另外,在3个立式贮留槽12 中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中央部外周面上,连接有供水短管21的基端。在该供水短管21 的顶端连接有开闭供水短管21的水龙头22(图1以及图2)。[0027]另一方面,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上部连通管23互相连通连接。具体 地说,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与中央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右侧的上部连通管 23连通连接,中央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与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左侧的上部 连通管23连通连接。另外,在3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 是3个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接有排出管24的基端。该排水 管24的前端构成为面向下水道、河流等(未图示)。构成为滞留在各立式贮留槽12的上 部中的空气通过上部连通管23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出,从各立式贮留槽12 溢出的雨水16也通过上部连通管23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出。进而,在3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突出于地上的外周的全部,架设有刚性网26 (图 2以及图3)。即,构成为通过刚性网26将3个立式贮留槽12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一起包 围。作为该刚性网26,可以列举将不锈钢等金属线材编成网格状(格栅状)而形成的网, 将由合成树脂覆盖的金属线材编成网格状而形成的网,将硬质的合成树脂线材编成网格状 而形成的网等。另外,也可以在3个立式贮留槽中的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架设刚 性网,而不是3个立式贮留槽中的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全部。具体地说,可以沿着3个立式 贮留槽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共同的切线方向架设平板状的刚性网。对这样构成的雨水贮留装置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工厂分别制作卧式 贮留槽11、3个立式贮留槽12等各部件。接下来,不组装而以部件的状态将雨水贮留装置 10从工厂搬运到设置现场。此时各构件比较紧凑(小型),所以不用使用大型卡车,能够通 过小型卡车搬运。到达设置现场后,将地面14挖掘成预定深度的长方体状,通过砂砾、沙子 将该挖掘部的底面压实,然后将卧式贮留槽11插入挖掘部。接下来,将立式贮留槽12的下 部插通在卧式贮留槽11的定位孔lib中,然后插入定位短管lld,在卧式贮留槽11中立设 3个立式贮留槽12。然后通过密封构件13将卧式贮留槽11的定位孔lib与立式贮留槽12 外周面的间隙堵塞。具体地说,将环状填密物13b嵌合在嵌合用短管13a上,然后在由抑制 用短管13c内周面、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与环状填密物13b上面包围的空间内填充密封材料13d。另外,在架台20上设置电动泵19,通过供水管18将电动泵19的吸入口与卧式贮 留槽11的上面连通连接,并且通过供水管18将电动泵19的排出口与雨水16的利用目的 地连通连接,然后将挖掘出的砂土填回挖掘部与卧式贮留槽11的间隙、卧式贮留槽11的上 面。由此,将卧式贮留槽11的全部以及3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埋设在地中,3个立式贮 留槽12自中央部起上部向地上分别突出。在上述设置作业中,各立式贮留槽12的定位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容易地设置3个立式贮留槽12。另外,各立式贮留槽12相对于卧式贮留槽11的上壁Ila以及下壁Ilc 全都沿直角方向延伸设置,所以将卧式贮留槽11以其上壁Ila以及下壁Ilc为水平的方 式埋设在地中,由此所有的立式贮留槽12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状态向地上突出。其结果, 不会影响3个立式贮留槽12的美观。并且,立式贮留槽12向地中埋设的长度设定为25 40%,优选为30 35%。例如,在立式贮留槽12的全长为3m的情况下,立式贮留槽12向 地中埋设的长度优选为Im左右。将立式贮留槽12向地中埋设的长度限定为25 40%的 范围内,是因为如果不满25%则有损立式贮留槽12的立起稳定性、如果超过40%则地面的 挖掘作业性变差。接下来将3个立式贮留槽12中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通过上部连通管23分别连 通连接。此时3个立式贮留槽12的间隔被保持为一定,所以能够通过相同长度的上部连通 管23比较容易地将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通连接。然后,在3个立式贮留槽12中 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全部,架设刚性网26。具体地说,将刚性网26形成为大致椭圆筒状,将 该刚性网26间隙嵌合于3个立式贮留槽12,然后将刚性网26固定在立式贮留槽12上。使 蔷薇等藤蔓植物攀爬在该刚性网26上地种植。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贮留槽12周围的美观, 并且能够谋求地球环境的改善。进而,在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面连通连接流入管17, 在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通连接排出管24,在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下方向的 中央经由供水短管21连通连接水龙头22。能够通过这样的比较简单的作业设置雨水贮留 装置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雨水贮留装置以部件状态搬运并在设置现场组装,但如 果雨水贮留装置是比较小型的,也可以在工厂组装雨水贮留装置,然后将该组装后的雨水 贮留装置搬运到设置现场。此时,能够缩短现场的雨水贮留装置的设置作业时间。对这样设置的雨水贮留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下雨时,下落到住宅、大楼等 建筑物的屋檐、屋顶上的雨水16通过排水沟道以及流入管17流入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 该雨水16首先贮留在卧式贮留槽11以及3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在更多雨水16流入 时,贮留在从卧式贮留槽11向上方突出的3个立式贮留槽12中。此时,3个立式贮留槽12 内的空气通过上部连通管23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出。在利用贮留在该雨 水贮留装置10中的雨水16向院子的树木等散布时,使电动泵19工作。由此卧式贮留槽11 内的雨水16通过供水管18加压输送到利用目的地,所以能够将该雨水16向树木等散布。 另一方面,在将雨水贮留装置10内的雨水16汲取于水桶时,操作水龙头22将供水短管21 打开。由此3个立式贮留槽12内的雨水16中位于供水短管21上方的雨水16从水龙头22 流出,所以通过水桶接收该雨水16即可。另外在降雨量大时,从3个立式贮留槽12溢出的 雨水16通过上部连通管23以及排出管24向下水道、河流等排出。<第2实施方式>[0035]图5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在图5 图8中与图1 图4相同 的符号表示相同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雨水贮留装置50具有2个卧式贮留槽51和4个立 式贮留槽12。2个卧式贮留槽51形成为相同形状,在各卧式贮留槽51,能够分别立设2个 立式贮留槽12。S卩,通过1个卧式贮留槽51和2个立式贮留槽12构成1个贮留单元60。 在该实施方式中,雨水贮留装置50具有2个贮留单元60。各卧式贮留槽51与第1实施方 式的卧式贮留槽相比,长度短并且上壁51a上面的定位孔51b以及下壁51c上面的定位短 管51d的个数少,除此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卧式贮留槽大致相同。另外,流入管17,在2 个贮留单元60中右侧的贮留单元60中,与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 上面连通连接。进而供水管18被插入2个贮留单元60中左侧的贮留单元60的卧式贮留 槽51的上面。另外,供水管也可以插入2个贮留单元的各卧式贮留槽的上面。此时,电动 泵分别需要1台,合计需要2台。另一方面,上部连通管23,按各个卧式贮留槽51即各个贮留单元60,分别连通连 接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具体地说,2个贮留单元60中左侧的贮留单元60的2个 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左侧的上部连通管23连接,右侧的贮留单元60的2个立式贮留 槽12的上部通过右侧的上部连通管12连接。另外,排出管24与4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 任意一个的上部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排出管24与左侧的贮留单元60的2个立式贮留 槽12中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接。另外,相邻的2个卧式贮留槽51通过下部柔性 管61互相连 通连接(图5、图7以及图8)。具体地说,下部柔性管61具有以另一端相对 的方式一端分别连接在2个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L字管61a,和将这些L字管61a的另 一端连通连接的能够伸缩的单一的波纹管(皱纹管)61b (图7以及图8)。相邻的卧式贮留槽51中的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上部柔性管62连通 连接。具体地说,立设在左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 槽12的上部与立设在右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左侧的立式贮留槽 12的上部通过上部柔性管62连通连接。换而言之,左侧的贮留单元60的2个立式贮留槽 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与右侧的贮留单元60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左侧的立 式贮留槽12的上部通过上部柔性管62连通连接。上部柔性管62具有以另一端相对的方 式一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立式贮留槽12上的2个直管62a,和将这些直管62a的另一端连 通连接的能够伸缩的单一的波纹管62b。构成为滞留在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的空气通 过上部连通管23、上部柔性管62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出,从各立式贮留槽 12溢出的雨水也通过上部连通管23、上部柔性管62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 出ο另外,在4个立式贮留槽12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全部,架设有刚性网66(图6 以及图7)。即,构成为通过刚性网66将4个立式贮留槽12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一起包 围。另外,也可以在4个立式贮留槽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架设刚性网,而不是4 个立式贮留槽中向地上突出的外周的全部。具体地说,可以沿着4个立式贮留槽中向地上 突出的外周的共同的切线方向架设平板状的刚性网。除此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这样构成的雨水贮留装置5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工厂分别制作2个卧 式贮留槽51、4个立式贮留槽12等各部件。接下来,不组装而以部件的状态将雨水贮留装 置50从工厂搬运到设置现场。此时各构件比较紧凑,所以不用使用大型卡车,能够通过小型卡车搬运。到达设置现场后,将地面14挖掘成预定深度的长方体状,通过砂砾、沙子将该 挖掘部的底面压实,然后将2个卧式贮留槽51以呈一列延伸的状态排列在挖掘部内。接下 来,将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插通在卧式贮留槽51的定位孔51b中,然后插入定位短管51d, 在各卧式贮留槽51各立设2个立式贮留槽12。然后通过密封构件13将卧式贮留槽51的 定位孔51b与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的间隙堵塞(图5)。另外,将2个卧式贮留槽通过下部 柔性管连通连接。进而在架台20上设置电动泵19,通过供水管18将电动泵19的吸入口 与卧式贮留槽51的上面连通连接,并且通过供水管18将电动泵19的排出口与雨水16的 利用目的地连通连接,然后将挖掘出的砂土填回挖掘部与卧式贮留槽51的间隙、卧式贮留 槽51的上面。由此,将2个卧式贮留槽51的全部以及4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埋设在地 中,从4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中央部起,上部向地上分别突出。在上述设置作业中,各立式贮留槽12的定位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容易地设置 4个立式贮留槽12。另外,各立式贮留槽12相对于卧式贮留槽51的上壁Ila以及下壁Ilc 均沿直角方向延伸设置,所以将各卧式贮留槽51以其上壁51a以及下壁51c成为水平的方 式埋设在地中,由此所有的立式贮留槽12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状态向地上突出。其结果, 不会损害4个立式贮留槽12的美观。另外,即使2个卧式贮留槽51的配置间隔稍微变化, 其变化也能够通过下部柔性管61以及上部柔性管62的伸缩吸收,所以能够提高设置现场 的雨水贮留装置50的组装作业性。接下来按每个卧式贮留槽51,通过上部连通管23连通连接2个立式贮留槽12。此 时在每个卧式贮留槽51,2个立式贮留槽12的间隔被保持为一定,所以能够将在每个卧式 贮留槽51中使用的上部连通管23的长度设为相同,能够节省在设置现场调整上部连通管 23的长度的时间劳力。另外,通过上部柔性管62将立设在左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 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与立设在右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立 式贮留槽12中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通连接。然后,在4个立式贮留槽12中向地 上突出的外周的全部,架设刚性网66。具体地说,将刚性网66形成为大致椭圆筒状,将该 刚性网66间隙嵌合在4个立式贮留槽12,然后将刚性网66固定在立式贮留槽12。进而, 在立设在右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面连 通连接流入管17,并且在该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经由供水短管21连通 连接水龙头22。另外,在立设在左侧的卧式贮留槽51上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左侧的立 式贮留槽12的上部连通连接排出管24,并且在该左侧的立式贮留槽1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 经由供水短管21连通连接水龙头22。能够通过这样的比较简单的作业设置雨水贮留装置 10。上述以外的组装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大致相同,所以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雨水贮留装置以部件状态搬运并在设置现场组装,但如果雨水贮留装置是比较小型的,也可以在工厂组装雨水贮留装置的2个贮留单元,然后将 该组装后的2个贮留单元与其他部件一起搬运到设置现场,在设置现场通过下部柔性管以 及上部柔性管将2个贮留单元连通连接。此时,能够缩短现场的雨水贮留装置的设置作业 时间。对这样设置的雨水贮留装置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下雨时,下落到住宅、大楼等建筑物的屋檐、屋顶上的雨水16通过排水沟道以及流入管17流入立设在右侧的卧式贮留 槽51上的2个立式贮留槽12中右侧的立式贮留槽12。该雨水16首先贮留在2个卧式贮留槽51以及4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在更多雨水16流入时,贮留在从2个卧式贮留槽 51向上方突出的4个立式贮留槽12中。此时,4个立式贮留槽12内的空气通过上部连通 管23、上部柔性管62以及排出管24向立式贮留槽12外排出。在利用贮留在该雨水贮留装 置10中的雨水16向院子的树木等散布时,使电动泵19工作。由此卧式贮留槽51内的雨 水16通过供水管18加压输送到利用目的地,所以能够将该雨水16向树木等散布。另一方 面,在将雨水贮留装置50内的雨水16汲取于水桶时,操作水龙头22将供水短管21打开。 由此4个立式贮留槽12内的雨水16中位于供水短管21上方的雨水16从水龙头22流出, 所以通过水桶接收该雨水16即可。另外在降雨量大时,从4个立式贮留槽12溢出的雨水 16通过上部连通管23以及排出管24向下水道、河流等排出。上述以外的动作与第1实施 方式的动作大致相同,所以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1个卧式贮留槽立设3个立式贮留槽,在第2实施方 式中,在1个卧式贮留槽立设2个立式贮留槽,但也可以在1个卧式贮留槽立设4个或5个 以上立式贮留槽。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单一的卧式贮留槽,在第2实施方式中, 例示了互相连通连接的2个卧式贮留槽,但也可以是互相连通连接的3个或4个以上卧式 贮留槽,也可以将立设2个立式贮留槽的卧式贮留槽与立设3个立式贮留槽的卧式贮留槽 互相连通连接。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上部连通管将相邻的立式贮留槽的上部连通连接, 但也可以不使用上部连通管,在各立式贮留槽的上部设置排气孔或者连接排气管。进而,在 第2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卧式贮留槽,通过上部连通管将相邻的立式贮留槽的上部连通连 接,通过上部柔性管将相邻的卧式贮留槽中相邻的立式贮留槽的上部连通连接,但也可以 不使用上部连通管以及上部柔性管,在各立式贮留槽的上部设置排气孔或者连接排气管。
权利要求一种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单一的卧式贮留槽(11),其以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状态埋设在地中,贮留雨水(16);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12),其以沿所述卧式贮留槽(1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立设的状态连通连接于所述卧式贮留槽(11),自中央部起上部分别突出于地上,并且上面被封闭;流入管(17),其为了将所述雨水(16)导入所述立式贮留槽(12)而连接在所述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上;供水管(18),其为了利用贮留在所述卧式贮留槽(11)以及所述立式贮留槽(12)中的雨水而连接在所述卧式贮留槽(11)上;和排出管(24),连接在所述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上部。
2.一种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卧式贮留槽(51),其以在水平面内成一列延伸的状态埋设在地中,贮留雨水 (16);多个管状的立式贮留槽(12),其以沿所述各卧式贮留槽(5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 立设的状态分别连通连接于所述各卧式贮留槽(51),自中央部起上部分别突出于地上,并 且上面被封闭;流入管(17),其为了将所述雨水(16)导入所述立式贮留槽(12)而连接于所述多个立 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供水管(18),其为了利用贮留在所述多个卧式贮留槽(51)以及所述多个立式贮留槽 (12)中的雨水(16)而连接于所述多个卧式贮留槽(51)中的任意1个或者2个以上;排出管(24),其连接在所述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的任意一个立式贮留槽(12)的上 部;和下部柔性管(61),其将相邻的卧式贮留槽(51)连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其中在卧式贮留槽(11、51)的上壁(lla、51a)上,沿其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能够 供立式贮留槽(12)插通的多个定位孔(llb、51b);在所述卧式贮留槽(11、51)的下壁(llc、51c)上面,分别固定有孔心与所述多个定位 孔(llb、51b) —致并且能够供所述立式贮留槽(12)插入的定位短管(lld、51d);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通过所述定位孔(llb、51b)插入所述定位短管(lld、51d); 所述定位孔(llb、51b)与所述立式贮留槽(12)外周面的间隙通过密封构件13堵塞; 在位于所述卧式贮留槽(11、51)内的所述立式贮留槽(12)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孔 (12a)。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其 中在多个立式贮留槽(12)中突出于地上的外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架设有刚性网(26、 66)。
专利摘要一种使用了管状的贮留槽的雨水贮留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的定位作业,由此能够容易设置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且不会损害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的美观。单一的卧式贮留槽(11)以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状态埋设在地中。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12),以沿其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立设的状态连通连接在卧式贮留槽(11)上。该多个管状立式贮留槽从中央部起上部突出于地上且上面被封闭。为了将雨水(16)导入立式贮留槽而在立式贮留槽中的任意一个上连接流入管(17),为了利用贮留在卧式贮留槽以及立式贮留槽中的雨水而在卧式贮留槽上连接供水管(18)。在多个立式贮留槽中的任意一个的上部连接排出管(24)。
文档编号E03B11/00GK201574435SQ20092016668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高井征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托太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